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国学研究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吐火羅神祇考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中国佛教“理”思想的拓展与演进王阳明致良知中道德理性和知识理性的结合《左传》与孔子儒家不主张君主独裁专制中国古代的诗歌发生论《文选》版本叙录《玉臺新咏》成书年代新证欧阳修求诗本義之方法探微《礼记集说》版本考论乾嘉考據学派别之划分及相关诸问题试论我国古代吏胥的特殊作用及官、吏制衡机制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青齐豪族在南北朝的变迁淮南之役与陈代南人政治之重组墨山国之路宋代士人家族中的妇女——以苏州为例《无圈点老檔》乾隆朝辦理钞本始末中国传统社会道德法律化浅释中国烟火文化史料的钩沉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1996年大事记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Zhao超编著片断:表一上·七·二一九三[校异]《全唐文》卷三二七王维》故任城尉裴君墓誌铭》作:“君讳回,字玉温,河东闻喜人也。……曾祖宏泰,雍州录事参军,赠上党长史。祖思义,皇侍御史,吏部员外,左司郎中,户部、吏部侍郎,河东郡太守,晋城县开国子。父敭珍,皇薛王府骑曹参军。……而寿不中年,官才一命,慈母在堂,诸弟未仕,儿未有识,女具婴孩。”据墓记铭,回当有弟有子,而《新表》未载。[超按]大曆十四年四月二十日《大唐故试大理正兼河南府告成县令河东裴(适)公墓誌铭》(据北京图书馆藏拓)日:“字通玄,河东闻喜人。其先冀州刺史徽之后。高祖隋司隶台刺史讳操之。刺史生京兆府司隶参军,赠潞州长史讳弘泰。长史生蒲州刺史,天官、地官二侍郎,晋城县开国子讳思义。侍郎生薛王府骑曹参军赠驾部郎中讳敭珍。公即郎中君之第五子。……胤子简等。今《新表》回以下空格,旁出迪、通、造、达等四人。依《新表》体例,迪等为回子侄辈,疑误下一格。据上揭裴适墓誌,敭珍有子五人以上。裴回墓誌亦云有弟有子。《新表》中迪、通、造、达四人均从辵旁命名,当与适同行辈。适字与造字形近,可能造亦为适字为误。则迪等人当上移一格,为敭珍五子:回、迪、通、达、适。或为敭珍六子:回、迪、通、造、适、达。迪子芦,与适子简声音相近,疑亦为声讹而致。[南来吴裴]叔业,齐南兖州刺史,初归北,号南来吴裴,事后魏,豫州刺史、兰陵郡公,谥忠武。表一上·七·二一九四[校異]《全唐文》卷三二六王维《裴仆射齐州遗爱碑》云:“公名耀卿,字涣之,河东闻喜人也。十三代祖徵,魏益、豫、雍、兖、徐五州刺史,兰陵郡公。”徵,《新表》不载,其官爵与叔业相同,疑即叔业。但按之《新表》,自叔业至耀卿僅八世,而碑云十三世祖,不知应如何计算之,方得十三之数。本书前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是廿四史中唯一的记录帝室王族之外谱系的巨表,共收入唐代宰相三百六十九人(沈炳震《唐书宰相世系表订为》计算为宰相三百五十八人)凡九十八姓的世系,记录了唐代人物数万名。唐代高门巨阀,大多在录,其中许多人物及其字号、官爵是两《唐书》纪、传及其他文献材料不曾记述过的。它对于唐代历史、文学、社会诸方面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编纂工作,据《宋史》卷三三一《吕夏卿传》:“夏卿长于史,贯穿唐事,博采传记杂说数百家,折衷整比,又通谱学,创为世系诸表。于《新唐书》最有功。”宋代洪迈《容齐随笔》卷六、《新唐书世系表》条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谱牒。”清代赵绍祖《新旧唐书五证》卷八云:“想修唐表时,祗取诸家谱系杂抄之。”而岑仲勉先生在《元和姓纂四校记》中把《元和姓纂》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了详尽的对比研究。认为《宰相世系表》本于《元和姓纂》,以唐人文集和一些氏族谱牒作补充材料,编集而成。这一看法是比较可信的。由于唐末五代的兵燹丧乱,唐代的文献材料损失严重。兼以历代传抄,难免脱漏为错。宋代所见到的《元和姓纂》已有残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亦难以避免错误。至于传刻中出现的字误、行误更是常见之事。前人对《宰相世系表》的评价往往不甚高,也在于此。清代沈炳震斥之最烈,其《新旧唐书合钞》中云:“《新书宰相世系表》舛为特甚。”《唐书宰相世系表订为》中云:“就其所列官爵谥号,或书或否,或丞尉而不遗,或卿贰而反关,或误书其兄弟之官,或备载其褒赠之职,更或其生平所偶历,及未尝居是官,庬杂淆乱,不可充诘,合之史传,不胜纠摘。……此书不足徵信,适以滋谬,举可废也。”沈炳震的说法未免过于信激,《宰相世系表》的史料价值自在,不是由于存在错误便可以完全抹杀的。但是《宰相世系表》中的错误也是十分严重的。为纠正为误,使之可靠实用,前人已经持续不断地做了不少工作。如宋代吴缜《新唐书纠谬》、清代钱大昕《廿二史考異》、王呜盛《十七史商榷》,以及一些金石著录等等。以后,又有沈炳震《唐书宰相世系表订为》、罗振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补正》等有关此表的专门校正著作。尤其是岑仲勉先生《元和姓纂四校记》一书中对《元和姓纂》进行了详尽全面的考证工作,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到《宰相世系表》,所以,它也是对此表的精确考证。但是,以上诸家的订正各自成书,既缺少编次索引,考证内容又各有出入,所採用的体例亦不相同,在查证《宰相世系表》时,检寻使用都很不方便;而且由于新的出土材料不断发现,在前人补证以外尚可有新的证明和补充;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将有关《宰相世系表》的所有校正考证材料合併成文,统一编排,加以补充订正,使之成为较为可靠、利于使用的文史工具。近年来,笔者协助周绍良先生编集《唐代墓誌彙编》,其间接触到大量唐人世系记载,可以补证《宰相世系表》者甚多。遂由此开始,收集前人校正材料,陆续缀集成文。承周绍良先生支持,並将他早年所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校異》一文惠赠,周绍良先生手稿中所引文献材料侧重于唐人文集,可与出土材料翼佐。故此作为一家收入。此后,又以初稿请教于唐长孺先生,得到唐长孺先生的赞同和陈国燦先生的热情帮助。书稿交出后,又承赵守俨先生审正,这件工作得以完成,是与前辈学者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谨在此一並致以衷心的感谢。二现将本书所订补的问题及有关体例简介如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存在的错误,详细归纳,可分为以下几种:一、世次舛误:如《宰相世系表》所载裴侨卿曾孙叔献。据《柳宗元集》卷十一《故试大理评事裴君墓誌》及《故处士裴君墓誌》,叔献应该是侨卿之子。《宰相世系表》所载世次相差二代。二、名字为误:如《宰相世系表》载刘缉,《元和姓纂》则作刘缙。《文苑英华》卷四一六李峤制“朝散大夫行左隶政台监察御史刘缙可封彭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亦作刘缙,当以刘缙为正。三、官爵与文献记载不符:如《宰相世系表》载刘易从为汉州长史。据两《唐书刘审礼传》,易从为彭州长史。又其子《刘昇墓誌铭》(北京图书馆藏拓)亦作易从彭州长史。四、兄弟雁序混淆颠倒:如《宰相世系表》载裴度七子:譔、诩、谂、调、识、諴、让。据两《唐书·裴度傅》载裴度仅五子,为:识、譔、让、谂、諴。《宰相世系表》增三人,雁序亦相混淆。此外,尚有世次脱落误附他系,子孙误增減,从子孙误入本支等等为误;至于其姓氏起原及先世州源,多有附会妄言之处,提及汉晋南北朝时先祖世系、名字、官职,亦多有错误,此不一一赘引,请见正文。对以上这些问题,凡有材料可考者均作了修正。此外,根据文献和出土文字材料,还可以对《宰相世系表》作大量的补充。各家校正中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内容,本书也一並彙入。由于採用的校正著作较多,校语又均较长,各家体例不同,文意不易统一,给本书编集造成一定困难。考虑到《宰相世系表》篇幅浩大,不易查找,校正所用资料往往涉及多人等特点,我们擬採用以下方法,以尽力达到既便利读者,又保持各家校语原貌,便于对照的目的。首先,我们将《宰相世系表》分段校正,先摘引需要校正的内容,在下面附注中华标点本册数及页码,以便查找。然后,为了分清主要的几家说法,我们选用了四家主要的校正著作,分别单独成段摘引,依次排列,其顺序一般为:沈炳震《唐书宰相世系表订为》(《廿五史补编》本),简称《订为》。罗振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正《(家刻本)简称》补正《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商务印书馆本),简称《四校记》。周绍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校異》(稿本),简称《校異》。对四家校语中重複之处,保留较早一家,引文重複之处,保留较尽一家,馀删去。为了文意通顺,作了必要的删改,並就一些需更正说明之处在引文中附加编者小按(简称超按)。在上述四家校语之后,附加编者校语,简称超按。其内容包括:以上四家未言及的问题,已经涉及但尚可商榷的问题,上述四家以外的有关考证引文。並就一些错误较大又有可靠考证结果的世系重加订正排列,擬出新的世系表。特别要提及的是:《元和姓纂四校记》本为校正《元和姓纂》而作,其内容体例与《宰相世系表》往往有出入。我们在《四校记》引用的《元和姓纂》原文中与《宰相世系表》明显不同者前多加以“《姓纂》作:”以示区别。对其按语也做了较大的删节加工,但其文意有时仍可能与《宰相世系表》不甚相合,请予注意。诸家按语中引书的体例和简称也不尽一致,为保持原状,我们均未改动。《订为》中一般引用原书全名,未引书名者即两《唐书》。《补正》一般引用原书全名,唯《宰相世系表》作《表》。《四校记》多用简称,其书目简称附録于后,供读者查阅。但其中亦有使用简称不一致处,请注意。《校異》多引用全名,《宰相世系表》省作《世系表》。编者按语中亦尽力引用原书全名,惟《宰相世系表》从《四校记》简称作《新表》。请读者使用时加以区分。此外,《订为》等四家所用《新唐书》为殿本,今中华标点本则以百衲本为主,两种版本有些地方不同,编者已尽力加按,在此一並说明。限于水平与材料,本书脱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指正。赵超一九八七年六月
-
潘祖荫日记清·潘祖蔭 撰潘祖荫(?-1890),字伯寅,号郑庵,世恩孙。咸丰二年(1852)探花,授编修,迁侍读,入值南书房,教习皇子,任日讲起居注官。连续升迁为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左宗棠被劾,召京审问,祖荫上疏为左宗棠辨白,并推荐左宗棠才能,使左宗棠复起独领一军。咸丰十一年,诏求谏言,祖荫上疏请皇上勤圣学,求人才,整军务,裕仓储;井请免民赋以纾民力。升任光禄寺卿。参与纂修《治干实鉴》。先后举发弹劾不称职的官吏十多人,文职有钦差、总督、巡抚,武官有提督、总兵。正直敢言的声誉传播朝野。同治三年(1864),授左副都御史,次年补授工部侍郎。同治七年调任户部侍郎,兼任经筵 讲官。因丢失官印,被罢职留用。同治十三年再度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授大理寺卿,补授礼部右侍郎。先后升任工部、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绪六年,协助悍亲王奕谅等办理中俄交涉筹办善后条例及练兵、简器、开矿、备饷等事宜。光绪八年十一月任军机大臣。次年正月,因服父丧而去职。后起任兵部尚书,调任工部尚书,兼任顺府尹,晋太子太保。祖荫好学,通经史,好收藏。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勤。
-
古诗源(清)沈德潜编;司马翰校点暂缺简介...
-
水浒传(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暂缺简介...
-
找金子张蕾在美丽的大森林,奇妙的动物植物,故事中充满了自然界的有趣知识!每册书后附有父母导读,还有根据该故事设计的主题活动,有助于孩子在语言、思维、动手能力、与同伴交往以及个性品质等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本书告诉孩子友谊是珍贵的。
-
元史(明)宋濂 等修撰,阎崇东 等校点元史二百一十卷,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记载我国历史上元代与亡过程的封建史书。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即元朝滅亡的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编修元史。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太祖其十世祖孛端义兒,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里直。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惊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义兒也。孛端义兒状貌奇异,沉默寡言,家人谓之痴,独阿兰语人曰:“此兒非痴,后世子孙必有大贵者。”阿兰没,诸兄分家赀,不及之。孛端义兒曰:“贫贱富贵,命也,赀财何足道!”独乘青白马,至八里屯阿懒之地居焉。食饮无所得,适有苍鹰搏野兽而食,孛端义兒以缗设机取之,鹰即驯狎,乃臂鹰,猎兔禽以为膳,或阙即继,似有天相之。本纪按两汉本纪,事实与言辞并载,兼有《书》、《春秋》之义。及唐本纪,则书法严谨,全仿乎《春秋》。今修《元史》,本纪准两汉史。志按历代史志,为法间有不同。至唐志,则悉以事实组织成篇,考核之际,学者惮之。惟近代《宋史》所志,条分件列,览者易见。今修《元史》,志准《宋史》。表按汉、唐史表所载为详,而《三国志》、《五代史》则无之。唯辽、金史据所可考者作表,不计详略。今修《元史》,表准辽、金史。列传按史传之目,冠以后妃,尊也;次以宗室诸王,亲也;次以一代诸臣,善恶之总也;次以叛逆,成败之归也;次以四夷,王化之及也。然诸臣之传,历代名目又自增减不同。今修《元史》,传准历代史而参酌之。历代史书,纪、志、表、传之末,各有论赞之辞。今修《元史》,不作论赞,但据事直书,具文见意,使其善恶自见,准《春秋》及钦奉圣旨示意。
-
林公案(清)佚名暂缺简介...
-
水经注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等著;周峰点校如果说唐人传奇无论在情节、结构、人物、语言、叙事方式等诸方面都标志着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立与自觉,即“有意为小说”的开始,那么宋元时期却是同民间的“说话伎艺”完成了小说的更亲新与改造,是通俗的“话本”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形态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