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鄂西土家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演化王通内 容 简 介本书以鄂西武陵山区土家族81个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在空间形态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田野调查与一手资料收集和整理:在宏观区域层面,从乡村景观整体形态和传统村落选址布局特征展开研究,探索传统聚落在海拔、选址坡度、选址朝向方面的空间类型特征和规律;在中观村落尺度,对聚落相互之间的分布形态、聚落整体结构形态、聚落内部要素的形态进行挖掘;从微观场地视角,对场地竖向空间、房前屋后空间、交通空间三类具有当地特色的空间展开景观形态研究。对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的空间类型进行解读后,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来探讨81个村落的空间演化机制。
-
中国县域村镇发展模式与规划治理李志刚 林赛南 焦洪赞 著本书是基于对全国不同区域尤其是作者所在华中地区的典型村镇的深度调查和实证研究而形成的成果。本书构建了基于“县域——乡镇——村庄”的多尺度分析框架。具体而言,在县域尺度,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县域人口发展、经济条件、自然地理、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等的差异对其村镇发展的影响,揭示我国不同区域村镇发展驱动力和动力机制;在乡镇尺度,结合大量典型乡镇的深度调查,探索人、地、资本等不同要素对村镇发展水平的影响,提出基于发展水平的乡镇发展模式分类;在村庄尺度,构建基于自然社会经济和遥感等多源数据的数据库,提出村庄发展模式识别方法和特征指标体系,研究村庄发展模式的分类模型和方法。最后,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县域村镇发展模式识别技术导则,构建服务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施需求的村镇发展模式识别与分类技术体系。
-
人工智能城市吴志强 主编本书是“智能城市规划”丛书的第5本,主要内容依托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课题“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内容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城市概念,阐述了从智慧城市到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理论基础,人工智能城市的智化要素、核心目标、发展前沿,以丰富的实际城市案例带入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人工智能城市发展前景的深入讨论,以人的需求的视角,预判下一代人工智能学者和城市规划者可共同解决的城市难题和共同突破的技术挑战。
-
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王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景观作为农业生产和文化复兴的重要增长点,是生产、生活、生态相互交织的国土景观类型,形成了“三生”融合的中国特色。本书围绕乡村文化景观多元价值识别、人地关系解译、生物文化多样性管理等方面开展调查与研究,提出乡村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景观的适应性发展策略,为实现乡村文化景观多元价值的提升与转化,推动农耕文明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思路。
-
第四国土易荣地下空间,作为领土、领海、领空的之外的“第四国土”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对其科学开发利用,是化解“大城市病”的重要抓手,是破解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本书共分6章,涵盖了地下空间与国土空间的关系及发展历程、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地下空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的关系,并对如何科学把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构建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体系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多角度展示地下空间全貌,以历史眼光、政治眼光和时代眼光为未来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
旅游规划与设计 乡村振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主编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当今文化旅游、休闲、游憩领域的空间规划与专项规划、旅游区规划设计、文化旅游景观设计、文旅建筑设计、旅游景区管理等研究方向的前沿理论研究、实践案例剖析及深度热点话题探讨等,将对文旅行业的发展起到更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
多源数据支撑下的城市空间活力研究徐孟远城市空间活力一直以来是规划界关心的重点议题。随着物联网、3S 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取以GPS 数据为代表的包含丰富时空间行为信息的高精度行为数据成为可能,为基于行为的城市空间活力动态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现代时空地理学下的理论体系和时空间分析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形成了理解地理时空与群体行为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方法,尤其通过与多源时空数据的相互融合大幅提升了数据信息挖掘的广度和深度,为本课题提供了关键性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
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教材危道军本书共分为12章,主要介绍了乡村建设工匠从业基础、村庄规划与绿化、建筑构造与识图、乡村建筑材料、乡村建筑结构识图、村镇建筑抗震、农村房屋拆除和危房修缮加固技术、质量安全常识、木工、泥瓦工、混凝土工、水暖工、电工等内容。本书紧贴近年来乡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从乡村建设工匠的知识水平出发,力求贴近乡村建设工作实际。通过简练的文字,对乡村建设工匠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介绍,力求满足乡村建设工匠的学习需要。
-
集体效能视域下社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何琪潇社区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社区发展目标、实现手段以及人力资源的总体部署和全面的发展计划。应对当前邻里生活方式转变引发的邻里关系问题,社区规划应当充分有效地调动社区环境资源,合理部署城市社区配套设施,促进社区发挥 的功效,提升居民的社会融入度和社区参与度,致力于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本书延续了 上社区研究关注的“邻里效应”研究态势,即社区特征具备影响和调控居民行为活动的功能,融合城市社会学逐步发展并实践完善的“集体效能”理论,在 社区自治大力推行的现实背景下,尝试探索城市社区环境增强集体效能的空间增效机制,结合以“资产为本”的居民参与的社区规划手段,增强集体效能推动居民自治的力量,以此主动应对即将爆发的邻里问题,为我国运用社区规划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健康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社会学、地理学、环境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从业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数字资源阅读方法:本书提供以下彩色图片的电子版作为数字资源:图3-2~图3-14,图3-16~图3-21,图5-3~图5-5,图5-9~图5-11,图5-14~图5-16,图5-19~图5-21,图5-24~图5-26,图6-1,图6-9~图6-12,图6-15,图6-16,图6-19,图6-20,图6-23,图6-24,读者可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扫描右侧二维码后免费阅读。操作说明: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建筑出版”公众号—→点击自动回复链接—→注册用户并登录—→免费阅读数字资源。注:数字资源从本书发行之日起开始提供,提供形式为在线阅读、观看。如果扫码后遇到问题无法阅读,请及时与我社联系。客服电话:4008-188-688(周一至周五9:00—17:00)Email:jzs@cabp.com.cn
-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培训教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为了系统梳理城市运管服平台工作成果,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教材,确保各级平台建设有章可循,去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立项编制《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