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戴晓虎 著本书为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主题标志性成果之一,在总结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切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资源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选择。
-
水环境治理系统化方案编制理论与实践马洪涛,王磊 著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打好碧水保卫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已经“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系统治理转变”。为系统梳理水环境治理工作经验,巩固治理成效,继续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城市涉水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需要创新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模式,在规划与设计之间增加系统化方案,实现规划的细化落实和设计的综合统筹。系统化方案立足本底条件,按照“问题+目标”导向,构建综合工程体系,完善非工程保障措施,实现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的系统治理,确定项目类型及建设要求,理清项目和效果、项目和项目之间的关系,加强项目的可实施性,保障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 本书阐述了我国水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政策要求,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解决途径,并围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系统介绍了方案编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结合5个典型的水环境治理案例,涵盖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陆、大城市与小城市、平原与丘陵等不同类型,为不同类型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工及系统化方案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马洪涛,周丹,常胜昆 等 著海绵城市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已经成为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书结合相关项目和海绵城市技术服务经历,梳理总结了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提出现状城市管理体系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点和主要做法。书中重点分享了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推进案例,涵盖南北方、大中小城市,突出平原、丘陵、河网、海湾、盆地等城市特点,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
中国典型山区国土空间功能优化与调控邓伟,彭立,赵宇鸾,刘斌涛中国是一个山地国家,山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意义和资源、环境与生态价值。山区国土空间是自然和人文高度耦合的敏感和脆弱区域,其保护和发展的博弈始终存在。《中国典型山区国土空间功能优化与调控》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典型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特征、效应及其调控”课题6“山区国土空间功能优化与调控对策”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研究工作涉及太行山区、横断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重点研究了典型山区水土要素耦合关系与特征、国土空间功能类型与承载力、国土空间功能优化等。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山区国土空间特征,山区国土空间功能研究理论体系,国际山区研究计划、空间发展与政策,典型山区国土空间功能类型划分及其评价,基于水土耦合的典型山区国土空间承载力,典型山区水土资源利用冲突分析,典型山区国土空间功能优化的实证,山区国土空间功能重构与治理等。
-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彭义春《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以东莞市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多尺度、多数据源、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表达方法。其特色和创新点在于:(1)首次对东莞市进行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对东莞市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与尝试,研究成果对东莞市人居环境适宜性、宜居社区(村)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国内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2)尝试使用千米(km)格网为评价单元,具有以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的传统评价方法不具备的优势;采用单因子的评价和多因子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完成了东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从而为东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析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依据。(3)将窗口分析法应用于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将K-近邻算法应用于平均湿度缺失值的填补,将基于NDVI、MNDWI、NDBal和坡度的改进决策树法应用于遥感数据的土地类型分类提取中,将BP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中。上述方法的使用,使数据精度更高、更真实,研究成果更具参考价值。(4)将HEI模型引入东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中,并利用该模型对东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研究。
-
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段军朝,任伟,杨亚琴本书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程的BIM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应用实践和研究做了详细的讲解,整理归纳了企业、项目及个人不同层面如何将BIM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地铁工程中,如何实现BIM技术的价值。明确讲述了在不同层面,企业、项目、专业之间的BIM工作体系的建立。针对轨道交通地铁项目实际建设中设计阶段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设计优化,施工阶段的项目平台搭建、可视化、数字化加工、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管理,运维阶段的空间管理、设备管理、应急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应用BIM技术能解决什么技术问题,可用BIM软件有哪些,如何用,如何使BIM技术发挥价值进行了详细讲述,同时还梳理了当前轨道交通地铁行业中BIM应用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应用经验和教训等。 \n本书结合具体案例详细描述了项目全过程、全专业和各方参与BIM应用的业务流程、建模内容、建模方法、模型应用、专业协调、成果交付等具体指导和实践经验,给出了实用的应用方案,具有很好的教学功能。可作为BIM技术应用的参考教材及工具书,可用于教授、指导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如何掌握在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地铁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n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二章主要分别从讲述了轨道交通地铁工程的特点和BIM实施的总体目标。第三章重点对BIM实施的体系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四、五、六章分别针对轨道交通地铁工程在设计、施工、运维三个阶段的各项应用价值、应用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 \n
-
生活垃圾分类ABC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 唐密 贾刘强 周昇 沈阳本项目诣在普及现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充满趣味性、可读性的讲解生活垃圾的类别、小口诀。让读者了解不同场所的生活垃圾该如何分类,不同场所的生活垃圾收集容器该如何设置,居民家庭生活垃圾特别是易混淆的厨余垃圾如何分类,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如何分类、投放。将以上成果,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示例,以科普图书的形式传播,让读者了解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该如何操作实施。帮助青少年及其家庭,甚至小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农贸市场等相关人员更轻松地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
遗存·记忆·再生吕飞 武海娟本书从城市记忆的理论出发,研究城市记忆中的工业记忆,选取哈尔滨的13项156项工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大拆大建、千城一面”的记忆危机下,如何对哈尔滨156项工程进行更新与保护。本书基于城市记忆理论来解决老工业区这一社会遗留问题,形成一套基于城市记忆理论的多层次多内涵的哈尔滨156项工程城市记忆现状分析与更新保护策略体系。全书共分为理论篇、现状篇、策略篇三篇,具体包括城市记忆理论、工业遗存与单位大院理论、哈尔滨156项工程的基本情况调查、哈尔滨156项工程的城市记忆分析和哈尔滨156项工程城市记忆的延续策略等内容。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指南王贵美 章文杰 主编本书聚焦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力求本书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应用。就如何实现老旧小区改造现代化、精细化、法治化、科技化,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及实施建议。
-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老旧小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陈珊 著本书集老旧建筑小区海绵化改造理论、技术、设计于一体,主要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总结国内外当前主流应用的雨洪管理技术措施,并以景观途径为设计导向,结合老旧小区的水文特征和本底环境特征,对雨水系统海绵化改造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进行了研究,针对老旧小区的屋面、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提出具体改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