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籍目录廖可斌 王惠明 高虹飞 林旭文 编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而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众多典籍文献,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做好中国古代典籍文献的保护和传承。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是摸清中国古代典籍文献的家底。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在相继组织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之后,又启动了全国古籍普查,以及海外所藏中国古籍调查摸底工作,力图全面摸清国内、国外存藏中国古籍的整体情况。这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千百年来,因为种种原因,通过种种途径,许多中国古籍流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现存藏于国外众多公立、私立机构和个人收藏者之手,其中不乏国内罕见甚至失传的珍稀古籍。这些流播到国外的中国古籍,是存世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古籍进行全面调查,是摸清存世中国古籍整体情况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从事这一工作,不可能像国内古籍普查那样,从上到下全面发动,整体推进,只能从一家一家收藏机构做起。英国国家图书馆(British Library)是国外收藏中文古籍的重镇。据统计,该馆收藏了约484件甲骨卜辞、约5000支简牍、约7000件敦煌文书和约7000个敦煌文书残卷、约900种写本、6500余种1911年前的印本书。其中有868年刻印的《金剛經》(现存世界上早的印刷品)、24册《永乐大典》(约占英国收藏的51册《永乐大典》之一半)、反映太平天国事件的“戈登文书”、200余种中文古地图等。但英国国家图书馆馆迄今没有一个完整的所藏中文古籍目录。该馆所藏中文甲骨、简牍、敦煌文献已分别得到较完整编目,而1911年以前的中文写本和印本书一直未能得到完整编目。该馆及有关学者曾编写若干相关书目,但都不够全面。如该馆所编《早期中文印本目录》只收早期印本320种,《写本目录》只收写本701种,均未出版。道格拉斯所编《英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藏中文刻本、写本、绘本目录》只收1877年以前入藏的文献,《英国国家博物馆藏中文刻本、写本目录续编》只收1877年至1903年入藏的文献,两个目录共收中文古籍3650余种。该馆所编“中文书韦氏音标卡片目录”收1966年以前入藏的中文书,其中有1911年以前的古籍4600余种。“中文书汉语拼音卡片目录”收1966年以后入藏的中文书,其中有1911年以前的古籍190种。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中文古籍联合目录》的英国国家图书馆部分主要根据“韦氏音标卡片目录”等制作,共收中文古籍5267种。以上目录互相交叉,都不完整。同时,这些目录都不分类,排列方式多种多样,既不能展现该馆所藏各类古籍的具体情况,也不便于使用者查找;著录体例是为西方读者设计的,有很多翻译、介绍、解释性内容,这些对中文读者来说完全不需要;著录信息缺项较多,如一般不著录出版者和出版地;已著录的信息错误较多,如存在较多将作序跋时间、原刻牌记显示时间当成正式刊刻或翻刻时间,将作序者、评点者、汇编者、刊刻者当成作者的情况,书名、人名、地名、职官名误认误录的情况也不少。国内出版社已将道格拉斯所编两个目录影印出版,为人们了解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提供了一定方便。但鉴于上述情况,仅凭这些已有的目录来了解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本目录意在提供一部收录书目比较齐全,分类比较清晰,著录体例统一,著录信息比较齐备、准确,能全面反映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面貌、适合中文读者需要的目录。为编纂本目录,2013年3月,项目组杨忠、廖可斌、卢伟三人赴英国国家图书馆对该馆所藏中文古籍进行调查。2020年1月,项目组廖可斌、林旭文、高虹飞三人赴英国国家图书馆,查验必须核对原书的中文古籍800余种。在编纂过程中,项目组具体做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汇总,即将有关书目所录中文古籍书目汇总在一起;二是去重,经过互相比对,去除重复,本书目著录1911年以前的中文古籍7449种,另著录地图集子目67条、丛书子目1127条。除甲骨、简牍和敦煌文献外,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1911年以前的中文古籍(含写本、印本、拓本、地图、微缩胶片、报纸、期刊)应已经基本齐备;三是分类,即按四部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50类、91属,每属内依一定次序排列;四是补缺,即通过查阅、核对有关书目,尽可能利用线上电子资源,如借助《四库全书》系列丛书、“中华古籍资源库”等影印丛书、数据库提供的书影,通过读秀、中国知网、“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等平台,查询各大藏所的古籍著录,以及到英国国家图书馆核对原书、进入英国国家图书馆网站检索核查等方式,补录各项信息数千条;五是正误,即通过上述方式,纠正错误信息约2000处;六是统例,即统一著录体例。依次著录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尺寸卷次、图书馆索书号六项信息。著录格式保持一致,如中国作者一律注明朝代,著录姓名;外国作者、翻译者一律注明国别,同时著录中文名和外文名,外文名一律名在前姓在后等。本目录是安平秋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唐仲英基金会资助项目“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的子项目成果,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分上、下册。
-
北山四先生全书外编金晓刚,黄灵庚,李圣华 编《北山四先生全书外编》不是北山四先生个人著述,而是《全书》作为一套丛书的附录部分,汇集宋元明清以来士大夫个人著作集、朝廷实录、朝鲜文献中关于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四人的相关记载。共收录三百余条,不仅流露出后世学者对何王金许四人的仰慕崇敬,也利于梳理辨析程朱理学在宋元之际的流变发展。
-
礼记批注黄灵庚 整理,黄灵庚,李圣华 编,金履祥批 注本书即《宋本郑注礼记》抚州公使本,其中包含批语千余条,识断精到,有很高价值。根据黄灵庚教授的研究,即为金履祥先生批注。批注引用不少有价值的学者成说,内容涵盖字义训诂、注音训释等。
-
清代陕西金石学著作十种刘芳暂缺简介...
-
柳宗元集校注柳宗元 撰,尹占华,韩文奇 校注本书稿对《柳宗元集》的各家注本作全面整理,汇集各家笺注,辨明文本真伪,厘正文字是非,并补充新注,辑入佚文。对有关评论资料,分碑传、著录、序跋、艺文等部分分类归纳,同时附录柳宗元年表,末列篇目索引,资料收集全面,颇便读者。
-
大学疏义 论语集注考证 孟子集注考证陈开勇 整理,金履祥 撰,黄灵庚,李圣华 编《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证孟子集注考证》是金履祥对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进一步疏义。《大学疏义》是对《大学章句集注》精义的演绎和发挥,《论孟集注考证》则是对《论孟集注》之疑难者所做的辨正和补充。因篇幅不同,《大学疏义》对《四书集注》本文及注解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梳,而《论孟章句集注考证》只是选择“疑难者”加以疏解,修改订正部分朱子之注。
-
王氏汇刻唐人集(清)王遐春 辑,魏定榔 等点校《王氏汇刻唐人集》,是清代福鼎著名刻书家王遐春、王学贞父子刊刻的唐五代时期福建或寓居福建的著名文学家欧阳詹、林蕴、王棨、徐寅、黄滔、韩偓等六人的作品集,分别为《欧阳四门集》《香奁集》《翰林集》《麟角集》《黄御史集》《徐正字集》《唐林邵州遗集》,共七种。此六人为当时在福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学家,其中韩偓为外省籍,晚年入闽定居,受王审知父子礼遇;另五人均福建省籍,为福建文人的代表,有文集传世。经福鼎王氏父子的整理刻印,和当代学者的汇集点校,是对唐朝福建文学的一种系统梳理和回顾,社会意义较好。
-
枫林霜叶朱玉麒《枫林霜叶—赵仁珪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分“为学编”“评述编”“忆旧编”三编,收录文章凡三十八篇。“为学编”主要收录赵仁珪先生门下弟子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内容广涉 唐宋文史,不少篇章对文学史和古典诗文有着精彩的论述;“评述编”收入多篇评介赵先生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的文章,是对赵先生学术成就的总结和回顾,也对赵先生诗词创作的风 格特色进行了精要的评价;“忆旧编”收录了多篇回忆师生交往的文章,追忆了赵先生教书育人的温情往事,从中可见赵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格风范。
-
古观人法关长龙本书收录《古观人法》《神相全编》《相法十六篇》《鉴辨小言》《神相铁关刀》《白鹤仙数相法》等六部作品。其中《神相全编》卷帙宏富,广采诸家,内容详备,堪当中国古典相人术集大成之作品。此书明清时流传较广,《麻衣相法》《统会诸家相法》等皆据其剪裁而成。《古观人法》与《鉴辨小言》短小精悍、眉目清朗,为文人相法之代表作品。其中《鉴辨小言》又名《冰鉴》,在近现代颇具影响力。《相法十六篇》《神相铁关刀》《白鹤仙数相法》三书文辞简易,实操性强,为术士相法之代表作品。本书搜集诸多版本,对所选作品进行了精心点校,供相法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
书香传家芥子园画谱精品集崇贤书院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