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城市历史地区保护更新中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许熙巍21世纪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地下空间的开发是缓解城市历史地区保护与建设矛盾的重要措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是空间资源综合集约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未来历史地区保护更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本书主要从历史地区保护更新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历史经验、发展状况、相关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对目前前沿的国内外历史地区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案例进行评析,梳理并总结当下主要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模式在历史地区保护更新中的运用,以及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管理与实施的方法,运用系统性的观念思考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建设对于历史建筑、历史街道、历史地区等多个层次的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意义。
-
大都市区涉水规划研究傅微本书通过梳理北京市涉水规划和实施情况的时空变迁和时空动态特征,有机耦合涉水规划、景观格局及水生态效应三者的时空动态,开展科学框架下涉水生态规划对水问题的作用机制研究,并建立一致性与关联性,对涉水规划实施影响作出评价,从而提出大都市区涉水规划的优化对策,为未来城市空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
敏感环境高标准除臭技术理论与实证张欣、陈银广、董磊 等著本书对市政污水中常见恶臭污染物的产生、特点、危害、采集检测方法以及各国恶臭污染物不同管理标准展开详细阐述。内容阐述了我国恶臭污染的现状和除臭技术发展历程;辨析了污水处理厂不同区域产生的恶臭源强特征及散逸机理;对比了恶臭的国内外评价方法和治理标准;从工程角度论述了恶臭源头密闭收集、过程均匀输送、末端高效处理各环节的设计原则、控制要点和技术路线;详细分析了各种除臭工艺的技术特点、适用条件和主要参数,并以国内几个地处敏感区域的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除臭工程,亦可作为地处类似敏感环境设施的高标准除臭参考。
-
铁道工程闫斌,井国庆 编本书共13章,依次介绍了铁路运输的基本性质和铁路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铁路建设的规划和基本程序,重点介绍了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线路平纵断面设计、轨道结构、道岔、轨道几何形位、轨道结构力学分析、无缝线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并对轨道施工和轨道养护维修进行了简略介绍。本书适合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来华留学生及教师参考使用,也可作为介绍铁路相关知识的科普图书。
-
城市供水管网韧性测定及其增强策略研究双晴 著本书以城市供水管网为研宄对象,全面论述了城市供水管网韧性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复杂网络级联失效理论和韧性理论。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复杂网络级联失效理论、供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法、韧性,深入研究了城市供水管网在失效触发后的网络级联反应过程及网络结能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策略研究。
-
智慧城市热力系统仿真技术及应用王海,杨光 编著本书作者根据城市供热系统智慧化和低碳化发展的需要,结合所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方向,并基于自己多年智慧供热工程实践编写而成。全书从智慧城市供热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探讨了多种智慧城市供热系统关键技术。全书包括6章,第1章对智慧供热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第2章介绍了智慧供热仿真基础理论以及现有的仿真软件;第3章介绍了供热系统分布式输配系统技术,该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力调节方法来适应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可以实现多热源环状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第4章介绍了供热系统全网平衡技术,从热网水力平衡和全网平衡控制两个方面对供热系统普遍存在的水力失衡及冷热不均问题做了深刻分析;第5章介绍了供热系统智慧诊断技术,通过仿真技术和智能算法的结合对管网常见的老化、泄漏和堵塞故障进行诊断;第6章介绍了供热系统喷射泵技术,并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水力稳定性和节能性的可调节喷射泵。
-
城市集聚与住房价格时空演化兰峰,焦成才本书以城市空间扩散理论和商品住房价格溢出文献为基础,形成本书的逻辑框架。选取中房指数的100个城市为样本,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将样本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城市群,同时确定相应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从时间角度研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之间、城市群之间商品住房价格的溢出效应;从空间角度构建城市房价的星型网络,研究城市及空间关联城市之间的房价溢出关系和路径特征;从时空角度研究城市之间房价溢出随时间和空间交互演化所呈现出的规律。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因城施策”的差异化调控策略建议。
-
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卜德清 王小斌 李海英 胡燕北方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烟台大学北方四校开展新一轮四校联合城市设计教学,此次还要请到北京建筑大学。联合教学由北方工业大学主办,城市设计地点选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运河中心商务区,地段位于五河交汇处,燃灯佛塔旁,拥有码头、桥梁、闸坝、古城、粮仓、古墓等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学生们在四年级设计研究对象开始从建筑单体转向城市街区,同学们通过北京通州商务区城市设计结合相关理论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从土地利用、功能定位、交通流线、历史文脉、遗产保护、重要节点和开放空间、景观系统、建筑容量和密度等城市设计要素深入分析研究,建立整体的解决复杂城市片区的综合设计能力,充分考虑保护和延续历史文脉,把传统风貌和人文价值同快速发展的城市相结合,给街区注入活力。
-
贵州坝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山李阳兵等《贵州坝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山-坝耦合效应》以岩溶山地特色地貌单元——坝子作为案例,深入研究其土地利用转型升级和土地利用功能演化模式与机理,以揭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岩溶山地乡村坝子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耦合格局、多元演变模式、功能转型空间演变特征与机理。《贵州坝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山-坝耦合效应》研究成果丰富了土地利用转型发展理论,为岩溶山地坝子实行合理的多功能利用提供参考。
-
城市公园有机秩序化设计张子然全书在“有机秩序”思想的引导下,剖析了人、时间、空间三者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以“自下而上”的实践研究视角,提出了城市公园的有机秩序化发展理念,并基于该理念构建了有机秩序化设计方法。 全书分为理论架构和研究工具与方法两个部分。理论架构部分主要论述了城市公园中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有机秩序模式,及三模式之间的实效性一体化设计理论。研究工具及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适用于空间有机秩序的各类研究工具、方法的比较,并以上海城市公园的研究实例,展示具体研究过程及思路。本书的出版,为设计学科提供新的方向性理论引导,“人民的公园人民建,人民的公园为人民”,城市公园有机秩序模式的建构可以帮助设计师从人性化的角度自下而上地对公园进行设计,更深入理解空间行为与空间构成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小群及个体的需求本质,营造出更符合空间行为模式的有机秩序化设计方案,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