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碑别字字典杨作龙 牛红广 毛阳光 编著这部《碑别字字典》是历史文化、书法艺术研究的资料书和工具书,便于人们识读楷书石刻碑志和规范用字。本书收录历代碑刻所见楷书碑别字图像16058个,从碑刻拓本高清大图截取清晰字形而成。依据《GB13000.1字符集》,以现行楷书标准繁体字为主,兼收部分通用规范汉字、异体字、俗体字、讹体字等,归纳字头3650个。所收资料上起东汉,下讫民国,计有碑、墓志、造像、石经等石刻碑志近1200种。原则上收录与字头结构布局不同、使用部首不同、笔画有增减或类型不同等。通假字、避讳字、专用字(地名、人名、官职名)等不予收录。字头次序根据《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编排,别字图像按照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在所属字头之下,年代不详者置于同一朝代别字最后。图像统一大小,标明出处。本书附有《部首检字表》《字头笔画检字表》两个索引方便读者使用。
-
陶渊明诗选袁行霈 注陶渊明是东晋时代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卓越的辞赋家与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既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也是魏晋诗歌的杰出代表。陶渊明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田园诗、饮酒诗和咏怀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多,成就。其诗情、景、事、理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的艺术成就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人格,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和精神追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袁行霈先生研究陶渊明数十年,学术成果卓著,可谓陶渊明研究的集大成者。本书对陶渊明全部现存的125首诗,进行了精当的注评,既斟酌史实,有理有据,又探索诗心,时出新见,是大众读者欣赏研究陶渊明的绝佳选择。
-
孟郊诗集 贾岛诗集[唐]孟郊,[唐]贾岛 著《全唐诗》个人诗集影印。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少时隐居嵩山,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以短篇五古多。《全唐诗》收录其诗十卷。此次影印,据清康熙《全唐诗》刻本影印。贾岛,字阆仙,与孟郊齐名。早年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做过长江主簿、普州司仓参军之类的小官。以“苦吟”著称于世。诗格清苦,与孟郊并称为“郊寒岛瘦”。《全唐诗》收录其诗四卷。此次影印,据清康熙《全唐诗》刻本影印。
-
喻林彭君华等《喻林》,明代徐元太撰,是一部辑录并汇编先秦至明代中叶文献中与譬喻有关内容的类书。徐元太(1536~1617),字汝贤,安徽宣城人。明嘉靖乙丑(1565)进士,历任知县、吏部考功主事、山东参政、浙江按察使、顺天府尹。万历十三年至十五年(1585~1587),以巡抚身份赴四川平叛,功勋卓著。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致仕,居家专心著述。“譬喻说理”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一种修辞方法。从先秦典籍到后世佛书、道论,这一方法无不贯穿其中,以精彩纷纶的妙喻,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明清时期,类书的编纂、出版、阅读均趋于繁盛。徐太元别出手眼,以“譬喻”这一特殊的修辞方法为联结点,将古代典籍中有关段落、辞句汇为一编。全书编纂历经二十多年,共120卷,约90万字,引书近三百种,范围涉及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蔚为大观。取“汇喻为林”之意,名之曰《喻林》。该书分造化、人事、君道、臣术、德行、文章、学业、政治、性理、物宜10个门类。每门又分若干子目,一共585类。层次分明,类目清晰,纲举目张。作者一洗古代类书多割裂删改原文的积习,引书态度严谨,注意保留诗文原貌;且逐条注明书名、作者、卷数、篇名,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引申研读。
-
长江运河图卷[清]佚名 绘 白鸿叶 导读本书系影印清人所绘清代中期长江中下游(自岳阳至入海口)和运河大部(自江阴至北京)的河道总图,以经折装画册形式出版。原画卷首有题签“岳阳至长江入海及自江阴沿大运河至北京故宫水道彩色图”,疑为后人所加,今以“长江运河图卷”命名,以求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本图绘制者对长江中下游和运河沿线河道及主要支流作了写意性质的标绘,注明沿途重要地点的名称,对于研究清代后期的内河航运,尤其是对了解南方士子和漕运粮米从长江流域沿运河航行抵京的过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宣传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起见,我社约请本领域知名专家白鸿叶研究馆员为画册撰写导读,力求从学术角度阐发画册的内涵,以飨读者。
-
楚辞选李山 注《楚辞》是以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兼及宋玉和汉初其他诗人作品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代表诗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位以个人作品传世的伟大诗人,他的作品与人格,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特立独行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和感召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楚辞》中独特的诗歌样式、浪漫的精神气质以及象征的手法,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选注《楚辞》,所选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兼及宋玉诸人,较好地反映了《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整体风貌。配合简明的注释与翻译,并为难字标注拼音,以便读者阅读。
-
《尚书》二十讲杨鹏 著第一讲《尧典》;第二讲《皋陶谟》;第三讲《汤誓》;第四讲《益稷》《甘誓》;第五讲《西伯戡黎》《微子》;第六讲《泰誓》;第七讲《牧誓》;第八讲《洪范》;第九讲《大诰》;第十讲《康诰》;第十一讲《酒诰》;第十二讲《梓材》;第十三讲《召诰》;第十四讲《洛诰》;第十五讲《多士》;第十六讲《无逸》;第十七讲《立政》;第十八讲《多方》;第十九讲《顾命》;第二十讲:《尚书》结课总结。 作者秉持探索真理、讲求证据和逻辑的治学理念,站在人类视野的角度重新翻译、解读了《尚书》以上篇章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阐述《尚书》的天命论。分析《尚书》人物眼中世界的本质、《尚书》的宇宙观、《尚书》的天命论思想,分析天命主导的世界秩序和历史的演变。 2、分析天命的表达形式。天命是主宰的力量,那么天命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让人理解呢?讲《尚书》的“天命见于民心”的思想,“天命-民心统一论”。 3、从天命与王权的关系,论述王权天授、国家政权是上天器皿的观点;讲《尚书》中王权与天命统一的“天命-德性政治神学”。 4、思考《尚书》之道与个人德性以及中国未来秩序建构的关系。 1. 作者杨鹏,哈佛大学研究学者, CCTV“学者说书”栏目主讲嘉宾,被哈佛大学著名中国哲学教授迈克尔·普鸣誉为“神奇的成就”,带你“无障碍”读《尚书》! 2.《尚书》是古代帝王的传家之书,是读懂中国经典的基础,是当代成功者的思想指引。其为开拓当代中国人的眼界、破解现实难题提供方法。 3.图书装帧设计考究。采用臻质本色110帝国黄+烫珠光白工艺,正文裸脊锁线装,书封整体可拆解为海报,配合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图,极具冲击感;书封背面印有《尚书》解读的重要观点,深入浅出,带你每天五分钟“温习”“吃透”经典。 4.《尚书》是王者给王者的礼物。本书史料考究、内容易读、装帧设计卓越,极具观赏性,适合送给孩子、送给朋友、送给客户。
-
国朝献征录焦竑 著本书是明代学者焦竑整理编纂的明代士大夫的生平传记资料总集。纪事上始于洪武,下至嘉靖,凡十二朝,收录各种神道碑、墓志铭、行状、方志等,并以宗室戚畹、勋爵、内阁、六卿等官职分类,于民间则以孝子、义人分类。多数人物传记皆注明材料出处,所收入物从元末以至万历朝,内容丰富,文献价值极高。《明史稿》作者万斯同高度评价该书:“搜采最广,自大臣以至郡邑吏,莫不有传。……可备国史之采择者,惟此而已。”黄宗羲回忆其父入狱前,一再嘱咐:“学者最要紧是通知史事,可读《献征录》。”本书属于影印公版古籍图书。我社曾于1987年据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枟曼山馆刻本影印,并编制篇目索引。前版脱销已久,此书极有重版价值。今据以再版,并替换处理原版模糊不清的页面,并增加全书的篇名检索目录,以便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古籍整理版本。
-
杨善洲唐似亮暂缺简介...
-
蛇地云莲蛇地风水好,背山面水,听村里的老人说,蛇地原来真是一片蛇地。那时,一村子的壮小伙子,用板车把蛇拉到山后边的荒地,整整拉了七天七夜,才彻底把蛇清除干净。随后人们在这片蛇地上安了家,生儿育女。 这里有形形色色人物,爱吃蛇肉的二傻、总是将倒的折的树枝重新绑上的青松、跟牛说话的三婆、以算ming发家的五婶、满地画地图的苕货、抱着胡琴流浪的六六……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渐渐地忘了,这里曾是蛇地,但蛇一直没忘。 三十年前,人们开始因各种原因纷纷逃离蛇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命运流转。他们一阵风似的被催壮,突然又被一阵风刮走了,蒲公英一样,散落到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 “起先,人把蛇赶出了蛇地;后来,人又把自己赶出了蛇地。”村里仅有的几位老人经常嘟哝着。但没谁听,除了成天在村里晃荡的几只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