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中国城市研究·第十七辑曾刚本辑刊由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办,以中国城市科学理论创新和城市治理优化为使命。第十七辑共收录15 篇论文,对城市创新与社会治理等区域发展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分布、城市绿色创新、产业集群绿色创新、ICT 企业创新之城、创新网络等协同与创新的研究,还包括上海社会空间重构、上海新型实体书店空间布局、武汉医疗机构空间格局、胡焕庸线考察等实践总结。
-
城镇供热产品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指南》共分9章,主要对城镇供热产品标准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总结了城镇供热系统产品设计、选型、使用和管理维护等环节的应用经验,对于城镇供热产品标准的应用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1章介绍我国供热行业的发展、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供热产品的重要性;第2章概述国内外供热产品标准的发展现状;第3章至第8章结合相关产品标准分别介绍管道及附件、阀门、设备及装置、补偿器和保温材料等产品的结构、材料、性能要求、现场检测、设备选用要求,使用、管理及维护要求,总结分析标准应用和产品使用中的主要问题;第9章展望供热产品的未来技术发展、标准化需求与机遇。
-
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作品集上海城乡规划杂志社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是我国城乡规划设计领域的奖项,分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表扬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每两年评选一次。2019年度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的评选结果于2020年12月25日公布,本次获奖项目充分反映了城乡规划设计的成就和发展水平,为了推动规划行业创优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本次从获奖项目中精选出代表性获奖作品汇编成册,供广大城乡规划从业者或相关领域从业者交流、参考。本书汇集的优秀获奖案例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和提升行业水平具有指导性作用。
-
λ解码唐芃“λ解码”用来概括在历史地段保护与规划中的数字应用。针对具有系统性尺度层级的中国传统历史地段,通过解析各层级要素之间的关系,各空间要素自身的构成,我们对其进行数字编码,用以描述各个空间要素本身的特征和各层级要素之间的几何和逻辑关系。套用λ演算的结构,针对每一个空间构成要素:建筑立面,道路系统,公共空间等的研究,都有定义变量,抽象运算与设计应用的过程。本书分为绪论,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三个篇章。绪论中探讨了作者多年来在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与更新实践中所思考的几个问题,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所要用到的数字技术的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经典案例。理论研究部分,围绕宜兴蜀山古南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科研工作,介绍了涵盖二维的传统民居立面风貌保护到传统聚落空间的三维生成的诸多研究内容。遵循历史街区空间要素的尺度层级,将内容以建筑立面,道路肌理,街道连续性,公共空间尺度层级,建筑群体这样的渐进关系展开。但由于每一个章节所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一对应,内容相对独立,也可以直接进入某章节进行阅读。设计实践部分,围绕宜兴蜀山古南街历史街区的具体设计工作,从街区尺度到建筑尺度的顺序进行介绍。
-
长江中游乡村人居环境洪亮平、郭紫薇、乔杰、薛冰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于2018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丛书”中的一册。本书以湖北省鄂西山区、江汉平原水网地区、武汉市近郊区典型乡村为微观样本,详细论述了乡村人口流动、农村居民的安居意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一般状况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在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出发,建构了长江中游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的认知与分析框架。针对该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探讨了地域经济社会共同体下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可能路径。本书可供各级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时参考使用,可作为政府农业农村、规划、建设等部门及“三农”问题研究者的参考书,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延伸阅读。
-
城市广场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谷康在日趋均质化的城市空间中,一处具有可识别性的城市广场空间在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上,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说,通过营造一处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的空间,也有助于其形象的提升,对于城市整体的构成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重大的意义。依据此,本著述对于城市广场空间可识别的研究,以使用者认知角度为出发点,通过对理论的梳理,结合典型实例的调研分析,对影响城市广场空间的各个可识别要素进行归纳。并通过量化方法,对各个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可识别性的相对重要与相对不重要因素,进而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城市广场空间可识别性优化设计策略,最后结合项目实践,对城市广场空间可识别性的营造做出了一定的探讨,为如何塑造具有强识别性的城市广场空间提供一定的指导原则,以引导广场空间的创新建设。希望通过对城市广场空间可识别性研究,可以优化广场空间的设计,提升城市中居民的对于广场空间的认知与认同,同时提升整体城市的形象。
-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安装工艺技术谭贵宾 王政彤 于小四 黎琦 主编本安装工艺技术是在总结近60多年来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从施工实际应用出发而编写的。主要适用于电气化铁道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安装施工。对于电力牵引供电系统运营维护、教学及机具制造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工艺技术是遵照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工艺技术中数据均在实际实用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工艺技术共分变配电和接触网分册:变配电分册共四章:章为作业准备;第二章为牵引供电系统安装及调试;第三章为质量缺陷及应急处置;第四章介绍了新设备应用。本安装工艺技术适用于从事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师生教学参考。
-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纲要建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是具有公益属性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便民惠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是引领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连接城市生产和消费、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载体,是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书提出了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更融合、更绿色、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针对各专业领域和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技术发展方向。本书共分八章,技术发展目标、多层次网络规划、勘测技术、土建技术、车辆及工艺、机电设备、运营与维保、综合专项技术。其中专项技术一章包括TOD综合开发、数字城轨、RAMS、安全韧性、振动噪声。
-
制度驱动周敏本书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以武汉为实证对象,构建制度对大城市都市区制造业空间的作用解析框架,识别大城市都市区制造业空间演化与格局特征,提出影响大城市都市区制造业空间的制度体系,分析不同制度对制造业空间不同领域(“企业区位选择—产业组织结构—用地空间布局”)的影响作用,构建制度对大城市都市区制造业空间的综合作用模型,后提出基于制度创新的大城市都市区制造业空间的发展对策。
-
村庄规划程茂吉 著该书根据国家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村庄规划的新定位,在进行村庄概念界定和相关规划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纵向分析了我国村庄规划技术定位历程和国外相关经验,对比分析了以往住建系统的村庄规划和国土系统的村庄土地规划优劣势,提出了作为城镇开发边界外详细规划定位的村庄规划的技术体系和内容重点,并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普适性原则和针对性要求相结合,系统阐述了村庄规划的编制过程、主要内容、成果表达和规划报批实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