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9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编《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9》是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编写的第四个年度发展报告,报告坚持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于当前能源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综合归纳,努力做到凝聚焦点、突出重点。《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9》介绍了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形势,共11章,包括:发展综述、发展形势、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国际合作、政策要求、热点研究。本报告数据丰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
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控制与优化调度吴文传,李志刚,王中冠 著《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控制与优化调度》系统性地介绍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后的电力系统集群控制、随机优化调度、鲁棒优化调度、多区域协调调度、输配协调调度以及供热系统-电力系统联合优化调度的理论和方法。《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控制与优化调度》共8章。第1章介绍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动态电压控制。第2章介绍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可控负荷集群频率控制。第3章介绍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调度。第4章介绍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鲁棒调度。第5章介绍动态经济调度及其高效可靠算法。第6章介绍多区域协调的有功调度。第7章介绍输配网分解协调调度。第8章介绍区域供热系统-电网联合优化调度。
-
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贺艳华 著《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以城市群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为支撑,结合社会学、生态学及空间经济学,综合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分析、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空间冲突指数分析、社会问卷调查分析等方法,以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为例,对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的内涵、机理、模式及策略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共6章。第1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2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及案例;第3~第5章从内涵、特征、机理、模式等方面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的基本理论框架;第6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
城市政策分析童明,高捷,李凌月 著中国城市化异于西方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主导”的因素大于“市场自然演变”的因素,政府是城市化战略的制定者,城市化制度的供给者,城市化进程的执行者,城市化绩效的评定者。《城市政策分析》系统论述了城市公共政策的政策、理论与实践,这一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充实中国城市化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全书共分为8部分,即城市发展与城市政策、城市政策及其研究、城市政策过程与系统性要素、城市政策分析及方法、政策视角下的现代城市规划、决策理论视角下的现代城市规划、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制度以及合理政策造就美好城市。
-
地质遗迹价值与地质公园建设吴成基,郝俊卿,薛滨瑞 著《地质遗迹价值与地质公园建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质遗迹的基本概念、地质背景、基本属性,基于知识旅游的地质遗迹三重认知,地质遗迹成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第二部分介绍旅游地学学科构成体系、特点及研究内容;第三部分介绍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展望地质公园、国家公园的融合及可持续发展。《地质遗迹价值与地质公园建设》浅显易懂,在直观介绍具体地质遗迹及形成过程中普及相应的地质基本知识,辅以大量的照片和精美的彩图,图文并茂,科普知识性强。
-
在路上罗德胤 著乡村复兴论坛的沁源峰会,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乡村大会,也是一次让所有参会代表都收获满满、印象深刻的乡村大会。我们保持了会议内容的高质量和前沿性,实现了会场体验与乡村建设的相互促进,推动了规划建设与后续运营的衔接配合。在会议召开之前,各支团队通力合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一年时间之内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终于让会场以及相关建筑改造项目以优美的甚至是让人惊艳的姿态,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我们相信,通过沁源峰会,作为会议事件的乡村复兴论坛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而沁源县通过本次会议,也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
吸水型下沉复合式绿地关键技术研究杨涛 等 著本书以济南市为研究区,在考虑济南市应用下沉式绿地的气候条件和空间条件的情况下,将绿色环保无污染、成本低的高吸水性树脂应用到下沉式绿地中,探讨了下沉式绿地结构中人工复合土壤在不同铺设深度、铺设位置以及不同混合比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的累积入渗量、入渗率以及湿润深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人工复合土壤的重复利用效率、平均脱水时间规律,揭示了分层复合下沉式绿地产流的临界雨强,探讨了其雨水水质净化效果。
-
低碳城市物质流优化机制与对策研究李虹 著在改革开放40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碳排放量大国,在成为全球经济强国的过程中理应承担相应的碳减排责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到着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彰显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绿色中国和实现全球碳减排的决心。《低碳城市物质流优化机制与对策研究》以物质流分析理论为基础,以低碳试点省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城市系统的物质代谢特征,剖析城市经济系统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机理,明确物质代谢的动力机制及物质流优化的调节机制,针对碳减排的关键环节,寻找出操作性强、适合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
-
城市物理环境规划方法创新与实践司马晓,李晓君,俞露 等 著本书比较系统全面介绍了城市物理环境研究及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理念篇、方法篇及案例篇三部分。首先介绍城市物理环境的基础理论、研究历程、在规划中的研究情况以及已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然后具体介绍风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的常用模型等研究分析方法及研究结果在规划中的应用,为物理环境的研究提供技术路径参考,最后通过丰富的规划设计案例展示城市物理环境研究在规划项目中的融合应用。资料详细新颖,以实用性为主,兼顾理论性。
-
在路上罗德胤 著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2月,国务院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乡村工作人员,如何才能有效响应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号召?我们认为,要抓住广大乡村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城镇化带来的乡村空心化进而导致社会整体对乡村的“需求失效”,才有可能打破僵局。面对乡村的“需求失效”,我们至少可以做以下五件事。第一,通过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深度研究,探索她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所可能占据的文化地位,以及可能与之形成对接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产业品类,并以此确定该地乡村振兴的主题。本文认为,只有在文化上够高度或产业上够强大的主题,才可能对抗乡村的空心化趋势。第二,围绕上述文化或产业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乡村规划和设计。第三,和地方政府以及合作机构一起,开展持续的宣传推广。第四,制定村民培训计划,恢复并增强村集体力量,鼓励和支持新老村民在村内进行尝试性的商业化与非商业化运营。第五,策划事件。事件(Event),是容易被以往规划专业者忽视的一个环节。它是有效获取社会关注的一个途径,而社会关注又是应对乡村“需求失效”的重要力量。本文的作者及其工作团队,在过去的几年尝试以“村里开大会”作为事件,来整合相关资源,推动乡村规划设计项目的落地实施,促进乡村的文化品牌建设,从而实现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罗德胤,2018)。“村里开大会”的大会,正式名称是乡村复兴论坛,开始于2016 年4 月,迄今已在全国不同地方举办了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