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大城市卫星城研究王圣学 主编《大城市卫星城研究》探讨了在我国城市化迅速推进的条件下,我国飞速发展的大城市,特别是那些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卫星城的开发机制、建设模式、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发展理论、人口城市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有机更新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公共行政理论的指导下,将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交通学、人居环境学、房地产经济学和建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分析卫星城开发建设和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此外,《大城市卫星城研究》还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就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疏解老城过多的压力、促进城市郊区快速发展、和谐的居住区空间环境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理想空间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本社 编本书是关于介绍“都江堰灾后重建概念规划”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千年古都的新生——法国AREP公司都江堰重建规划研究;以水绘城,青城下山——美国威尔考特建筑事务所、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方舟城”方案;显山、亮水、秀城、融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方案等内容。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0周年院庆论文集曾宪川,王如荔,马向明 著2008年的金秋,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50周年院庆。正值此时,出版这本论文集,对此我表示祝贺,并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喜悦。城市的发展,是时代脉搏的真实写照;而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蓝图,也必然留下时代发展的深深烙印。这本论文集,既是理论的总结,更是历史的记录。
-
破茧兴城达世斯 著 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静安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编新时代的召唤、向危棚简屋宣战、成套率改造的“非常”之战、“新一轮改造”的新跃升、在“国际静安”的引领下、“决胜数里之内”的两次国际研讨会等。
-
城市建设测量陈秀忠 编《城市建设测量》是研究和解决城市建设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阶段进行测量所遇到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全书共分10章,第1~3章为规划阶段的测量工作,包括城市控制测量、定线和拨地测量;第4~5章为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包括地形图修测、专用地形图测绘、线路测量;第6~8章为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测量、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第9章为运营管理中的竣工测量;第10章为建筑物变形观测。《城市建设测量》可作为高等院校测绘工程、道路桥梁、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沿海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模式刘盛和 等著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空问重组”(批准号40101010)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与对策研究”(KZCX2-SW-318)之第三课题“半城市化地区空间结构重组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56)的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进一步修改加工而成的。全书以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采用GIS空间形态、聚类分析、信息图谱、统计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与文献综述、实地调研、政治经济学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技术路线,对我国东部沿海的北京市、长江三角洲(上海市和绍兴市)和珠江三角洲等典型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及动力机制进行了案例研究,旨在:①探寻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模式及分异规律;②剖析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主导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③分析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资源环境效应;④提出合理调控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对策与建议。
-
跨越如虹厦门市档案局 编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世界进入“中国时刻”。一种难抑的激情与喜悦始终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就在这个时候,厦门市档案局的同志们送来了这本《势如虹新跨越——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纪实》画册的大样。细细翻阅,浮想联翩,思潮涌动,我想,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蕴含的内涵不正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吗?把我市近年来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图片汇集成册,真实反映和形象记录我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参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建设,体现我市跨越发展的宏大气势、强劲态势和良好趋势,对于我们总结工作经验,又好又快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赵勇 著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小城镇、村落,它们是区域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物化档案,记录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宝贵的遗产。但是在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少历史文化村镇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对历史建筑、空间结构布局和文化脉络的科学保护,不同程度地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造成破坏,有的造成了建设性破坏,有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继续蔓延,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10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务院2008年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这些均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围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命名公布,全面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任务。 历史文化村镇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从20世纪以来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关注和保护研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先后出台了《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决议》和《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等一系列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陆续将34处村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经过近30年各地学者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规划学、建筑学和地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但目前研究大都以定性描述为主,且研究内容多限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案例也缺乏覆盖较广范围地域之间的比较和综合,运用系统综合的观点和定量化的方法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成果仍较少见。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系统研究分类、评价、预警、保护规划等理论与方法无疑将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项较为前沿的学术课题。 赵勇博士于2002年考入南京大学随我攻读博士学位,主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价体系和保护规划问题的研究,并和我一起主持完成了建设部的多项研究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更多的是共同学习、一起研究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价、保护等理论和应用问题。赵勇博士2005年如期获得学位,并在2006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依然坚持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方向,并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这些年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良好精神,发表了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领域已积累了较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
森林都市EGEC(日)奥野翔 编著,姜忠莲,李贺谦 译该书虽为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书籍,然而其以森林为中心营造城市的设想和理念,通过在世界各地的实践已经得以实现,森林与人类通过现代城市的营造而得以和谐共存的思想更接近于哲学。这也是德汇华泰公司和此书的翻译者极力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本书是一部生态城市建设的畅想曲,该书从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下带来的一系列都市问题,试图“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与自然环境愉快共存的新型都市”。全书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线,并结合实证,提出了城市开发建设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且为之进行了详细的勾勒和展示。希望借助中文版的出版,让国内更多的人, 特别是关注环保,关注我们的居住环境的建筑设计师们及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官员们读到它。
-
超越石油的城市吴志强 编《超越石油的城市》通过对超越石油的城市国际联合研究作品的选取与归类,阐述了当今国际主流规划院校师生对可持续设计,特别是城市节能设计的探索。全书主体部分包括7个部分,分别为:前言;全球城市共同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城市节能发展理念及趋势;城市节能系统构思;城市节能技术,理念案例;系统案例和技术案例。本书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学者、从业人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