人文社科
-
摩且经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摩且经》流传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及黄果树风景区管委会一带的布依族村寨。“摩且”是布依语第三土语区的语言,“摩”即摩经,“且”即场,“摩且”直译为赶场的摩经。《摩且经》分三部小经文,即《记轰埃盆经》(又叫《祭场引路经》)、《摩进地经》(又叫《转场经》)和《领的摩经》(又叫《孝子经》) 。
-
八至十一世纪敦煌世俗佛教李正宇《八至十一世纪敦煌世俗佛教/李正宇学术文集》为一部研究敦煌世俗佛教的学术专著,作者李正宇先生为敦煌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该书利用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及敦煌石窟保存的佛教典籍,配合其他研究资料,通过对敦煌地区8—11世纪佛教的研究得出,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特别是8—11世纪的敦煌佛教,呈现出与传统所谓正统佛教 不同的景象,为“敦煌世俗佛教”。这种流行于晚唐至北宋时期的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它是出现于中国佛教 的一种新型佛教,丰富了中国佛教史的内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佛教史。其 思想为贴近现实、靠拢社会、顺势而变,求变求新,突破传统佛经的局限,把其它宗教题材内化为佛教因子,向世俗化举步迈进。
-
逻辑学王刚\\\"逻辑学分为四大部分,共八章: 部分为绪论,探讨逻辑学的发展演变以及自身特点;第二部分为概念,探讨概念的内涵、种类、定义以及划分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命题及其演绎推理,是本教材的重点,包括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及其推理、模态命题及其推理、关系命题及其推理;第四部分为非演绎推理,包括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批判性思维、论证以及谬误等。逻辑学省略了符号逻辑的内容,以适合非哲学专业的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使用。同时,本书增加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内容和思维训练,以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
逻辑学简明教程郭芸,姚望舒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契合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 竞争力和 地位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是建立在正确的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对学生的要求由原来的对学科知识简单的认知性掌握提升为能主动、独立地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针对这一目标,很多高校开设了逻辑通识课程。本书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标,兼顾文理科学生的差异,充分注意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将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相结合,将理论性知识与实用性知识相结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教材。
-
电影伦理学袁智忠《电影伦理学》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借鉴了已有的人文社科相关成果(如美学、哲学、文艺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式和学术智慧),共分六章,对电影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电影生产伦理、电影传播伦理、电影接受伦理、电影批评伦理、电影教育伦理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全书结构完整,内容详实,案例丰富,初步建构起 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力图创构电影伦理学研究的新范式。
-
美学与艺术评论朱立元《美学与艺术评论》由复旦大学文艺学美学研究中心汇编。主要针对近年中国文艺学美学研究中 前沿的热点关注问题,内容涉及美学各个研究领域,如中外美学史、美学理论、文艺美学、比较美学等方向,收入美学和艺术评论方面有见地、前沿性的研究论文。本辑收入14篇文章,分为二十世纪后期西方美育思想的新发展、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中华审美文化与西方艺术发展、生态美学、《 》美学等专题。本辑内容反映当前美学领域 前沿的思考与探索,学术性强,学风纯正,理论水平高,有参考启发价值。
-
陈景元美学思想研究罗崇蓉本书为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儒道释博士论丛”之一。作者以宋代陈景元老庄注解为基本文献,研究陈景元的美学思想。全书对陈景元生活的时代,陈景元的“心性论与人格美学思想”“政治美学思想”“美育思想”“审美境界论与艺术化人生”等做了论述。
-
中国古代意象理论研究王成怀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意象进行研究的一部理论专著。意象是一个诗歌批评术语,也是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古至今用法各异,以致造成了使用上的泛化现象。本书则在意象理论产生的哲学基础、意象理论产生的文化渊源、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对意象理论产生的影响、意象的相关性阐释四个方面来对意象进行阐述,作者从史料典籍中梳理意象产生的渊源,从文化学角度解读意象产生的特点,从传统思维方式中找寻古人的形象思维。该书对意象的研究系统深入,有理有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阐述晦涩艰深的复杂概念,对相关研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普陀学刊第十七辑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普陀学刊》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组织的以佛学研究为主体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汇编。《普陀学刊》第十七辑分为一山一宁研究、观音文化研究、居士佛教研究、佛教理论研究、佛教人物、佛教文献研究、禅宗研究、佛教艺术研究、其他研究等专题,共收入十几篇文章,反映了学术界近期的动态成果。本辑收入的论文,包括《元朝赴日正使一山一宁禅师及其在日本事迹》《因德称义·姻缘加持信俗融汇:清代文言小说中的观音感应书写》《民国期间发生的居士能否加入中国佛教会的争论回顾》《在家佛教信徒信仰模式的中国化典型:“居士佛教”之概念、内涵与近代崛起历史初探》等。
-
思想的虔诚余平本书为哲学类文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题为“思在此划然而过”,进行海德格尔的相关论述,主要论题有“传统与传统物”“科学与科学精神”“良知之思”“栖居之思”“哲学困境”等,对现代存在主义做了深入探讨。下篇以“思在栖居中鸣响”为名,作者以实际生活为触发点,意欲朝向实事本身,以显示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切实关联,指出哲学不仅作为一种“学院哲学”而存在, 意味着一种真实的生命形式与存在方式。全书思域深远,意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