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城市游憩公共空间演化研究吴国清在城市更新发展大背景下,游憩公共空间日益成为全域旅游建设关注的重点。本书着力于探寻城市游憩公共空间更新迭代机理与演化规律,尝试提炼和总结城市游憩公共空间主要提供机制与方式,并从供给侧视角遴选公园绿地、商业(购物)中心、特色街区、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等专题,甄别和剖析发展“阻力”“痛点”,推演城市游憩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与实践路径,旨在加速促进高品质城市游憩公共空间再生。
-
中国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性 评价王传胜,王磊,薛东前 等2010 年以来,中国乡村人口持续减少、村庄聚落空心化和乡村功能退化呈全国蔓延态势,而随着农村人口向发达地区、当地县城和重点镇的集聚,村镇建设当中出现了一些区域性的、阶段性的资源环境问题,如村镇水土资源的低效利用、村镇社区设施的供给不足、东中西部村镇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书在厘清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现阶段中国村镇建设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深入解析,探讨中国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模式,提出承载力提升的路径,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多源数据支撑下的城市空间活力研究徐孟远城市空间活力一直以来是规划界关心的重点议题。随着物联网、3S 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取以GPS 数据为代表的包含丰富时空间行为信息的高精度行为数据成为可能,为基于行为的城市空间活力动态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现代时空地理学下的理论体系和时空间分析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形成了理解地理时空与群体行为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方法,尤其通过与多源时空数据的相互融合大幅提升了数据信息挖掘的广度和深度,为本课题提供了关键性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与适老化研究汪丽君,刘荣伶,孙旭阳城市小微公共空间作为公共空间中一直被忽视的类型,在当前城市更新国家大背景下,对修补城市断裂尺度,连接人与城市密切关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的主旨意在回归人本尺度与日常生活,进一步拓展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要义,解析其情感内核、本源属性及健康效益。综合运用新技术和多源数据分析老年人行为偏好和感知数据,通过SPSS等统计方法,挖掘小微公共空间与老年人行为感知间的互动特征,揭示“空间-行为-感知”间互动关联机制,提取适老化空间形态要素的关键指标,从而提出科学性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的精细化设计方法。
-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培训教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为了系统梳理城市运管服平台工作成果,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教材,确保各级平台建设有章可循,去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立项编制《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培训教材》。
-
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段进,易鑫近年来,我国采取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成为当前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各地的城市发展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部分城市仍然维持向外扩张的趋势,相当多的城市和区域已经开始探索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来对建成区进行重构。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在技术上更为复杂,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更高,人们必须与当地居民进行更深的互动,并充分反映当地的发展需求。城市设计实践也由此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1. 基于国际视野,讨论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的范式转变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 交流国际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工作经验,探讨有效的城市设计政策与措施;3. 梳理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的重点学术问题,研究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战略思路。
-
当代山地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陈建华 著本专著拟从山地校园规划理念与设计实践中要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当代大学与山地环境两方面出发,对山地大学在三全育人、功能满足、环境营造等方面进行规划视角的分析与解读,期望总结出适应当代山地大学校园规划的一般经验与方法。本书旨在在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指引下从环境育人角度出发,对山地大学校园规划和设计中的得失进行反思;通过案例分析与解读、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和高校发展目标等方面研究,对当代山地大学校园的功能与需求进行重新思考。
-
中国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耗损的机理与保护对策研究刘成武,黄利民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并提升生态用地的生产能力,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本书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采用遥感与GIS、生态用地耗损模型与案例剖析等技术方法,揭示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耗损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理,分析生态用地耗损的路径与诱因,提出新时代城市生态用地保护的目标、原则与对策。研究结果对我国生态用地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水工建筑物抗震导论宋志强本书紧密围绕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介绍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有结构动力学概述、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与灾害、场地与地基、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简介、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基本理论、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水工结构材料的动力特性以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进展。本书可作为水利水电、水工结构、防灾减灾、港口海岸与近海、土木、建筑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
软土地区城市综合管廊建造技术与应用孙建海综合管廊工程属于系统性工程,其本身具有土建施工工法较多、附属工程专业较多、入廊管线权属单位较多、周边地块开发影响较多等特征。本书对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进行了经验总结,并从工程总承包的视角对综合管廊主体工程设计、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实施要点、综合管廊主要施工方法、综合管廊附属设施工程、管线入廊与施工质量验收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意见,对软土地区的城市综合管廊建造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可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培训及工程开发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