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研究张晓荣本书立足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的发展现实和集约化趋向,提出乡村空间重构的关键在于建制镇以下的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重组,按照层级调整、细胞重组、体系重构的思路,研究了匹配该地区现代农林牧业生产方式的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概念、类型、空间结构、空间模式和规模预测方法,并提出基于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乡村聚居空间重构的等级结构模式、功能构成模式和形态结构模式,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地域性乡村空间集约化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
-
上海市BIM技术年度优秀成果2018-2020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著,贺伟 编《上海市年度成果2018-2020》收录了工艺复杂的医疗及文化体育类建筑、高精度要求的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等多种类型的BIM技术应用项目共16个。内容典型且广泛,无论是在BIM全生命周期应用还是在多阶段应用上都独具亮点、各有千秋,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上海在BIM技术应用领域的实践与成效。书中入选部分工程项目,通过深入分析BIM应用效益、应用价值,力求展现在BIM技术应用方面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思考。对于全国其他省市BIM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将起到借鉴作用。
-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黄琪为进一步完善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本书针对新形势下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和需求,分析探讨了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三个方面。一是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重点与监督模式研究,二是完善公路工程质量督查评价体系研究,三是公路工程质量信息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成果更能客观反映质量督查和信息统计项目的实际质量状况,为新形势下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有效性,服务于新形势下的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书适合各专业质量监督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供道路桥梁、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科研、管理人员和师生参考阅读。
-
装配式双柱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包龙生,于玲,赵同宇,包宇扬本书设计了五类装配式双柱混凝土桥墩模型,对其破坏机制、抗震性能、可靠度和失效模式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分为7章,分别是:绪论、装配式双柱桥墩的构造及抗震性能设计方法、采用半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双柱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采用灌浆波纹管连接的装配式双柱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基于预应力连接形式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受力性能分析、基于Copula函数的装配式双柱混凝土桥墩主要失效模式分析、结论与展望。 本书适合从事桥梁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科研及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
新发展观下都市圈空间网络化模式研究卞坤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新发展观的背景下,都市圈空间组织作用开始由原来的行政等级联系向新的网络化关联互动发展,原有的空间特征从无序生长到有序调控,正在发生着一些重要的根本性变化,网络化规划模式成为一种有效提高都市圈空间效率的空间组织形式。本书通过新生态观、新经济观、新动力观、新规划观的综合视角构建了都市圈网络化规划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运用大量统计资料和基于多种数理模型的定量分析重点针对太原都市圈空间网络化发展的战略框架及规划策略体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
-
钱家渡王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面对城市发展对乡村带来的给予和挑战,如何为乡村带来新的功能与活力的同时延续其风貌和生活节奏,成为在乡村更新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南京江宁湖熟街道钱家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城郊融合类”村庄,近年来经历了数次功能转变、土地流转,渡口风貌保留完好,当下,钱家渡村面临着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迁出、乡村风貌颓败等问题。2017 年,钱家渡村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率先启动中部美丽乡村核心区建设,为这一村庄带来了新的机遇。本书以钱家渡为对象,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市近郊村庄的振兴途径,对于未来的性质相似的近郊村空间更新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竞赛作品集萃周素红,李秋萍本书主要介绍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竞赛的相关作品,并对作品的背景、创作过程进行介绍,由专业导师对*终作品进行点评指导。本书为交通创新(中山大学作品集),对低碳出行、区域联动、特殊群体出行、交通信息化、互联网 服务等交通方面的问题作出创新性介绍和评价,并提出优化设想,形成项目推广方案。作品架构清晰、内容完整、数据资料详实、图文并茂,对了解交通创新领域的动态和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
城镇化中后期城市发展策略研究李智我国已迈入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后期(城镇化率60%—70%)。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变化,需要不断重塑与提升发展动能,持续保持竞争力。本书通过分析典型国家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城镇化速度、城镇化动力、城镇化空间格局、城镇体系演变等呈现的规律和特征,力图客观研判我国未来城市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基于对我国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趋势分析,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差异化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共同构建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梯度格局,引领打造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通过深度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创新,以期为全国其他城市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提供镜鉴。
-
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分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为促进全国建筑施工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不断减少事故发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写了《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分析(2019年)》。本书收录了2019年发生的23起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调查报告,并请业内专家逐起进行原因分析和经验教训总结,后提出了起重机械、土方坍塌、中毒窒息、模架坍塌等主要类型事故的防范措施。希望藉由本书的出版,进一步推动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的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并为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供重要教材和学习资料,也为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筑施工安全研究提供参考。
-
走向共享社区孙立,曹政,李铭“共享”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同年10月,联合国第三次住房与可持续城镇化大会通过的核心文件《新城市议程》中提出“人人共享城市”,“即人人平等使用和享有城市和人类住区,我们力求促进包容性,并确保今世后代的所有居民,不受任何歧视,都能居住和建设公正、安全、健康、便利、负担得起、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以促进繁荣,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二者都蕴含了“共享” 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随着创新2.0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共享经济的兴起,共享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并开始向各行各业渗透。纵观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我国的社区更新仍属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未解决,仍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转型。在共享文明与城市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共享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已有研究对“共享”理念语境下的社区更新体系的探讨较少,本文认为共享理念对社区更新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我国许多社区已尝试将共享理念融入到不同类型的社区空间更新实践中,形成了助推社区升温的新型空间——共享空间,本文试图从共享理念出发,解读剖析这些具有前驱探索意义的社区更新案例,总结一般性的更新方法与实施策略,从理论高度提升实践案例的价值,并运用到北京市百万庄社区的更新实践之中,为参与到社区更新实践中的规划设计师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种新型思路,这便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与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