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法律实证研究的兴起与分化陈柏峰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为庆祝建所60周年,特出版丛书“《法学研究》专题选辑”(丛书主编为李林、陈甦),以专题形式汇编建所以来发表在《法学研究》上的在理论上学术水平较高、在实践上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有一定影响的文章,再由主编撰写两万字左右的“导论”放置文章之前,系统梳理本专题多年来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脉络。本丛书拟出版15本。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本。伴随着法学研究话题和领域的多元化,法学研究方法也日益多元,实证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元”。本书关注的问题是,法律实证研究在中国兴起和分化的过程和样态,并追寻背后的背景、原因和逻辑。全书辑选了《法学研究》期刊的代表性论文19篇。除辑选的期刊论文外,编者撰写了2万字的“导论”,系统梳理了法律实证研究兴起和分化的样态和逻辑,总结归纳了法律实证研究兴起和分化的学术逻辑,呈现了法学界在法律实证研究方面的努力。
-
传统与现代林琳本书结合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背景与启蒙主义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女性生活新变化及文人女性观,深入考察《红楼梦》中对当时主要的三种思潮“理”、“情”、“欲”的书写与表现,认为这三种思潮在小说中是相互交织、融合为一,缺一不可的,共同编织出《红楼梦》复杂的思想内涵,深厚的生命智慧,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将《红楼梦》中的人物分为三个流派包括“保守派”、“自由派”、“补天者”进行深入分析。
-
我热爱这家园的莽莽苍苍石才夫诗集《我热爱这家园的莽莽苍苍雨季》收入了石才夫近年创作的诗歌120多首(组),题材广泛,聚焦现实,通过对自然、社会、个体生命的抒写,表达内心情感、家国情怀。作为壮族诗人,石才夫的很多作品突出表现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认同和维护,情感真挚,意境深邃,思想深刻,有鲜明艺术特色。
-
陈献章书法精品集江门市博物馆 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 编陈献章的茅龙书法对岭南书坛影响甚巨。岭南地区,僻处一隅,读书人亦少与中原文士相接,且岭南不产狼、兔、羊诸物,制笔亦向无名匠,北方的佳笔得之不易。白沙以当地土产的山茅草,捶去硬骨,浸洗梳理,束之成笔,以特殊的书写工具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这给后世的书家一定的启发。如明末的成鹫就坼竹为笔,清代宋湘以蔗渣、竹叶为笔。茅龙笔数百年来,一直流传在广东,为不少书家所喜用。作者简介
-
梁世雄全集梁江 主编暂缺简介...
-
火车驶向落日武桐《火车驶向落日》是95后青年作家武桐的长篇小说初啼之作。作品讲述了一个在不同时空穿梭的、关于爱与失去的故事——医生曲寒在意外失去女儿后,决定离开这座带给她失落与痛苦的城市。在绿皮火车上,她遇到了一位神秘的故人,他像二十年前一样年轻,却对自己的经历语焉不详。曲寒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他,踏上了回忆之旅。在火车驶向落日的过程中,女儿死亡的真相也终于慢慢浮出水面……
-
生活的准则(美)爱默生 著爱默生,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的缔造者,在200多年前为美国人确立了获得个人自由和财富的一系列生活的准则:命运是自然法则,而思考、选择和行动的人,是自由的;生活是对力量的追求,集中力量是管理一切人类事务的关键。自我主义是破坏社会的害虫;真正的富裕不是动物般地满足贪欲,而是不断完善、投资自己,关心社会。当看清了幻想,所有的美,都在真实中显现。
-
新世纪乡土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常与变姬亚楠21世纪前后,中国社会处于现代转型不断加速的关键时期,全球化、市场化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中国乡村。中国乡村成为多种文化碰撞融合之地,乡村日常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中国乡土小说创作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生长出与众不同的、令人兴奋的新的特质。《新世纪乡土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常”与“变”》在日常生活空间转变的背景下,从乡村土地、乡村风俗、权力书写、伦理关系四个方面对新世纪乡土小说创作的“常”与“变”进行整体性研究,阐释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文学意义与当代价值。
-
书绽芳华时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委员会书院镇隶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之间,东临大海,南接泥城镇,西至万祥镇,北与老港镇隔大治河相望。为了充分展示书院镇老年人紧跟新时代步伐,守正创新、勇于追梦的精神风貌和蒸蒸日上、健康美好的幸福生活。《书绽芳华时》从睦邻爱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二个方面选材,在书籍中呈现书院镇老年群体身上丰富的精神宝藏,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希望书院人的优秀事例感染带动周围更多人。
-
业文化研究2023年特辑彭南生 著2023年10月2日,华中师范大学迎来120年华诞,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特将2023年《工业文化研究》定为校庆特刊,主题为“华中师范大学的120年与中国工业文化”。本辑校庆特刊分如下专栏:校史名人与工业文化、工业文化理论与教育、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史、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和校史资料。本书旨在传播国内外工业文化研究的先进理论和知识,并推动对工业遗产的认识和相关研究,以及促进工业文化教育或研学在中学校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