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全秦文(清)严可均辑本书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文》)之一集。《全文》清严可均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朋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个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个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全文》的辑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集中了自有文字以来直至唐代,除史传、诸子、诗赋、专书以外的所有文字,举凡硕学鸿儒、大师巨匠、佛道位工乃至名媛淑女的长篇巨制、片言只字,无不穷菟毕讨,加以见存。此书第一次汇辑唐以前的文章,是对先唐文献典籍具有总结性的一件伟业,对学术界、文化界功不可没,称得上是一部功业甚伟的宏篇巨制。《全文》所辑文字,均注明出处,有利于重检、核校。有多处收录者,备载之,并且甄录异文。这与前代所编的《全唐诗》《全唐文》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大大提高了《全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也是清代辑佚学的一种反映。此外,严可均在?罗文献、考辨真伪、排比文字等方面,费力良多。就当时学未而言,善于利用文献,检校文献范围较广。严氏不仅从大量的史传中爬梳出先唐人的文字,而且遍检金石碑版、杂记、类书、笔记、古注、经疏乃至佛道两典等相关文献,尤其是佛道两大丛集的利用,对以后总集的编纂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全宋文(清)严可均辑;苑育新审订本书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文》)之一集。《全文》清严可均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朋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个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个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全文》的辑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集中了自有文字以来直至唐代,除史传、诸子、诗赋、专书以外的所有文字,举凡硕学鸿儒、大师巨匠、佛道位工乃至名媛淑女的长篇巨制、片言只字,无不穷菟毕讨,加以见存。此书第一次汇辑唐以前的文章,是对先唐文献典籍具有总结性的一件伟业,对学术界、文化界功不可没,称得上是一部功业甚伟的宏篇巨制。《全文》所辑文字,均注明出处,有利于重检、核校。有多处收录者,备载之,并且甄录异文。这与前代所编的《全唐诗》《全唐文》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大大提高了《全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也是清代辑佚学的一种反映。此外,严可均在?罗文献、考辨真伪、排比文字等方面,费力良多。就当时学未而言,善于利用文献,检校文献范围较广。严氏不仅从大量的史传中爬梳出先唐人的文字,而且遍检金石碑版、杂记、类书、笔记、古注、经疏乃至佛道两典等相关文献,尤其是佛道两大丛集的利用,对以后总集的编纂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当然,作为这样一件宏大的工程,以一人之力,又限以当时条件,必然存在诸多瑕频,如失收、误收、重出、误注,张冠李戴,往往而在,但是瑕不掩瑜。这次校点,我们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指正、查实、辨别,或许可以大大减少其中的错误。《全文》在严氏生前并未付刊,一是因为财力,一是因为兹事体大,校刊不易。书成之时虽有人愿刻此书,但并未果。光绪初年,蒋壑曾将此书目录及所撰小传刊行,学者难以见到全书。后来,爱文嗜史的张之洞主持粤政,命其属吏王毓藻董理此事。王毓藻因感此书价值重大,聚集二十位文士,耗时八年,校勘数载,终成完书,人称王刻本。因刻于广州,又称粤刻本。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将此本影印,请童第德先生施以断句,并校正了一些原书的错误,附在书眉之上。后来又编有索引,学术界所见大多即此影印本。这次标点,以王刻本为底本,参校了有关古籍成果,如唐以前正史标点本、《通典》王文锦校本、《文选》及诸家文集、类书,乃至诸子百家、佛道文献、出土文字,童第德先生眉批及断句也大多斟取。为便于阅读,这次整理将全书分集分册出版。
-
武经七书新译林伊夫等注译《武经七书》是我国古代官方校刊颁行的一部著名的兵书选本,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 四月, 宋神宗为适应军事教学和训练的需要,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等人“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 《李靖问对》等书,镂版行之”。校定后的七部兵书,起初并不是一部书, 也不称“武经”, 而是到南宋时才被正式以“武经七书”称之,并且逐渐被看作是一部书,此后历元、明、清而长期不变。《武经七书》集中了我国古代兵书的精华,被自宋以后的历代统治者视为武学经典;至于宋以后的历代名将和学者, 更将《武经七书》视为必读必研之书。历代为之作注或疏解者竟 达六十余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宋施子美的《武经七书讲义》、明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和黄献臣的《武经开宗》、张居正的《武经七书》、李贽的《七书参同》以及清朱墉的《武经七书汇解》等。这一现象,说明《武经七书》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武经七书》北宋刊本已不可见, 现存南宋孝宗或光宗时刻本,原藏清季湖州陆心源丽宋楼,后流入日本;国内有张元济等人编印的《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宋本《武经七书》校勘精审,极有版本价值。 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原着,本社特约请部分学者, 以《续古逸丛书》影宋本《武经七书》为底本,并参考其他版本,对原书进行整理和注译。各书之排列顺序,依成书年代早晚而 略有调整。注译时, 除《唐大宗李卫公问对》因篇幅太长而按段注段译的体例处理外,其余一律按篇注篇译的体例处理。原书中明显的讹误之处, 由整理者依据其他版本作了改正。
-
国学研究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我与一九五二至一九五六年简在毫潜大季擅屋史系业兼修考古人颊攀系裸程。其峙,矗大此雨系中之老师多是放一九四八年来皇潜前轨教龄北京大擎舆清苹大季者,有数位且是二十舆三十年代即在雨校任教的,也有数位在那峙转雨校研擅者,所以他俩是鄂先生在北大(一九三二至一九三六年)的老师或同学,有数位又是鄂先生在中研院史A所研究室(一九四0至一九四二年)的同事和朋友。
-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龚抗云等整理儒家“十三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十三经注疏》416卷,收录儒家十三部经典以及汉至宋代经学家对十三经的注疏。“十三经”经文有过多种整理本,但其历代注疏却从未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整理。此次出版的全新整理本《十三经注疏》以清阮元校刻本为基础进行整理,整理工作包括三方面:校勘全面吸收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的成果,近现代学术界有关“十三经”及其注疏的校勘、辩证、考异、正误等方面的成果也择要吸取。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对全书文字,进行仔细的甄别和严格的处理。“十三经”的价值和影响巨大,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整理工作难度非常大。新整理本的出版填补了学术界的一项空白。
-
经典常谈朱自清撰;钱伯城导读《经典常谈》可以同时适应三个层次读者的需要:第一是初学者,对初学者特别有用,因为所讲都是最基本最精要的传统文化知识。第二是对已有一定文史基础的读者,也有很大用处,因为它指引由此循序而进的学习途径与方法。三是对学已有成的读者,也有很多的用处,因为这是作为一代学者朱自清对传统文化典籍研究的一个总结。
-
谢朓集逐字索引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 主编暂缺简介...
-
齐竟陵王萧子良集逐字索引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 主编齐竟陵王萧子良集逐字索引》是中国文化研究所继《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后另一制作,属于《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计划辑的第三种书。《魏晋丛刊》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殿爵教授、陈方正博士、何志华教授主编,中文大学出版社分阶段陆续出版,首三辑索引共二十四册,主要为子部及别集类文献,种《谢灵运集逐字索引》及第二种《谢朓集逐字索引》已于较早前出版。《齐竟陵王萧子良集逐字索引》共分三卷,按诗、赋、文排列,卷三为「附录」。全书正文主要以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底本,并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等版本互校。附有「增字、删字、误字改正说明表」、「汉语拼音检字表」等,俾便读者查阅。本书适合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中古時期語言學及語法學的讀者,以及圖書館收藏的工具書。
-
谢灵运集逐字索引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 主编一九八八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获香港“大学及理工拨款委员会”资助,并得香港中文大学电算机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并编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先秦两汉传世文献数据库”之建库工作已于一九九二年全部完成,“逐字索引”迄今亦已出版合共五十二册。一九九二年及一九九四年,本所先后获得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拨款资助,开展“魏晋南北朝传世文献数据库”首两期建库工作;复于一九九五年获“香港研究资助局”拨款资助,完成后一期工作,将魏晋六朝传世文献,凡八百种,约近二千四百万字悉数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建立后,将陆续编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以便利语言学、文学及古史学之研究。《香港中文大学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之编纂工作,因涉及文献数目众多,故仍以分期形式出版。首阶段先行处理较常用之典籍,当中举凡未有现成以计算机化数据库编成“逐字索引”之古籍,将优先出版。至于已有“逐字索引”者,将留待次阶段重新编纂出版。本所将搜集有关文献之不同版本,乃至类书如《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引录与今本不同者,详加注释,务求详审,准确无误。
-
十三经注疏五-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儒家“十三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十三经注疏》416卷,收录儒家十三部经典以及汉至宋代经学家对十三经的注疏。“十三经”经文有过多种整理本,但其历代注疏却从未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整理。此次出版的全新整理本《十三经注疏》以清阮元校刻本为基础进行整理,整理工作包括三方面:校勘全面吸收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的成果,近现代学术界有关“十三经”及其注疏的校勘、辩证、考异、正误等方面的成果也择要吸取。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对全书文字,进行仔细的甄别和严格的处理。“十三经”的价值和影响巨大,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整理工作难度非常大。新整理本的出版填补了学术界的一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