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作品集中国美术家协会,马锋辉 著暂缺简介...
-
说文学概论彭霞 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如唐代的李阳冰,五代末北宋初的徐铉、徐锴兄弟,尤以清时最为兴盛,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的被尊为“说文四大家”,学者从《说文》本身出发,阐明许慎义例,贯通小学研究,促进经学讨论,规范语言文字,形成了绵绵不绝的“说文学”传统。本书是一本普及性质的小书,分为八章:第一章 说文学发展概述;第二章 《说文叙》讲评;第三章《说文》的重要版本和流传情况;第四章 《说文》的部首和字数;第五章 六书;第六章 许慎所说结构特殊字;第七章 《说文》的书体;第八章 《说文》的术语。本书比较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说文》的编纂和流传,从古至今对《说文》的研究概况,对许慎的得失作了比较客观的审视和评价。
-
古籍研究《古籍研究》编辑委员会《古籍研究》(总第78辑)收录国内各大高校2023年古籍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内容包括文史专论、目录与版本、校勘与注释、文献辑考、古文字研究、年谱与传记、皖籍 文献专题、学术丛札、文献学评述等板块,反映了古籍目录、版本、校勘、古代文学实证研究、古籍校勘与注释以及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反映了国内古籍研究学界研究 的最新水准。适合广大读 者及古籍整理研究与爱好者,尤其是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和使用,是引领读者探寻古籍整理方法的门径。
-
横渠易说校注[宋] 张载撰,刘泉校 注暂缺简介...
-
古诗源[清]沈德潜,闻旭初暂缺简介...
-
南华真经本义(明)陈治安 撰,伍成泉 点校此为《庄子集成》之一种,《南华真经》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始终围绕哲学思想来阐述庄子的观点,是文学、美学、艺术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据《南华真经》原书本旨解经,多用外篇、杂篇诠释内篇,各篇互相参证,会通全书而观之;援引道家摄生之说为解,《附录》八卷,包括卷一《宗传》和《逸语》,卷二至卷八为历代有关《庄子》之品评,免人翻检之劳,颇便后学。
-
淮南子[汉]刘安 撰古籍善本影印。《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据汉高诱序所说,“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以道家为主。共分为内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塞翁失马”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本书汉代有许慎、高诱注本,许注本已佚。高注本是现存最早的注本,其注既精且博,名物训诂,颇为通洽,是研究《淮南子》的重要史料。本书后世版本众多,清刻本中则以乾隆五十三年(1788)庄逵吉刻本最为通行,影响较大。此次据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三年庄逵吉刻本影印,以现装的方式原样影印,此本刻印俱佳,具有较高的文献和版本价值。
-
泛槎图[清]张宝 编绘《泛槎图》刻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是自传体的木刻画集,以纪游为主。作者张宝好游山水与作画,遍访前人遗迹,以次临摹,《泛槎图》即是他一生遍游华夏名山大川的图记。前后共得六集,收图103幅。每成一集,张宝即遍请友朋题跋于后,亲手钩勒上板,共三百余篇。上至亲王大臣,下至文人墨客、僧道隐士、妇女稚童,无不有墨宝在焉。尤其是成亲王、翁方纲、孙星衍、法式善、阮元、张维屏、钱泳、江藩、邓廷桢、李兆洛、翁心存、包世臣、陶澍、梁章钜、张毅仁等名家的题咏,为本书增色不少。本书不仅仅是板画图籍,也是可以玩赏各种书法的一部丛帖。本次以嘉庆至道光年间原刻本影印出版。
-
洪武苏州府志[明]卢熊 著此为江苏省苏州市旧志整理。主要内容为疆域、沿革、山川、水利、城池、坊市、桥梁、园第、官署、户口、税赋、漕运、学校、贡举、风俗、祠祀、牧守、题名、人物、异闻及考证、杂志、集文等。此次以国家图书馆藏洪武十二年初刻本为底本,参校以成化抄本,酌情出校,整理出版。
-
扬州通史《扬州通史》纂委员会 编地方断代史。本卷主要叙述两宋时期扬州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共十章。全书通过叙述两宋时期扬州的政区与人口、军政态势、农业生产、商业活动、漕运、城市建设、士人仕宦与地方官守、学术与文化、风俗与信仰等方面,关注的对象不局限于扬州城,也关注到两宋时期扬州属县城市及与扬州同级的其他相关地方,一方面对于认识两宋时期扬州城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参照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综合考察当时扬州区域城市与社会。本卷坚持以文献史料为依据,以叙述基本史实为主体,生动客观地展示两宋时期扬州社会历史发展概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