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翻译王克非本书为作者多年关于翻译与文化的思考。分四个部分:一、翻译的文化传通性质,二、翻译的文化史意义,三、翻译对于语言文化的影响,四、翻译在思想沟通上的价值。在第一部分,作者着重从理论上阐释翻译的本质,讨论翻译研究的分类与研究的焦点问题。第二部分,阐述翻译文化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三、四部分是从典型案例分析翻译在语言、文化、思想沟通上的影响,特别着力于中日近代翻译文化上的比较。
-
中国大学生文化适应与英语作为外语能力之研究王淑君美国学者舒曼(Schumann) 将二语习得领域内的文化适应定义为“第二语言习得者与目标语团体在社会与心理方面的融合”,主张把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作为衡量文化适应程度的主要参数。他提出的“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认为,“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适应程度决定了其习得水平与能力”。本书基于文化适应理论,分析了影响中国大学生对目标外语(英语)文化适应程度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这一群体对目标语的文化适应状况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的促进作用。
-
杜甫诗选张忠纲 著他是一位随着时间流逝而声名与日俱增的诗人。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
纸上行军刘笑伟暂缺简介...
-
陷地之城天如玉关跃固守一份信仰,拿命来赌; 言萧坚定一份信念,为他妥协。 她不问他去那里是要干什么,认定了他就信他。只要他的心脏还在跳动,就不会辜负她,如同不会辜负每一次使命。 关跃抵着言萧的额头:“这些年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是黑是白,不过跟你的事,我还是不后悔。” 言萧笑一声:“我也是。”不后悔遇上了他。 但她还有一句没有说的话是,她希望他正义。 因为原则永远都在。 大漠狂沙,黄土莽原,西北荒凉辽远的风,无一不见证着他和她一起走过的岁月。 负重的人已经归来,山河平静,就是最好的祝福。
-
高僧传慧皎 撰,富世平 点校《高僧传》,十四卷,梁代慧皎撰,按照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科编排,收录高僧传记二百五十七人,附传二百余人,始自汉明帝永平十年,终于梁天监十八年,凡四百五十三载。本书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早的、影响非常大的一部僧人传记,不论是内容还是体例,都为后来僧传的撰写提供了典范,堪称“僧传中的《史记》”。本次整理以《碛砂藏》本为底本,通校以《高丽藏》初雕本及再雕本、《思溪藏》本、《金藏》本,参校以《普宁藏》、《永乐南藏》、《嘉兴藏》、《清藏》、《大正藏》本及金陵刻经处本,他书如《一切经音义》、《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法苑珠林》、《释氏六帖》、《太平广记》、《名僧传抄》等关于《高僧传》的部分亦作为参校的重要依据。
-
万卷楼国学经典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苏轼的文学思想与欧阳修一脉相承。他的诗现存两千七百余首,深刻的人生思考和旷达的处世态度,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还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了词的领域,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苏轼的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除此之外,苏轼在书法、绘画、饮食、服饰等方面也卓有成就,是一个文学与艺术的集大成者。本书精选了苏轼生平创作的诗、词、文的相关作品。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题解、译文等,并辅以精美的插图和生僻字注音,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
家族文化的复兴与重构廖栋雯本书以鄂西北油菜坡苏系家族的文化建设为中心,对其在当代的复兴历程、实践载体、文化特性及功能价值进行研究,指出油菜坡苏系家族文化的当代复兴,是家族内部力量的自发推动所为。
-
传承红色基因检察历史人物暂缺作者本书从31个省级检察机关报送的150多个历史人物中,选取101人,通过对人物“出生成长”“参加革命”“参与法治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真实再现了人民检察事业诞生、发展、完善的历史印记,生动刻画了一代又一代检察人把人民检察“红色基因”融入灵魂血脉,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为捍卫国家政权、惩治犯罪、保护人民、促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不懈奋斗乃至献出生命的可歌可泣事迹。
-
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 弟子规黄秉泽 黄昉 译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启蒙读物,也是古人开始识字学文和接受初步科学文化知识、传统礼仪教育的教科书。其中,《三字经》为百科知识,《百家姓》为姓氏知识,《千字文》为识字百科,《弟子规》为道德和行为准则。它们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家喻户晓,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本书邀请古代文学专家对其进行翻译、注解,极便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