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中国建筑经典陈瑞林 主编本书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综观中国建筑发展历程,将其大体分为八个历史阶段,包括原始建筑、夏商周建筑、秦汉建筑、魏晋南北朝建筑、隋唐五代建筑、宋元建筑、明清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重点介绍了各个时期、不同阶段中国建筑在规模、技术、艺术风貌上的特点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的建筑类型包括宫殿建、坛庙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陵墓建筑。第一章为概述,总整体上总结概括了中国建筑发展史。后面几章内容以各个时期的经典案例介绍为主,图文结合。
-
会馆万寿宫建筑马志武、马凯暂缺简介...
-
苏州园林机械工业出版社文创产品创作中心别有洞天是分隔拙政园长廊的半亭。造园采用“框景”方法,月洞门把视野缩小,走出洞门后豁然开朗,感受别有洞天。古建拼装系列《苏州园林-别有洞天 第2版》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文创产品创作中心开发的一款古建拼装模型。旨在欣赏江南美景之时,也让体验者感受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与精神。
-
超越当下后盾本书运用现象学的理论方法,考察人对场所的审美感知过程,以弥补当下“建筑现象学”领域忽略个体意识的研究缺陷。全书以胡塞尔的意识学说为出发点,分析人对陌生场所的认知和对场所的审美体验;通过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见解,挖掘场所审美的内在价值:既是对现实的肯定,又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性超越;分析了一些绘画、园林、文学、戏剧、音乐作品对非现实空间和场景的营造,以及一些建筑作品试图摆脱时间藩篱、展现永恒之美的倾向。本书作为建筑理论和美学论著,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同时也为哲学专业人士提供借鉴。
-
手绘桂林古建筑周开保该书是一部珍贵的专门展示桂林古建筑风貌的建筑手绘集。全书基本上涵盖了桂林市境内的绝大部分古建筑,包括桂林市区古建筑、灵川古建筑、阳朔古建筑、全州古建筑、兴安古建筑、永福古建筑、灌阳古建筑、龙胜古建筑、资源古建筑、平乐古建筑、恭城古建筑、荔浦古建筑。各建筑的手绘图包括场地环境图、平立面图、透视图、建筑细节图等,并配有简短的手绘赏析短文。此外,对所收录的古建筑,作者还简单介绍了建筑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规划布局、建筑特色和保护价值,帮助读者了解古建筑的相关知识。因此,该书不仅可以作为一本绘画集供相关爱好者赏析建筑手绘技法,更可作为一本古建筑资料集或文献集,兼具欣赏价值与研究价值。
-
广州光孝寺达亮本书为“岭南文化艺术图典”丛书之一。该书以图为主、以文为辅,以史志相结合的编写架构从佛教在岭南、广州肇始记起,直至今时,深入浅出地介绍广州光孝寺的历史流变,再从光孝寺的建置沿革、文物古迹、古木遗迹、高位名德历史等各个方面,通过学术通俗化,全方位展现了光孝寺的历史面貌。
-
香山帮木作营造技艺在江南地区的渊源与变迁蔡军,张健蔡军,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教授。本书是关于我国传统匠帮木作营造技艺研究的学术专著。以香山帮为研究对象、以苏州片区、上海片区、无锡与常州片区、宁镇扬片区及杭嘉湖片区为研究地域、以传统建筑中的殿庭、厅堂、亭等为研究载体,探讨香山帮木作营造技艺在江南地区的发展渊源和变迁。本书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为对与香山帮木作营造技艺最为相关建筑史料的解读;二为以核心江南各片区为研究地域,探讨香山帮木作营造技艺及其发展源流、各片区与香山帮的关联及其木作营造技艺;三为本研究内容的拓展。本书以大量的田野调查为依据,结合史料考证、类型学、定性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内容翔实、资料充分。适合建筑、文物保护等相关专业及高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童乔慧 著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为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于2001年6月25日荣列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整个建筑群以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形式,采中西之所长,融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艺术为一体,开创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新风。无论是建筑规模、设计手法、建设历程,还是研究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都是整个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曾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可以去到武昌看看珞珈山武汉大学”。本书收录了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测绘图及效果图,配以精炼准确的中英文双语介绍,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书籍布面精装,并搭以专色护封,内文纯质纸四色印刷,雅致妥帖。
-
苏州园林机械工业出版社文创产品创作中心暂缺简介...
-
艺术乡建邹洲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使“乡村”成为当下中国的关键词。乡村建设的潮流方兴未艾,从中衍生出许多“乡村+”的概念,“乡村+艺术”便是在这股乡建潮流中涌出的新概念。艺术乡建是当前“乡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主旨是以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使艺术成为提升乡村社会价值的手段。本书作者团队以云南特色村落为单位,系统开展有代表性、极富特色的乡村调研与艺术介入实践工作,重点关注“整合艺术”,同时涵盖了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乡村中以各自的方式观察及介入乡村社会发展的过程,为云南传统村落的原住居民在现代生活背景下的何去何从提供参考的依据和问题解决的思路。本书的各部分由实践和研究后总结形成的案例及方法形成,讨论云南传统村落在艺术干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对正在进行艺术文化和乡村发展工作的读者和乡村工作者提供多种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