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韧性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翟国方,何仲禹,顾福妹 著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和观点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智能系统的城市洪水风险的可接受度研究”(4107132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的气候效应评估及其对策”(2010CB428506)、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研究——以江苏省为例”(40673045)、与日本关西大学土田昭司教授合作的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現代中国における大学生を中心とする若年層のリスク認知研究”(23530837)以及“中国における災害時パニックならびに災害時クレーズの発生要因についての研究”(18K03022[平成30年度基盤研究(C)])等国内外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或者来自受到项目资助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在此,也对以上组织、机构以及所有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中的大多观点和内容,有的在由我们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过,有的在其他学术会议上报告过,都得到了众多同仁的支持、指导和鼓励。尤其令我们欣慰的是,在201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自由论坛——风险社会与弹性城市上,我们比较了“resilience”的众多中文翻译,结合城乡规划学的既有知识体系,基于定性定量的系统综合分析后,认为在规划领域将其翻译为“韧性”较好。之后,“韧性”的译法也很快被地震、应急管理等领域所认可,进而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在此以本书的出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陪伴,并期待今后能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鼓励和批评指正!本书由笔者和何仲禹博士全面策划、构思以及通读全稿并校核,是对本团队近80人(包括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过往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某种意义上也是在笔者、何仲禹博士、顾福妹博士三位导师的带领下,十余年坚持不断进行的每周团队学术例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除了每个章节末署名的团队成员在三位老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了相关章节的资料整理外,没有署名的其他成员也参与了平时的讨论交流,贡献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在此,感谢本团队所有成员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韧性理论既可以应用于自然灾害应对,也可以在安全生产、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安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本书的定位是对本团队过往研究的一次系统梳理总结,而本团队主要关注的领域是基于规划视角的自然灾害风险治理,因此,本书的重点是自然灾害韧性,但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韧性研究提供参考。本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部分是韧性理论与韧性城市概述,主要介绍韧性理论及其演变、韧性城市与城市韧性、城市韧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第二部分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城市研究与规划,风险、人和空间是韧性城市研究的三个主要对象,因此本部分由自然灾害——韧性城市面临的主要冲击、以人为本——韧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城市空间——韧性城市规划的物质对象等三章构成。第三部分是国内外韧性城市建设经验,包括日本的韧性城市建设、西方的韧性城市建设、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现状与展望等内容。本书中一些案例(如风险评估、韧性评估)成果形成于不同的年份,而韧性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发展,案例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出现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为了尊重历史,也为了方便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在本书编撰过程中没有硬性统一成一个框架、一个模型,但我们都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定义,以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韧性城市是一个新生事物,其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拓展探索。党和政府对韧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寄予了厚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著或科研成果,在书中都尽可能做了标注,但仍恐有挂一漏万之处,如有遗漏,敬请告知我们,以便再版时补充完善。由于我们才疏学浅,书中一定存在一些疏漏与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
海绵城市透水路面技术与典型案例郑晓光 吕永鹏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国家“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透水路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措施。本书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道路交通研究所所长郑晓光主编,内容共6章,分别为概论、透水路面结构设计、透水路面材料设计、透水路面施工工艺与验收标准、透水路面养护、示范工程案例,旨在更好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本书可作为道路设计、施工与管理养护人员学习透水路面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参考书目,也可作为海绵城市相关技术培训教材与大专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
暖通空调专业考试规范精要选编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秘书处暂缺简介...
-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彭义春《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以东莞市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多尺度、多数据源、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表达方法。其特色和创新点在于:(1)首次对东莞市进行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对东莞市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与尝试,研究成果对东莞市人居环境适宜性、宜居社区(村)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国内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2)尝试使用千米(km)格网为评价单元,具有以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的传统评价方法不具备的优势;采用单因子的评价和多因子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完成了东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从而为东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析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依据。(3)将窗口分析法应用于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将K-近邻算法应用于平均湿度缺失值的填补,将基于NDVI、MNDWI、NDBal和坡度的改进决策树法应用于遥感数据的土地类型分类提取中,将BP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中。上述方法的使用,使数据精度更高、更真实,研究成果更具参考价值。(4)将HEI模型引入东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中,并利用该模型对东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研究。
-
安装工程识图与造价入门鸿图造价 编本书为“零基础点对点识图与造价系列”其中一册,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6—2013)等标准规范编写。本书针对读者在安装工程造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问题导入、案例导入、算量分析、关系识图等板块进行一一讲解,同时融合了软件的操作使用。全书共12章, 主要内容包括: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工程造价概述,安装工程识图,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给水排水、采暖、燃气安装工程,通风空调安装工程,消防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工程,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安装工程定额与清单计价,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本书适合安装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专业学生及从事造价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可以作为自学造价人员的优选书籍。
-
城市景观设计史喜珍 主编本书共八章,包括认识景观设计、景观空间设计、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景观设计的程序、景观设计的表现、城市广场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设计等。内容翔实,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本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大量的案例、实景图片并结合文字组织内容,使得教材内容直观、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书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及相关专业本专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从事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
四川高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指南及示例王克海 李永林 陈渤 黄兵 牟力本书编者在总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震害经验及编者三十余年公路工程抗震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公路工程抗震技术、理念,借鉴国内其他行业的抗震经验,针对四川公路的特点,编制了《四川高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指南及示例》。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篇为四川高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指南,第二篇是对七座四川高速公路典型桥梁抗震进行分析的示例,第三篇是对两座四川高速公路典型隧道抗震进行分析的示例。本书对指导四川高速公路的抗震设计参考具有指导意义,对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的抗震设计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模式研究康蕾 著城市群作为快速城镇化的典型地域,土地利用变化活跃且剧烈。开展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群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征,精准识别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中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渐严峻。《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模式》基于1990~2015年资料,首先分别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驱动视角出发,对京津冀产业园区用地和建成区两类重要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刻画;然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详细阐释与之相关联的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后基于产城空间综合视角,尝试归纳产城交互关系演进的规律及影响机理,以期为区域产城空间布局优化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报告赵一新《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报告》由综述篇、标准篇、规划篇、勘测篇、设计篇、施工篇、竣工验收篇、新技术篇、上盖物业开发篇、质量安全篇等组成。每篇多包括概述、政策标准、建设情况,问题与建议、进展与动向等部分或分类型进行专题介绍。报告立足于城市轨道的建设与发展,从政府、行业、企业角度出发,选用2021年数据,客观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的政策环境,以及我国城轨交通建设的各个方面情况,并从行业角度阐述我国城轨交通发展中的热点与焦点问题。
-
城市设计王建国本书是在第3版基础上改写修订的。第一,结合近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数字技术发展对城市设计的革命性影响,重新改写并大幅增加了城市设计数字技术方法方面的内容,并将其增补成独立的第6章;第二,较大篇幅地对城市设计发展历史、理论和方法部分内容进行了校订、增补和修改完善;第三,较多增加了主持实施的不同尺度的城市设计实践案例,使本书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第四,增加了对《建筑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高等学校城市设计方向研究生教学标准》等全国性城市设计教育指导文件的解读;第五,更换和调整了较多案例,图片有较多调整和替换;第六,改写了第7章城市设计运作、实施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对城市设计历史、理论和方法的部分内容进行校订、增补和充实,论证更加充分完整。本书立足国内外城市设计发展前沿,理论与方法结合,图文并茂,实践案例丰富,适合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及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选修课和专业人员培训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