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钱理群选读鲁迅钱理群2004年,钱理群教授在南师大附中为高中生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大学教授走进中学校园,引发热议,也成为当年的新闻事件。我店已出版的《钱理群中学讲鲁迅》是以当年的授课文字实录为底本的讲稿,本书则是钱理群老师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栋生等老师为这次授课合作编选的教材,分为“感受鲁迅”“阅读鲁迅”“研究鲁迅”等几部分,按照主题选取适合青少年的鲁迅文章,每组文章之前都有钱理群撰写的长篇导读,亦有大量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钱理群教授称,此举力求“将鲁迅的遗产真正有效地传递给我们下一代”。 “鲁迅与青年”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鲁迅无论在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绝非偶然。这首先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的人”,他敢于公开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鲁迅恰恰是在人们因为缺乏勇气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满足于似是而非以自欺欺人时,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从小结识这样一位“真”的成年人,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鲁迅作为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又融入古语、外来语、方言,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又极具个性与创造性。阅读鲁迅作品,不仅能得到精神的启迪以至震撼,还能得到语言的熏陶与美的享受。尽管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坚持读下去,自会有自己的发现与感悟,而且常读常新。——钱理群
-
钱理群中学讲鲁迅钱理群这是我和中学生,以及中学生和鲁迅之间一次心灵的相遇和交流,而且我也在这样的交流中又和鲁迅有了一次相遇,在某些方面,也就有了新的体认。2003 年出版了我在北大给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鲁迅研究”课的讲稿,现在再出我的中学鲁迅讲稿,就算是配了套:我一直将对处于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中国人讲鲁迅,视为自己学术和生命的一个使命。鲁迅是永恒的“山”,而年轻人却是一代一代流动的“水”,这“山”和“水”的关系,是永远引人遐想的。——钱理群钱理群从北大退休后,于2004 年回到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为中学生开了一门选修课。大学教授为中学生开选修课,这成了当年的新闻事件。2005 年,他又在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分别开设了一学期 “鲁迅作品选讲”选修课。2009 年又应邀到台湾清华大学讲授了这门课。台湾学生对鲁迅的独特体认,使作者对鲁迅思想的普遍性、超越性和超前性有了更为深切的体认。本书就是根据这四轮开课的录音整理而成,每一部分都附选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调查摘录。
-
钱理群北大讲鲁迅钱理群人在春风得意、自我感觉良好时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的,人倒霉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满了困惑,甚至感到绝望,这时就走近鲁迅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与鲁迅的特点有关?——当然,这或许只是我们这一代的经验,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会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刻,什么瞬间,和鲁迅相遇。——钱理群钱理群的“鲁迅研究”多年来都是北大热门选修课。与学院派研究追求感情零度介入相反,他选择全身心的激情投入。在感受到生命困境和现实困扰之际,他总是回到鲁迅那里探寻答案。而他对鲁迅的读解,也因此超越知识与学术的范畴:他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慰藉、心灵和心灵的对话、思想对思想的碰撞。本书是钱理群在告别北大讲坛之前的“最后一次演讲”的现场录音整理讲稿。钱理群试图把鲁迅还原到历史现场和时代氛围之中,对其生命足迹、思想脉络和文学作品一并进行“文本细读”。隐约回荡在这纸面和文字间的钱理群的动情的声音,在春日阳光漫漫的课堂中,把不再是神话人物和历史雕像的鲁迅与年轻学子们系在一起。
-
与马里奥在一起的五个小时[西班牙]米格尔·德利韦斯“在我看来,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些值得落泪的事情,生命就像是个制造眼泪的工厂,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没有及时哭出来,那就只能在不合适的时间哭出来,就是这么简单。” 1966年3月。马里奥因心脏病突然死去,妻子卡门独自为他守灵。床头柜上有一本《圣经》,卡门翻开来,看到丈夫曾经画线的段落。大量的回忆涌上心头,她开始借由这些段落文字与死去的马里奥进行着没有答案的对话。在五个小时缓慢、深情、最后变得凌乱的独白中,卡门诉说了婚姻中的痛苦委屈与自己内心的渴望,与此同时,一名自由的知识分子即马里奥的形象,以及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的社会图景也渐渐呈现在读者面前……
-
王小波的遗产李静《王小波的遗产》是李静关于作家王小波的评论与回忆文章的结集,断续写于1995年至2022年。1995年她在一家报社实习,初识王小波,写下第一篇短专访《“真理本身也许就很有趣”》。《海绵记》写于2022年4月,是她人到中年时预防遗忘的细节记忆与片段反思。中间各篇,写于不同的年份,显现对王小波不同程度的理解。总成一书,以纪念王小波给中国文学带来的解放性的笑声,以表达作者对他文学遗产的感激之情。
-
水人[加] 约翰·欧文 著,彭燕 译,磨铁文化 出品《水人》是属于“失意者”的故事。主人公特林佩尔“三十不立”:他离婚,同时失去妻子和挚友;他延毕,得过且过地糊弄论文;他身患隐疾,却怯懦地不敢接受手术治疗。他看似处处不顾,又表现得毫不在乎,没心没肺地继续自己的失意人生,成了一个内里填充着稻草的空心人。然而,又一次不告而别之后,他再不愿是麻痹的一员。他要拍打发霉了的枕头,让梦想重新从羽毛里飞出来。
-
幻界公民录 幻想生物角色设计图鉴松浦圣恐龙、怪物、半兽人……这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幻想角色有着独特的魅力,或许正因为现实中不存在,所以想像空间才更为宽广,造型设计也更加不受限制。曾替游戏作品《圣剑传说:玛娜传奇》《电波人RPG》等设计怪物角色的人气画师松浦圣,以“幻界公民”为主题,打造出独创的幻想世界,绘制出个性鲜明的怪物、人类、植物、幻兽等角色,让读者在其中体验到不一样的魔幻世界。本书适合动漫、游戏爱好者阅读、欣赏,也能为相关领域美术设计从业者提供参考。
-
捕风记李静《捕风记》是一本文艺专论集,收入了李静对十四位戏剧家、作家和批评家的集中论述。此书曾于2011年出版,此次再版,有增有删,所论者为:契诃夫,彼得·汉德克,林兆华,过士行,朱西甯,木心,莫言,王小妮,止庵,林白,王安忆,贾平凹,林贤治,郭宏安。
-
360度深入解析漫画人物[日]中村仁听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脸部描绘的基础与诀窍,通过真人VS绘画的方式,详细讲解在漫画中保留人物特色。其次详细讲解了人物头发的绘制要点,例如:男女不同发质、不同发型的表现方法。继而作者按照“喜、怒、哀、乐”的基础情绪向外眼神,仔细拆解不同角色表情的绘制特性。尾声向各位读者展现了各类角色的创作方法。看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外在形象体现人物个性。
-
单读39·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吴琦 主编本辑《单读》脱胎于“新声计划”,在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的支持下,《单读》联合四家海外独立文学刊物/平台,就非虚构、虚构和诗歌三个创作门类发起征集,遴选出各自视野范围内的文学“新声”。最终,《单读》汇编了来自澳大利亚、爱尔兰、非洲、瑞士和中国的由五种语言创作的十四篇作品。这些新锐写作者在文学中做了一场“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他们用非常规的语言和叙事、异质性的表达、独属于自己的文学声音,书写了“新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孕育生命的矛盾心理,游戏与现实的彼此交融,重述被殖民历史的努力,隔离生活留下的痕迹……他们在普遍性的恐惧、疼痛、迷茫中试图寻找,既然熟悉的已然模糊不清,那什么是朝向未来的希望?本辑《单读》还收录了闫家成的摄影作品《城郊之夜》,这位中国的年轻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大城市周边“睡城”的一条河边,记录下在角落中不起眼但又努力生活的人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