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刘中民 周丹 主编本书着重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及相关应急救援。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主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城市灾难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厘清城市灾难医学的定义和内涵,同时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的管理体系、物资储备和装备管理,以及救援队伍建设。下篇重点阐述了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技术与策略,内容涵盖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不同灾难情境下救援的技术与对策、灾难逃生与自救的基本方法、危重伤员的诊断与处置,以及灾难医学的心理救援。本书主题清晰、结构分明。
-
城市建设灾害防御技术应用于文 等本书整理归纳了近年来典型灾害防御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旨在通过典型案例向读者介绍城市建设领域灾害防御相关技术的具体应用。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本书内容分为建筑工程灾害防御技术应用、城市区域灾害防御技术应用和灾害防御信息化技术应用三部分。建筑工程灾害防御技术应用介绍特殊消防设计、超高层建筑抗风研究、结构加固改造等技术在一些代表性工程中的应用;城市区域灾害防御技术应用介绍综合防灾规划、消防规划、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以及城市洪涝动态模拟的方法、系统和案例;灾害防御信息化技术应用介绍城市安全韧性影响评价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决策系统、大震巨灾仿真模拟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系统应用等内容。
-
海岸带空间规划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侯雷,周培 著本书分基础篇、实践篇和提升篇,共18章,主要归纳总结了我院在厦门市海岸带空间规划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海岸带空间的管理提供参考。基础篇共4章,从相关定义出发,阐释了现行的海岸带管理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外典型国家的海岸带空间规划的经验,剖析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对海岸带空间管理的整体情况做出了分析。实践篇共10章,梳理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我院在海岸带空间规划管理方面的代表性实践内容,是我国对海岸带空间规划的管理思路和技术方法转变提升的缩影,是我院先行探索的主要体现。包括无居民海岛控制性详细规划、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岸线利用规划、岸线景观设计、海域整治利用、游艇码头规划布局、滨海公共空间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海岸带空间规划、海岸带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提升篇共4章,主要面向管理需求,基于我院数十年的海岸带空间规划实践,响应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工作的要求,对海岸带空间规划体系、详细规划编制和用途管制,针对性地进行了思考,从管理实操的角度给出了具体内容,以供广大管理、规划以及相关人员参考。
-
成都社区微更新探索与实践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著一座城市的美誉度,不仅体现在它的高度,更应体现在它的温度。社区,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是人们感受城市温度的最佳尺度。从市民生活的普遍规律看,大部分市民基本生活需求主要集中在以居住地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生活圈内;从城市工作的一般规律看,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最终还是需要在微观单元中予以落实;从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来看,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家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论从何种视角观察,社区对于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天府之国”成都来说,追求安逸、享受巴适(四川方言,意为舒适)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社区仿佛就是这座城市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核心吸引。2017年,成都市召开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同时,成都率先在市和区(市)县两级党委序列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将社区工作上升成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工作,社区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可见一斑。在此之后,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为代表的规划先行,以《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为代表的法治保障,以《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为代表的政策支撑,都表明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已经起势成型。当这项工作步入“深水区”“无人区”后,叠加成都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精细治理需求,如何促成更多“发展带动治理、治理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催生更多发生在居民身边可感可及的积极变化,成为若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时代命题下,成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充分结合,探索出城市更新与社区发展治理融合推进的实践路径。在这项独具特色的成都实践中,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手段的空间治理和以社区发展治理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治理耦合驱动、相融共促。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出发点、在社区发展中“以事聚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载体,“聚人成事”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一个城市有机更新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良性循环就此建立。落实到成都大大小小的社区,这项工作的名称就是这本书的主题——社区微更新。近年来,成都市为大力推动社区微更新活动的系统开展与落地,做了不少努力。大力推动社区规划师制度、增设社区规划设计专项经费、对优秀的社区品质提升项目给予奖励等举措,促使成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实践。2019年,社区微更新专项行动出台,更加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微更新的热情,一年一度的社区微更新创意项目竞赛活动吸引全市大量社区参与,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市3039个城乡社区在居民“家门口”打造实施了4140个社区微更新项目,其中市级示范项目1035个,新都新桂东社区微更新项目已被纳入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缔造示范点。社区微更新已成为社区居民备受欢迎和肯定的民生工程,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社区居民满意度达98%,中央、省、市等多家媒体,对成都经验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基本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目前,成都市社区微更新的实践犹如星星之火,其覆盖广度、项目实施质量、社会参与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书则是通过总结成都社区微更新的实践经验,凝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后续全市乃至全国社区微更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
织补·增效冯姗姗,李玲本书共包括6章。第1章阐述了研究背景及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困境。第2章厘清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的内涵及韧性特征,从目标、策略及路径构建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的逻辑框架及技术路线。第3章论证了存量空间增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的潜力及价值。第4章从城市尺度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的需求,并整合城市需求与场地属性进行徐州市绿色基础设施增绿选址的实证研究。第5章阐述了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诉求,以徐州市鼓楼区为例,进行了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提升的绿色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研究。第6章从建筑与绿化复合角度识别绿色基础设施存量空间类型,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与绿化复合技术要点及规划设计策略。
-
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机制及规划路径研究庞克龙,耿虹本书以武汉市为例,梳理武汉市小城镇收缩的特征及表现,探索收缩的机制、成因与影响。通过适应性评价对收缩小城镇应对环境变化的不同适应性状态进行识别与类型划分,判断收缩对小城镇在中心服务、区域关联及生产效率方面的适应性影响。针对不同类型收缩小城镇的不同适应性特征,引导小城镇合理收缩,避免收缩带来资源浪费及发展衰退。
-
上海共生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时代建筑》杂志本书旨在致敬上海的历史,对话当下的城市,将上海城市发展与万科在上海30余年的成长放置于共同的议题和框架内,探讨上海城市百年来对都市生活理想的不断进取和追索,并以切片的形式,串起一段段上海城市的变迁历史,让真实的城市历史和城市生活跃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本书以“因水而生:江海孕育城市”“因人而盛:居住改变生活”“因文而兴:人文塑造上海”“因变而活:创新点亮上海”四大板块为线索,全面挖掘上海发展进程中人、建筑、社区、城市、自然的共生关系,描摹万物兴盛的上海城市烟火,书写繁花似锦的上海故事。
-
遗产社区共生周详上海石库门里弄街区作为文化遗产与大众化的生活空间,对其进行再生研究需要聚焦“遗产”和“社区”两大基本属性,将历史保护和城市更新事务在促进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目标下进行统筹协作,进而从历史、地理、市场、政策和日常生活等维度描述遗产社区的变化过程,并对其内涵进行相应阐释。本书通过对石库门里弄街区多样性的价值思考,从多维视角审视石库门里弄保护和更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与文化效益;并就石库门里弄对上海城市风貌特色的影响、石库门里弄继续作为大众化生活空间的可能性,以及石库门里弄与城市再开发模式转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论述,以此探讨城市更新与社会转型背景下石库门里弄的再生路径。
-
中国城市研究·第十九辑曾刚本辑刊由***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办,以中国城市科学理论创新和城市治理优化为使命。第十九辑共收录10篇论文,对长三角城市协同与创新、城市建设与经济、城市社会与治理等区域发展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包括知识基础对城市网络的影响、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高铁客流网络与专利合作网络对比、杭州钱塘江滨江两岸空间转型、江苏省工业韧性的时空演化、居住空间视角下的移民社会融合、上海高学历人才的住房研究、艺术乡建、城市舒适性视角下的选秀歌手空间分布、国际移民聚居区研究等方面。
-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案例与实践程泽坤,朱冯源,李浩 著本书汇编了中交三航院近30年来规划设计的物流园区项目案例资料,按照物流园区的分类标准,分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陆港多式联运中心、综合性物流园区、多高层物流仓库、电商物流园、农批市场及冷链物流园等七大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的定义和特点,项目案例资料等。本书共收录了代表性项目案例77个,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建筑规模、项目概况、项目特点、设计图纸(总平图、设计效果图、透视图等)、实景照片等。本书定位为行业内的工具书,项目管理人员或设计人员遇到类似的项目,可以进行查阅和借鉴,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项目功能、项目位置、总体布局、建设效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