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城市给排水工程黄敬文 著本书是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是根据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会组织制定的城市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标准编写的。本书根据国家近期新颁布的《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50014—2006)编写,主要介绍了城市给水工程概述,设计用水量,水源及取水构筑物,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计算,给水管材、附件及附属构筑物,城市给水工程设计实例,城市排水工程概述,城市污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合流制管渠系统,排水管渠材料及附属构筑物,城市排水工程设计实例,给水排水管网技术管理等。本书以项目教学为思想,结合工程案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思路。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套PPT课件。
-
农业—自然公园规划汤西子 著小规模、分散布局是山地城市边缘区农林用地存在的普遍形式,用地固有属性与山地地域及城市边缘区域特征叠加,使其对于城市与自然系统具有较高的复合服务潜能。但因斑块规模较小,未达划入法定保护区域标准,边缘区小规模农林用地易遭到集约农业生产、城市建设行为等蚕食及环境问题转嫁,成为建设区外围的环境症结。在多部门协作以实现环境资源整体保护的管控思路下,本书针对山地城市边缘区小规模农林用地具有高服务价值却未受保护的现状,引入“农业-自然公园”概念,探索以公园建设的形式,引导边缘区小规模农林用地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从孤立式斑块保护向区域景观网络构建转变,通过用地资源化利用,实现有效保护的规划方法。从系统视角,强调边缘区小规模农林用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城市人工系统的功能及用地衔接,提高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服务品质及效能,同时提出优化现行用地管控策略及规划编制方法的可行建议。
-
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及其影响机理杨文越 著本书从国家、城市和社区三个研究尺度对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机理进行实证研究。在国家尺度上,基于统计数据对中国30个省(直辖市)交通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交通碳排放的社会经济、城市形态、交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城市尺度上,以广州为例,构建社区出行低碳指数(CTLCI)模型,分析广州市社区出行低碳指数的空间格局与差异特征,并利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其影响因素与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同时,构建出行方式可达性差异指数(MAG),对广州社区出行方式可达性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构建空间常系数回归模型和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在社区尺度上,基于广州市15个社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碳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通过构建树模型、逻辑斯特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出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最后,考虑和控制居住自选择效应,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建成环境和态度偏好对四种类型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本书试图从多地理尺度揭示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模式,指导未来的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仝小芳,卢佩霞 著《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一书是根据技术技能型市政工程及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一线施工员岗位标准,以内容求新、理论求浅、注重实用为原则,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紧密追踪行业发展、紧贴近期新行业标准、规范为核心目标编写而成。本书以典型项目任务为依托,全面介绍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建造与运维各个阶段的代表性做法,并且融入这一领域内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进展,引用靠前外经典案例,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过程技术与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袁竞峰,林翰,夏侯遐迩,谢红,黄伟 著本书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入手,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与阅读相关内容。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及意义、智慧城市建设的架构和基本模式、智慧城市建设驱动因素研究、智慧城市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智慧城市服务体系构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智慧城市中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选址布局与调度研究、基于BIM与GIS融合的智慧校园个体需求分析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本书本着宏观与微观层面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内容科学、严谨,在保证学术价值的同时,兼具研究的应用与实践价值,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指导和操作指南。本书可供从事智慧城市建设与研究的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参考书。
-
规划管理研究李东泉 著本书将规划管理作为一种组织行为,以政府规划管理职能部门及其规划实施管理的实践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组织理论与治理理论的视角开展一系列研究。首先是关于组织变迁的理论基础,然后梳理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脉络,特别强调了与外部制度环境变迁的相关性。接着分别从组织内部、组织间以及央地关系等不同角度,结合具体案例,对组织行为应对制度环境变迁的努力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分析新的发展趋势,提出治理理论下规划管理改革的应对措施。
-
天津建设年鉴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编《天津建设年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年度重点、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努力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天津建设年鉴(2019)》力求全面、科学、合理、准确、翔实记述载录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阐述科学决策、思路创新、工作实绩、重大举措,指导行业发展。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汤宇卿…(等) 著主要内容包括:地下空间概念和发展历程、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地下空间现状调查和资源评估、地下空间需求预测、地下空间规划布局、地下交通设施规划、地下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地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和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地下空间综合防灾、生态保护与环境健康、地下空间规划层次与案例、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与实施。
-
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基准技术手册刘征涛,闫振广 等 著本书是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实施中水质基准研究的部分成果总结,主要介绍了流域水体优控污染物的筛选方法、水质基准受试生物筛选、保护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技术、保护河口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技术、保护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技术、水生态基准技术、沉积物基准技术、水质基准向水质标准转化技术等内容,体现了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水专项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针对性,可供从事环境基准研究、水环境评价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水资源与水文学及相关专业师生查阅。
-
绿色生长的城市吴敏,马明 著《绿色生长的城市: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建构与空间形态优化》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以“城-绿”协同发展与空间特色塑造为目标,以“生态融城”理念及路径架构为前提,探索一种从城市非建设用地空间的科学化、系统化配置入手,引导建设用地空间的良好结构与形态,建立新型城乡空间增长模式,并终实现生态化与城镇化的和谐统一。首先,基于自然生态演进与城市生长之规律,倡导一种生态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全新理念——“生态融城”理念;其次,分析生态与城市两者生长、演进的空间关系与协同、联动的效能机制,提出以“空间”为手段,“效能”为目标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建构的一套技术方法;第三,探索生态空间与城市内、外部空间形态的关联,提出通过生态空间体系的建构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特色化和生态环境大格局优化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