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撰,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陈锦春,王成略 校点《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撰。清代致力于辑考三家《诗》佚文者不下六十家,或辑录佚文,订补《诗考》;或独辟蹊径,撰成专书。至陈寿祺、陈乔枞父子作《三家诗遗说考》,赅综诸家,将三家《诗》遗说网罗殆尽。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即以陈氏父子书为基础纂集而成。其初名《三家诗义通绎》,属稿于江苏学政上,至《卫风·硕人》而中辍。1913年,王先谦续作此书,至是年冬月完成,题为今名。《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辑集三家《诗》遗说的集大成之作,其《序例》云“自愧用力少而取人者多”,可谓实事求是。此次校点,底本为1915年虚受堂刻后印本,无版本校勘,主要为他校,参校其他相关典籍,以校异同讹误。
-
碑传集钱仪吉 编,王兴康 等整理钱仪吉编纂《碑传集》一百六十卷,另总目、作者纪略并引用书目二卷,卷末存文、集外又二卷,汇辑后金天命迄清嘉庆间人物的碑传而成,间有卒于道光年间者。该书分宗室、功臣、宰辅、部院大臣、内阁九卿、翰詹、科道、曹司、督抚、河臣、监司、守令、校官、佐贰杂职、武臣、忠节、逸民、理学、经学、文学、孝友、义行、方术、藩臣、列女二十五类,计两千余人,是清代第一部大型碑传文集,收集的清人家传、行传和墓志铭资料最为丰富,于光绪十九年(1893)由江苏书局刊行。《碑传集》不仅汇集了清人碑传文献,便于利用,而且开启了清人汇集碑传文之风气,在清代文献史上具有特殊的贡献。
-
管子(春秋) 管仲 著,学谦译《管子》一书旧题为管仲所撰,其文主体为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学者及后世管子思想研究者们整理而成。全文共八十六篇,现仅存七十六篇,分为八类:《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管子轻重》。内容包罗万象、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及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汇聚百家学说的著作。同时,它不仅是一部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术大法,对于今人,更是治国理政、农业生产、军事指挥、为人处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性全书。
-
毛诗说曾运乾 著,周秉钧 点校本书为曾运乾著,周秉钧整理。曾运乾先生逝世后,留下了大量《诗经》讲稿、眉批和笔记,本书即据以排比整理。书中讲解了《诗经》二百四十多篇,约为《诗经》总数的十分之八。曾运乾先生广采毛《传》、郑《笺》、朱熹《诗集传》以及清代戴震、王念孙、王引之、陈奂、胡承珙、马瑞辰、魏源、王先谦等诸家之说,博取众长,参以己意。曾运乾先生长于音韵、训诂,说《诗》以阐明训诂为基础,又善于阐发诗意,解释精审,常常发前人之未发,在《诗经》研究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
易汉学〔清〕惠栋 撰, 陈修亮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易汉学》,清人惠栋撰。惠栋(一六九七—一七五八),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倡导汉学而被誉为一代宗师。《易汉学》是惠栋崇尚汉学的代表性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八卷,而惠栋《易汉学自序》云七卷,江藩《汉学师承记》亦云七卷。盖后人将惠氏辩证《河图》、《洛书》等内容附于书后,是为八卷。《易汉学》受到当时及后世学者的普遍重视与好评。《易汉学》现存主要版本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一七八一—一七八四)镇洋毕沅辑灵岩山馆《经训堂丛书》刻本、《清经解续编》本、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汇文轩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此次校点以《经训堂丛书》本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经解续编》本为校本。
-
北大汉简老子译注吴文文 著《老子》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其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开端,《老子》思想为本土宗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为佛学、宋明理学等思想体系所借鉴吸收。《老子》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军事,艺术,宗教,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微言大义、内容广博,包含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个体的身心安顿等诸多内容。大的方面涉及宇宙本原等世界观问题(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政治哲学问题(《老子》主题是“君人南面之术”),生命意义等;小的方面涉及个人价值取舍,如何养生、修德,以何种方式认识这个世界等。因此,对有志于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号称“万经之王”的《老子》是一部不能错过的经典,值得一生品味。
-
四书蒙引[明]蔡清 撰,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李存山,高海波,陈明 校点《四书蒙引》,明蔡清撰。《四书蒙引》本为科举而作,近似于讲章,体例和内容以阐释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主,但既有继承, 又有阐发,既继承了明代前期“述朱”的学风,又在如理气关系、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等问题上有与朱子相异之处,反映了由明代前期“述不离朱”向明代中期的心学思潮的转变趋势,为明清学人推重,学术影响很大。《四书蒙引》现传最早的版本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李墀刻本,名为《虚斋蔡先生四书蒙引初稿》,今天一阁藏其残本十三卷,其次是嘉靖六年(1527)刻本,名为《蔡虚斋先生四书蒙引》,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又有明万历十五年(1587)吴同春刻本,名为《重刊蔡虚斋先生四书蒙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有藏,约万历十二至十六年间有朱文科刻李时成重订《校订虚斋旧续四书蒙引初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有藏,此外还有明刻本两种。此次校点,以万历十五年刻本为底本,以嘉靖六年刻本为校本。
-
古今谭概(明)冯梦龙《古今谭概》一书,编纂于明万历后期。全书分三十六卷,在每卷之前都加了按语,在不少篇章之下,还加了简短犀利的辛辣评语,使本来可笑的事,更加发人深省,宛如一面照妖镜,把历史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丑态照耀得须眉毕现;又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淋li尽致地解剖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阴暗面,把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古今谭概》不仅仅是一部供人消遣的笑话集,还是一部饱含哲理的人生处世的百科全书,每读完一篇,都令人掩卷深思,浮想联翩,从中获得不少教益和启示。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公鱼;别署子犹、龙子犹,还有别号墨憨子、墨憨斋主人、香月居主人、可一居士、顾曲散人等。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崇祯中贡生,曾任知县。是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著述极丰的文学大家。
-
甜药叶惜语楚昼出生优渥,但遭受过心灵创伤,内心敏感多疑,极其排斥和女生相处,直到梁药成了他人生中唯一的例外……
-
通天神肖燕千古风流,江河奔腾接天际。 倾听远古的回响,那里有宏大壮阔的世界,更有无处不在的苍劲与豪迈。 天帝住在都广野上空的穹宇里,下界的昆仑山是他的都城,槐江山则是他的花园。天帝登上穹宇和下到下界各方都是以建木为天梯。天帝掌管着四方,天下太平也要常去下界做各方巡查。天下并不总是太平的,还是会看管不周,时有疏漏。如果哪里动乱,还得及时征战平息。下届传来蚩尤起兵祸乱、并带了众多兵马开往涿鹿的消息。涿鹿是要地,决定着天下安危。天帝心绪难宁,权衡利弊后,决定亲自率领部队,果断迎战。 一场激烈而残酷的大战在涿鹿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