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健康住宅解析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编著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1999年开始研究住宅的健康性,并牵头主编了《健康住宅评价标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在健康住宅领域有着丰厚的技术积累。健康住宅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版《健康住宅解析》,将健康住宅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作回顾和总结,以推广健康住宅,共筑健康中国梦。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在全国44个城市,开展了66项健康住宅创新实践项目,建设面积近3000万平米。
-
物理化学孙少瑞 何洪 主编 陈忠林 主审本书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指南》中对本课程的要求编写。其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溶液理论、化学平衡与相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电化学、胶体与表面现象。在满足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供了物理化学简史及相关研究的最新内容作为扩展阅读材料。 本书可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务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保护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为便于教学,作者特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电子课件,如有需求,可发邮件(标注书名、作者名)至jckj@cabp.com.cn索取,或到http://edu.cabplink.com下载,电话:(010)58337285。
-
BIM算量软件应用主编 黄臣臣 陆军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及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并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新规范、新标准编写而成。本书结合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课程的特点,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将“案例教学法”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特色。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教师如需教学课件,可通过以下方式索取:邮箱350441803@qq.com,电话01058337222。
-
水泥智造闪耀黑海之滨张思才 著为深入贯彻“”倡议,落实关于“推动共建‘’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重要指示精神结我国“走出去”的工程建设企业的优选验,传播优秀建筑文化,为更多的工程建设提供借鉴,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共同发起,征集、遴选获得过“詹天佑奖”“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金奖”的“”沿线已建成的优秀工程,组织编写《“”上的中国建造丛书》。 《水泥智造闪耀黑海之滨——保加利亚Devnya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一书,主要是对中材建设有限公司保加利亚代夫尼亚水泥厂4000t/d熟料生产线建设过程的一结,也寄希望于与业内同行分享这个项目验,共同探讨中国公司如何在欧洲这样一个环境下完成一个高标准要求的水泥建设项目。 全书共四个篇章,主要讲述项目的背景、项目的相关信息、项目的实施况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智慧”解决的措施等结了在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我们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能对同行业的读者有所帮助,有机会共同探讨“”建设成就,畅谈“”建设故事。
-
城市区域灾害防御理论与技术郭小东 等《城市区域灾害防御理论与技术》着眼于城市区域这一特定的承灾体,针对风险程度高、灾害后果严重的地震、火灾、洪灾等典型灾害,向读者介绍灾害防御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本书遵循评估、规划、处置的灾害应对逻辑,围绕工程防灾、规划防灾和管理防灾三个方面,首先阐述了城市区域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单灾种专项防灾规划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最后从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化技术应用和韧性提升等方面提出防灾对策。本书内容基于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城市防灾多灾种、多手段、全过程的特点,可为本行业领域和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高校师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
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刘中民 周丹 主编本书着重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及相关应急救援。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主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城市灾难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厘清城市灾难医学的定义和内涵,同时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的管理体系、物资储备和装备管理,以及救援队伍建设。下篇重点阐述了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技术与策略,内容涵盖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不同灾难情境下救援的技术与对策、灾难逃生与自救的基本方法、危重伤员的诊断与处置,以及灾难医学的心理救援。本书主题清晰、结构分明。
-
城市建设灾害防御技术应用于文 等本书整理归纳了近年来典型灾害防御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旨在通过典型案例向读者介绍城市建设领域灾害防御相关技术的具体应用。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本书内容分为建筑工程灾害防御技术应用、城市区域灾害防御技术应用和灾害防御信息化技术应用三部分。建筑工程灾害防御技术应用介绍特殊消防设计、超高层建筑抗风研究、结构加固改造等技术在一些代表性工程中的应用;城市区域灾害防御技术应用介绍综合防灾规划、消防规划、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以及城市洪涝动态模拟的方法、系统和案例;灾害防御信息化技术应用介绍城市安全韧性影响评价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决策系统、大震巨灾仿真模拟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系统应用等内容。
-
海岸带空间规划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侯雷,周培 著本书分基础篇、实践篇和提升篇,共18章,主要归纳总结了我院在厦门市海岸带空间规划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海岸带空间的管理提供参考。基础篇共4章,从相关定义出发,阐释了现行的海岸带管理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外典型国家的海岸带空间规划的经验,剖析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对海岸带空间管理的整体情况做出了分析。实践篇共10章,梳理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我院在海岸带空间规划管理方面的代表性实践内容,是我国对海岸带空间规划的管理思路和技术方法转变提升的缩影,是我院先行探索的主要体现。包括无居民海岛控制性详细规划、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岸线利用规划、岸线景观设计、海域整治利用、游艇码头规划布局、滨海公共空间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海岸带空间规划、海岸带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提升篇共4章,主要面向管理需求,基于我院数十年的海岸带空间规划实践,响应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工作的要求,对海岸带空间规划体系、详细规划编制和用途管制,针对性地进行了思考,从管理实操的角度给出了具体内容,以供广大管理、规划以及相关人员参考。
-
成都社区微更新探索与实践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著一座城市的美誉度,不仅体现在它的高度,更应体现在它的温度。社区,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是人们感受城市温度的最佳尺度。从市民生活的普遍规律看,大部分市民基本生活需求主要集中在以居住地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生活圈内;从城市工作的一般规律看,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最终还是需要在微观单元中予以落实;从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来看,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家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论从何种视角观察,社区对于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天府之国”成都来说,追求安逸、享受巴适(四川方言,意为舒适)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社区仿佛就是这座城市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核心吸引。2017年,成都市召开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同时,成都率先在市和区(市)县两级党委序列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将社区工作上升成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工作,社区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可见一斑。在此之后,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为代表的规划先行,以《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为代表的法治保障,以《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为代表的政策支撑,都表明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已经起势成型。当这项工作步入“深水区”“无人区”后,叠加成都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精细治理需求,如何促成更多“发展带动治理、治理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催生更多发生在居民身边可感可及的积极变化,成为若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时代命题下,成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充分结合,探索出城市更新与社区发展治理融合推进的实践路径。在这项独具特色的成都实践中,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手段的空间治理和以社区发展治理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治理耦合驱动、相融共促。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出发点、在社区发展中“以事聚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载体,“聚人成事”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一个城市有机更新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良性循环就此建立。落实到成都大大小小的社区,这项工作的名称就是这本书的主题——社区微更新。近年来,成都市为大力推动社区微更新活动的系统开展与落地,做了不少努力。大力推动社区规划师制度、增设社区规划设计专项经费、对优秀的社区品质提升项目给予奖励等举措,促使成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实践。2019年,社区微更新专项行动出台,更加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微更新的热情,一年一度的社区微更新创意项目竞赛活动吸引全市大量社区参与,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市3039个城乡社区在居民“家门口”打造实施了4140个社区微更新项目,其中市级示范项目1035个,新都新桂东社区微更新项目已被纳入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缔造示范点。社区微更新已成为社区居民备受欢迎和肯定的民生工程,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社区居民满意度达98%,中央、省、市等多家媒体,对成都经验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基本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目前,成都市社区微更新的实践犹如星星之火,其覆盖广度、项目实施质量、社会参与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书则是通过总结成都社区微更新的实践经验,凝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后续全市乃至全国社区微更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
织补·增效冯姗姗,李玲本书共包括6章。第1章阐述了研究背景及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困境。第2章厘清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的内涵及韧性特征,从目标、策略及路径构建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的逻辑框架及技术路线。第3章论证了存量空间增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的潜力及价值。第4章从城市尺度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的需求,并整合城市需求与场地属性进行徐州市绿色基础设施增绿选址的实证研究。第5章阐述了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诉求,以徐州市鼓楼区为例,进行了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提升的绿色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研究。第6章从建筑与绿化复合角度识别绿色基础设施存量空间类型,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与绿化复合技术要点及规划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