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董辉 著本书结合建筑工程造价师职业能力要求与岗位执业标准,依据现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浙江省建设工程计价规则》(2018 版)等标准规范编写。本书内容包括市政工程造价与市政工程结算两部分。市政工程造价部分首先讲解了工程造价、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等基础知识;然后以清单计价的工作程式阐述了市政排水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市政桥梁工程的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方法、预算单价与费率选取以及总价计算调整方法等;各专业工程均设置完整的综合案例进行讲解,示例工程量计算、清单与计价表的形成、工程造价计算步骤与程序,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清单计价的核心。市政工程结算部分讲解了工程结算的概念、中间结算等内容。本书按计量与计价两个过程设置综合学习任务,力求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城市形象与地标空间饶鉴、王鑫 著本书主要从设计学视域审视城市形象与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城市地标为切入口,融合了设计学、传播学、文化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遵循设计学研究范式,坚持传播学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按照城市形象理论的逻辑框架,选择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其中发展的规律,进一步讨论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建构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未来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发展的路径依赖。本书致力于从学理上为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提供一种分析路径,力图超越个案,把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特殊性与理论的普遍性相联系,丰富和延伸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研究,为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个案和回答。
-
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刘中民 周丹 主编本书着重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及相关应急救援。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主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城市灾难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厘清城市灾难医学的定义和内涵,同时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的管理体系、物资储备和装备管理,以及救援队伍建设。下篇重点阐述了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技术与策略,内容涵盖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不同灾难情境下救援的技术与对策、灾难逃生与自救的基本方法、危重伤员的诊断与处置,以及灾难医学的心理救援。本书主题清晰、结构分明。
-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案例与实践程泽坤,朱冯源,李浩 著本书汇编了中交三航院近30年来规划设计的物流园区项目案例资料,按照物流园区的分类标准,分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陆港多式联运中心、综合性物流园区、多高层物流仓库、电商物流园、农批市场及冷链物流园等七大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的定义和特点,项目案例资料等。本书共收录了代表性项目案例77个,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建筑规模、项目概况、项目特点、设计图纸(总平图、设计效果图、透视图等)、实景照片等。本书定位为行业内的工具书,项目管理人员或设计人员遇到类似的项目,可以进行查阅和借鉴,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项目功能、项目位置、总体布局、建设效果等内容。
-
成都社区微更新探索与实践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著一座城市的美誉度,不仅体现在它的高度,更应体现在它的温度。社区,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是人们感受城市温度的最佳尺度。从市民生活的普遍规律看,大部分市民基本生活需求主要集中在以居住地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生活圈内;从城市工作的一般规律看,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最终还是需要在微观单元中予以落实;从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来看,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家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论从何种视角观察,社区对于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天府之国”成都来说,追求安逸、享受巴适(四川方言,意为舒适)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社区仿佛就是这座城市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核心吸引。2017年,成都市召开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同时,成都率先在市和区(市)县两级党委序列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将社区工作上升成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工作,社区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可见一斑。在此之后,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为代表的规划先行,以《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为代表的法治保障,以《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为代表的政策支撑,都表明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已经起势成型。当这项工作步入“深水区”“无人区”后,叠加成都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精细治理需求,如何促成更多“发展带动治理、治理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催生更多发生在居民身边可感可及的积极变化,成为若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时代命题下,成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充分结合,探索出城市更新与社区发展治理融合推进的实践路径。在这项独具特色的成都实践中,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手段的空间治理和以社区发展治理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治理耦合驱动、相融共促。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出发点、在社区发展中“以事聚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载体,“聚人成事”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一个城市有机更新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良性循环就此建立。落实到成都大大小小的社区,这项工作的名称就是这本书的主题——社区微更新。近年来,成都市为大力推动社区微更新活动的系统开展与落地,做了不少努力。大力推动社区规划师制度、增设社区规划设计专项经费、对优秀的社区品质提升项目给予奖励等举措,促使成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实践。2019年,社区微更新专项行动出台,更加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微更新的热情,一年一度的社区微更新创意项目竞赛活动吸引全市大量社区参与,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市3039个城乡社区在居民“家门口”打造实施了4140个社区微更新项目,其中市级示范项目1035个,新都新桂东社区微更新项目已被纳入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缔造示范点。社区微更新已成为社区居民备受欢迎和肯定的民生工程,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社区居民满意度达98%,中央、省、市等多家媒体,对成都经验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基本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目前,成都市社区微更新的实践犹如星星之火,其覆盖广度、项目实施质量、社会参与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书则是通过总结成都社区微更新的实践经验,凝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后续全市乃至全国社区微更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
城市更新中的雨污混接改造上海百通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基建项目和资产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水务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本书稿总结现有城市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全生命周期涉及工作内容及技术,并回顾已实施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中涉及的项目管理及工程技术类创新点,从实务和创新两个角度对目前城市雨污混接改造工程进行总结,为将来可能发生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提供经验与教训。七分实务、三分创新,旨在总结出一套可实操的经验和创新亮点,为其他民生项目提供参考借鉴。本书稿面向读者主要为未来城市雨污混接改造及其他类似民生环保项目的施工方、管理方、政府人员及对政府民生工程感兴趣的群众。
-
北京与巴黎王小舟 著北京和巴黎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城市性质,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两者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尽管它们受到不同文化与规划理论的影响,但在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上却呈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作为古都,北京和巴黎并没有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消亡,而是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都面临着旧城更新与保护的难题,也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本书将北京和巴黎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同性和差异性,不但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全书包括城市的发展沿革及历史背景、城市总体规划及布局、城市空间形态及主要构图轴线的形成、高度控制和城市轮廓线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市区交通组织六章内容。本书适合对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空间形态及典型东西方城市发展特征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以及大专院校的城市规划、历史保护、城市设计、建筑学、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
2021年第4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杨晓春 李云 主编本书是2021年第4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成果的记录与展示。本次联合设计课程采用高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形式,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本次年度课题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系列研究为背景,湾区边界共生融合为研究主题,以深港合作的东翼节点——沙头角片区为舞台,结合城市核心区升级改造,湾区岸线开发活化与生态保护,城市更新单元开发及城市复合发展等阶段需求,进行独立观察与思考并提出相关构想及措施。本书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书籍,不同于一般毕业设计成果的简单整合与包装,而是一本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边境发展”的研究型设计教学书籍,体现了未来性、在地性和开放性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探索意义和创新价值。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规划行业人员的设计参考资料。
-
物理化学孙少瑞 何洪 主编 陈忠林 主审本书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指南》中对本课程的要求编写。其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溶液理论、化学平衡与相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电化学、胶体与表面现象。在满足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供了物理化学简史及相关研究的最新内容作为扩展阅读材料。 本书可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务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保护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为便于教学,作者特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电子课件,如有需求,可发邮件(标注书名、作者名)至jckj@cabp.com.cn索取,或到http://edu.cabplink.com下载,电话:(010)58337285。
-
雨洪韧性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与珠江三角洲实践戴伟本书在大量研读 外文献以及荷兰、美国三角洲治水规划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前期研究成果,针对珠江三角洲未来发展面临的雨洪风险,从雨洪韧性城市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实践进行研究。在理论与方法方面,探索雨洪韧性城市规划的思维特点、所追求的空间核心能力、规划在空间上的表现特征等重要理论问题;针对珠江三角洲不同的空间类型,分析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市空间以及滨水区的空间特征,提出相应空间的雨洪韧性规划策略;阐述雨洪韧性城市规划的操作原则、组织工作、技术路线、设计流程。在实践方面,基于上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从土地利用、蓝绿网络、海岸线规划等方面,探索珠江三角洲雨洪韧性规划策略;选取珠江三角洲 核心的明珠湾横沥岛作为片区的典型,从防洪和排涝角度,探索雨洪韧性规划理论在片区的应用,研究基于韧性理念的横沥岛防洪(潮)排涝规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