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儒藏149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學《儒藏》編篡與研究中心編《孔子编年》四卷,清代狄子奇撰。狄子奇,江苏溧阳人,约生活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孔子编年》《孟子编年》是他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年安雅斋刻本为底本,以光绪十三年浙江书局刻本为校本。《韩吏部文公集年谱》一卷,北宋吕大防撰。此书是韩愈年谱的创世之作,甚为简略,但对后世所编韩谱的影响及对韩愈研究的贡献不可小觑。是书历代多有传刻,本次校点以《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影印民国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宋代庆元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雍正七年马氏小玲珑山馆复宋刊本、咸丰五年刊《粤雅堂丛书二编》本为校本。《柳先生年谱》一卷,南宋文安礼撰。仿《韩谱》体例,略具作者出处梗概,以柳氏诗文目录附各年之下,间考前人之失。历代亦多传刻,本次整理以雍正七年马氏小玲珑山馆复宋刊本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咸丰五年《粤雅堂丛书》本为校本。《司马太师温国文正公年谱》八卷、《卷后》一卷、《遗事》一卷,清顾栋高撰。本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求恕斋本为底本,参考前人的整理本,并据传世文献作少量他校。武澄撰《张子年谱》为现存张载年谱中之最早者,考辨颇持之有故。本次整理,以道光二十二年《张子全书》中刊录《张子年谱》为底本,“本事”部分以同治九年张述铭重刻本为校本,并校以《宋史》和《行状》,“外纪”部分则校以《续资治通鉴纲目》。《王荆公年谱考略》,清蔡上翔编。此次校点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蔡氏存是楼原刻本为底本,因此本为后世所有传本的底本,故不做版本对校,书中凡引用他书者,作参校。
-
儒藏156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學《儒藏》編篡與研究中心編暂缺简介...
-
儒藏091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學《儒藏》編篡與研究中心編《春秋經解》十五卷,北宋孫覺撰。孫覺平生著作甚豐,經學方面,在《春秋》上造詣尤深。覺自認《春秋》乃孔子"代天王行賞罰"之文,因此,其《春秋經解》一書極力推究聖人褒善貶惡的微言大義,宣揚尊王攘霸、中原正統思想,對三傳折衷取捨,多個人臆斷。 此書为首次校点。 《春秋传》,宋胡安国撰。胡安国,南宋入元著名经学家、理学家。《春秋传》一书为胡安国疏解《春秋》之书。胡认为六经之中唯《春秋》出自先圣孔子之手,天下事物无不备于《春秋》,但自从被王安石诋为断烂朝报,《春秋》久不列于学官,遂致学者不得相传习。故胡氏潜心《春秋》,博取诸家,苦心经营三十余年,终成《春秋传》三十卷,并于高宗绍兴六年进上,流传遂广。是书视《春秋》为"史外传心之要典",以"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为宗旨,借《春秋》寓意,引申议论时政,以期振奋朝纲、攘夷复仇。故此书不仅有宋朝浓厚的理学色彩,同时在当时还具有现实意义。故自元延祐二年立于学官,成为了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曾与《左传》、《公羊》、《穀梁》并列称为《春秋》四传,影响元明两代三百余年。
-
儒藏126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學《儒藏》編篡與研究中心編暂缺简介...
-
儒藏058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學《儒藏》編篡與研究中心編《儒藏》(精华编五八)收录北宋陈祥道《礼书》一书。陈祥道是北宋经学家、礼学家。《礼书》一百五十卷,是陈氏竭尽心力的巨著,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其撰写初衷是为朝廷制礼提供参考。《儒藏(精华编58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就资料的搜集而言,可谓完备,陈氏本人尤其擅长通过资料的编排,探究礼制发展演的轨迹。书成即得到当时学者范祖禹等人的赞赏。其后学者更是对其推崇备至,甚而与濂洛关西相提并论。《礼书》是后代礼学研究者绕不开的一部礼学著作,目前尚无整理本,《儒藏》属于首次对其进行校点整理。校点所据底本为中华再造山本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元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本、文渊阁四库本、郑州大学图书馆藏嘉庆本为校本。校点者杨天宇、梁锡锋。
-
儒藏125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學《儒藏》編篡與研究中心編暂缺简介...
-
儒藏142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收录《历代名臣奏议》卷144-180的内容。《历代名臣奏议》,明成祖永乐十四年由黄淮、杨士奇等封敕编着而成,收集了自商周至宋元历代名臣学士向当朝帝王进言的奏、疏、议、札子、封事、策对等八千余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是中国从商朝到元朝的奏议汇编。全书分为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法祖、储嗣、宗室、经国、用人、选举、考课、水利、赋役、御边等六十多门,辑录包括晏子、管仲、李斯、陈平、贾谊、诸葛亮、魏征、柳宗元、富弼、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王禹偁、辛弃疾、完颜素兰等名臣奏疏。该书取材广泛,举凡历代政治得失、典制沿革、用人赏罚,无不收录。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所收宋元名臣奏议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七八十,且有上千篇奏议仅见于此书收录,其学术价值尤高。据王德领《(宋代部分)研究》考证,有不少宋人无文集传世,其奏议又未被其他文献收录,而仅收录于《历代名臣奏议》,有645篇之多;而有些宋人虽有文集传世,但所收奏议不全,有相当数量的奏议又未被其他文献收录,而仅收录于《历代名臣奏议》,此类奏议有345篇。《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录的奏议虽然大多见于文集或其他文献,但《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录者时间较早,内容更为原始,更接近原貌。如现存近五百种宋人文集中,由清代四库馆臣辑自《永乐大典》而收入《四库全书》者有120多种。《四库全书》本宋人文集中许多奏议的文字由于避讳,多被清人删改,而《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则往往保留了原貌。在版本学上,《历代名臣奏议》也具有很高的校勘价值。
-
曲波园传奇(清)徐沁 撰《曲波园传奇》二种四卷,清徐沁撰,清初徐氏曲波园刻本。框高十九–三厘米,宽十三–六厘米。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中华再造善本续编》中收录。是书内封叶题“若耶野老填词,湖上笠翁鉴定”,“曲波园传奇二种”,“香草吟 载花舲合刻”。《香草吟》,卷首有李渔所作序,序末署“湖上笠翁题于也宜楼”,有绣像六帧,镌有:“王君佐镌,王赞写”字样。剧本共三十二出,分上下两卷。《载花舲》,前有绣像六帧,镌有:“敏修王赞画”字样,上下两卷,各十六出。此本钤“朱希祖”印记,现藏国家图书馆。
-
儒藏141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历代名臣奏议》,明成祖永乐十四年由黄淮、杨士奇等奉敕编着而成,收集了自商周至宋元历代名臣学士向当朝帝王进言的奏、疏、议、札子、封事、策对等八千余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是中国从商朝到元朝的奏议汇编。全书分为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法祖、储嗣、宗室、经国、用人、选举、考课、水利、赋役、御边等六十多门,辑录包括晏子、管仲、李斯、陈平、贾谊、诸葛亮、魏征、柳宗元、富弼、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王禹偁、辛弃疾、完颜素兰等名臣奏疏。该书取材广泛,举凡历代政治得失、典制沿革、用人赏罚,无不收录。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所收宋元名臣奏议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七八十,且有上千篇奏议仅见于此书收录,其学术价值尤高。据学者考证,有不少宋人无文集传世,其奏议又未被其他文献收录,而仅收录于《历代名臣奏议》,有645篇之多;而有些宋人虽有文集传世,但所收奏议不全,有相当数量的奏议又未被其他文献收录,而仅收录于《历代名臣奏议》,此类奏议有345篇。《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录的奏议虽然大多见于文集或其他文献,但《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录者时间较早,内容更为原始,更接近原貌。如现存近五百种宋人文集中,由清代四库馆臣辑自《永乐大典》而收入《四库全书》者有120多种。《四库全书》本宋人文集中许多奏议的文字由于避讳,多被清人删改,而《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则往往保留了原貌。在版本学上,《历代名臣奏议》也具有很高的校勘价值。
-
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吴铎主编《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修身 论理学》收录1902—1911年出版的中小学修身、伦理、政治、法律、论理学教科书共80种,以影印形式出版,全面反映了清末德育、论理学教科书的面貌。每种教科书有提要,对教科书编纂背景、编撰者、主要内容以及版本情况等做了阐述。本书所收教科书,充分体现了清末新旧教育理念、新旧教学方法的冲击和碰撞,是研究清末德育教育、近代教育史甚至清末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