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传统写意花鸟画作品的意象生成与鉴赏徐万诚 著自然界的物象之美,通过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汇集画家的笔墨素养和技法的运用,升华为体现画家文化情趣和艺术之美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来传达与欣赏者产生共鸣的志趣心境。本书从传统写意花鸟画意象的概念及特征;传统写意花鸟画作品意象的审美内涵;传统写意花鸟画中的典型意象;传统写意花鸟画意象生成的途径;传统写意花鸟画意象的形成背景及原因;写意花鸟画不同流派的意象生成与鉴赏和花鸟画作品意象生成研究的现实性意义展开,使欣赏者通过画家的艺术作品,感受到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处的社会现状、时代背景,从而能够体会到画家感受和意志的独特之处。
-
丝绸之路钱币图鉴王涛 编著本书共收录丝绸之路沿线127个古国的货币共计3111枚,包括中原王朝铸币、境外国家和地区铸币,有西方的打制金银币、东方的圆形方孔钱,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且附有手绘徽记、古文字汉字的比对、丝路古国各国的大事年表、各个钱币重量尺寸等具体数据和详尽描述。本书分以高清的图片、准确而翔实的说明文字,对丝绸之路钱币的外延及内涵进行细致的考证。
-
和田玉何明跃,王春利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开采利用玉石的历史悠久,和田玉所具有的温润、坚韧、致密等性质与中国文化精神高度契合,成为众多玉石种类中最突出的代表品种。本书对和田玉进行了专业而详尽的介绍,分别从历史与文化、主要产地及其特征、矿物和结构构造、分类及其特征、质量评价、优化处理、成品类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本书既可以作为珠宝鉴定、销售、拍卖、评估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珠宝收藏者、爱好者的重要工具,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宝石专业及首饰设计专业的配套教材。
-
中国机制铜元目录周沁园 李平文 编著中国机制铜元作为近代流通货币行用,只有短短的五十年的时间,却改变了中国三千年以来的钱币铸造模式,成为一头连接着传统方孔制钱,一头连接着现代机造硬币的划时代的历史货币。《中国机制铜元目录》(第三版)集编者多年收藏研究心得,收录了2100余枚涵盖不同面值的铜元以及机制制钱的实物照片,进行版别分类,并按照钱币品相和存世多寡定参考价,是一部铜元研究和收藏重要的参考书。
-
大美于斯 共享和合刘宁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以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展”为依托,全面真实地梳理和记录展览筹备过程,多角度地解析和呈现展览本体,并对展览内涵和学术价值进行深度诠释。本书分为“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五章,从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布展宣传、观众体验等视角对展览进行全面性阐释,为新时代博物馆展览策划提供思考方向。
-
回望东坡谢丹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以四川博物院“苏轼主题展”为依托,全面真实地梳理和记录展览筹备过程,多角度地解析和呈现展览本体,并对展览内涵和学术价值进行深度诠释。本书分为“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五章,从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布展宣传、观众体验等视角对展览进行全面性阐释,为新时代博物馆展览策划提供思考方向。
-
纯粹江南 技忆苏州陈瑞近,谢晓婷,许洁,李军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以苏州博物馆西馆基本陈列为依托,全面真实地梳理和记录展览筹备过程,多角度地解析和呈现展览本体,并对展览内涵和学术价值进行深度诠释。本书分为“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五章,从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布展宣传、观众体验等视角对展览进行全面性阐释,为新时代博物馆展览策划提供思考方向。
-
空谷幽兰浙江省博物馆余绍宋(1883—1949),浙江龙游县人,号越园、樾园,别署寒柯,平生旨趣尽在金石书画、画学论著、方志编纂,创办《金石书画》。此书由浙江省博物馆编,余绍宋曾孙女余昊主编,按照创作顺序排序,收录余绍宋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所藏善本碑拓,信札、手稿若干,体现余绍宋一生的书画风格变化。全面展现近代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余绍宋先生的艺术创作、鉴藏与朋友圈往来。全书部分书画作品皆为首次出版。书末收录了3篇专业文章,从书法、绘画、篆刻等不同角度对余绍宋的艺术成就做了研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
春华秋实敦煌研究院“敦煌班”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当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及中央美术学院共同培养,是敦煌研究院自力更生培养人才的典型案例。本画集精选“敦煌班”成员邵宏江、高鹏、李开 福、关晋文等人的壁画临摹、文物修复、个人创作等作品百余幅,含14个洞窟的整窟临摹作品;临摹作品约70余幅,创作作品约40余幅。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为敦 煌文物事业辛勤工作经历的成果展示。 展现出了不同时期的敦煌壁画不同的的特色,选用壁画作品也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让读者对敦煌壁画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
天运四时高登科清初至清中期苏州版画作品,与清末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作品风格、受众群体、销售范围等方面虽然有较大差异,但是清代苏州版画背后的创作观念、文化图式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笔者称之为“天运四时”。“四时同屏”是贯穿清代苏州版画的创作观念,因西洋风格的介入,产生了春夏秋冬同时存在于一个真实场景的“文化图式”。“天运四时”既是自然的四时观念,也是作为“天子”的皇权主导,清代苏州版画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文化图式和皇权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