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颜氏家训(隋)颜之推著本书据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影印。
-
唐国史补(唐)刘〓,(唐)李肇撰;盛钟健等选译暂缺简介...
-
新语校注(汉)陆贾原著;王利器撰《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凡两引谷梁传,至德篇末“故春秋谷”,似引传说鲁庄公事而缺其文。考汉书儒林传:“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邱伯,受诗。”又一云:“申公以诗、春秋授,而瑕邱江公尽能传之。”又一云:“瑕邱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楚元王交传:“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同受诗于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夫谷梁家始自江公,而江公受之申公,申公受之浮邱伯,浮邱伯为孙卿门人,今荀子礼论、大略二篇具谷梁义,则荀卿谷梁之初祖也。荀卿晚废居楚,陆生楚人,故闻谷梁义欤?盐铁论:“包邱子与李斯俱事荀卿。”《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资贤篇:“鲍邱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鲍邱即包邱子,即浮邱伯也。楚元王传注:“服虔曰:“浮邱伯,秦时儒生。”陆生盖尝与浮邱伯游,故称其德行,或即受其谷梁学欤?辨惑篇说夹谷之会事,与谷梁定十年传大同。至德篇说齐桓公遗高子立僖公事,本谷梁闵二年传。怀虑篇言鲁庄公不能存立子纠,亦本谷梁庄九年传。可征陆生乃谷梁家矣。故所述楚汉春秋,向、歆入之春秋家。但辅政篇说郑儋归鲁,至德篇说臧孙辰请籴,明诫篇说卫侯之弟鲓出奔晋,今谷梁传无此义。道基篇所引传曰:“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今谷梁传亦无此二语。彦升案:谷梁之着竹帛,虽不知何时,而出自后师。陆生乃亲受之浮邱伯者,实谷梁先师。古经师率皆口学,容有不同,如刘子政说谷梁义,亦有今传所无者,可证也。或乃以谷梁传为贾所不及见,既昧乎授受之原,且亦不检今传文矣。本传言“时时前说称诗、书”,而《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多说春秋,谷梁微学,籍以存焉。论语、孝经亦颇见引,盖所谓“游文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者,生书有以当之。
-
徐霞客游记徐弘祖著;丁文江编暂缺简介...
-
三字经(宋)王应麟撰;陈戍国,喻清点校历来推崇《三字经》的人,称它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确实,自宋以后《三字经》成为一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启蒙教材。以王相注本为例,全书正文共一千一百二十八字,包含的内容却非常广博丰富。首先讲教和学的重要性,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些话成了人们多年传诵的格言,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其次讲礼教规范,其中不少话宣扬“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伦理道德,是不足取的;但“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这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故事,却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教育儿童也还有其积极的意义,未可全部否定。再次是介绍数目、四时、五行、六谷、六畜这些基本名物,介绍“小学”、“四书”、二八经”和“五子”这些当时年轻学子所必须具备的常识。然后用较长的篇幅讲述历史《三字经》为宋代人所作,其谈历史的部分,原来写到宋朝就完了,自辽金以下,都是明清人续写的。王相注本讲到明末:“迨崇祯,煤山逝。”章太炎重订本讲到清未:“十二世,清祚终。”记住这些整齐押韵的句子,对中国自传说时期的伏羲、神农、黄帝至宋元明清的厉朝名号就记清了。书的最后讲了很多我国历史上发愤求学成才的人物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而且明确指出:“有为者,亦若是。”要不然的话,“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些话对勉励儿童奋发向上,做有作为的人,无疑是有启发作用的。
-
庄子集解(清)王先谦集解据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影印。
-
白话插图山海经任孚先/等 翻译 胡钢泰 编辑暂缺简介...
-
文选萧统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著名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一定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仅有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书历来传刻本很多,以清嘉庆胡克家复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最为通行。现奖胡刻本《文选》李善注校点整理,以供研究者参考。《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著名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一定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仅有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书历来传刻本很多,以清嘉庆胡克家复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最为通行。现奖胡刻本《文选》李善注校点整理,以供研究者参考。《文选》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著名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一定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仅有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收录了从周、秦至齐、梁约七、八百年间的一百三十几个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文章。并将这些文章分为三十八类。
-
宋元学案精(清)黄宗羲 原著、(清)全祖望 补修《宋元学案》,共100卷,最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宗羲完成《明儒学案》后续修此书,仅成17卷并序而卒,其子黄百家续作,又成8卷,后由私淑弟子全祖望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年(1747年—1755年)补述,成91学案,也未竟而卒,后来底稿归勤县卢氏抱经堂(人卢月船手)、残本归宿愿蒋氏。宗羲六世孙黄征、七世孙黄直垕又补充为86卷,道光年间流入浙江学政陈少宗手。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梓材、冯云濠受督学何凌汉委托,整认讹钟,始成100卷。成91学案,共记宋元学者超过2000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刊于浙江,却毁于鸦片战争,光绪五年(1879年)张汝霖再次主导,翻刻于长沙,成通行的100卷《宋元学案》,从草创到成书、刊印、通行,前后历经200余年。此书为初步了解宋、元二代理学家、哲学家的生平,思想大要,全书首冠《考略》,历叙成书始末,次《序录》,次学案正文。并节录了宋、元二代诸儒思想的文章。 本书虽然是根据黄宗萎确定的思路和框架编写而成的,但黄宗羲本人完成的书稿并不多,他对宋元学术的认识以及对当时学者的评价,远没有充分地反映出来。而后续者的思想和识见,又显然没有黄宗羲深刻,因此,在本书中,类似《明儒学案》那种深入和有点睛之笔的精彩评论较少,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对资料的搜集、甄别、整理和保存方面。本书是了解和研究我国宋元时代学术思想史的必读参考书,书中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学派源流,介绍了各派的学说思想并略加论断,收录范围广,著作选录多,史料考证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宗派门户之见,注意到各家宗旨。本书为竖排繁体字。
-
古代笔记文选读张志烈选注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