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共创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未来·家园之城市共创”组委会 著两个月筹备、五十家单位、上百个项目、十五天展期、十余场活动、近千人次线下参观、数百条观众留言、十余家媒体采访报道、两万人次线上浏览量……第一届城市建筑双年展——2021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共创”主题展,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展览完满收官之后不久,本书随之孕育成熟并如愿面世。书中不仅呈现了规划人严谨而系统的专业禀赋,更展示了公众富有情感及创见的城市憧憬。作为北京首届城市建筑双年展“城市共创”展的总结与回顾,本书以“共创”的视角看待规划研究与试点实践,以“共创”的理念吸纳来自公众的意见与愿景,意欲促进城市规划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成为公众参与的又一次深度探索。 本书编辑出版得到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等政府机构、行业团体和社会组织的鼎力支持。感谢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的学术指导,感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弘都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规划展览馆的倾力合作,感谢二十一人策展团队和十六人学术团队的精心策划,感谢超过五十家规划单位、公益组织、科创与媒体机构的热情付出。希望本书开启的“城市共创”话题,源远流长, 恒久永续。
-
政府驱动型空间开发的中国实践汪劲柏 著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驱动地区开发的实践及演变,用“政策区”理论概括其发展模式,解释其形成机制,辨析实践中的逻辑悖论,最后从价值循环的视角提出优化策略。本书以我国建国以来的大型片区开发为研究对象,以对改革开放前后的片区开发的全视野考察为研究切入点。在相关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层次的分析框架,又在纵览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大型地区开发的基础上选择三类不同时期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最终对我国发展型政府的“一而贯之”的发展模式作出一般概括,并展开理论解释,探讨优化性的新机制设计。本书由两个篇章共计9个章节构成。其中第1章为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研究的主要思路与内容;第2、3章为上篇,主要内容是建国以来八轮代表性的政府驱动片区开发实践纵览,以及结合相关理论推演和提出“政策区”模式的中国情境解释框架;第4、5、6、7、8章节为下篇,是不同时期代表性案例解读,以及对国际典型案例的借鉴研究,对计划经济、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案例做出实践分析和逻辑解读;最后第9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展望。
-
城市更新行动 新时代的城市建设模式王富海 著本书立足于城市更新行动到底是狭义城市更新的“加强版”,还是城市更新的“升级版”,抑或是中国城市建设方式的“2.0版本”这一核心问题,本着先“正名”才能后“顺行”的初衷,从溯源、模式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对城市更新行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专业辨析,并就有关机制建设提出了设想和政策建议。 在溯源篇中,本书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进行了深刻解读,指出城市更新行动应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大政方针相结合,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指导城市工作。 在模式篇中,本书提出,面对从增量到存量的时代切换,城市应当审视过去的发展模式,摆脱土地金融的“路径依赖”,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将目光从建设转向运营,通过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的转型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方法篇中,本书作者结合自身在规划行业的多年经验和感悟,提出建立城市更新行动项目的全周期动态管理的循环工作机制,将重心下沉,探索一种市区两级啮合联动的“齿轮式”操作模式,使得城市更新行动逐步演变为推动中国城市渐进改善的行动。
-
城垣杯 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2021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等 著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新时期城市存量发展下盘活用地、推动城市更新、科学规范城市发展模式等对城市量化研究在规划行业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首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极大地调动了城市研究领域学者们的积极性,对我国城乡规划量化研究工作的深入探索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2018年2月——5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将持续开展第二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 规划决策支持是指在城乡规划工作中,为达到科学准确与高效处理复杂问题的目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规划问题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估与模拟预测,并从多方案中选择或综合*优方案的过程。本次大赛旨在动员国内外致力于城市量化研究的专业学者,运用国际最先进的城乡规划理念方法,从我国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采用规划决策支持模型技术,利用各方数据资源(如政务数据、开放数据、大数据等),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现状、总结发展规律、模拟发展趋势以及预测未来场景等。大赛鼓励学者们基于自身对城乡规划的理解,应用交叉学科技术,从理论方法、技术支撑、成果展现等方面进行开拓创新,为推动规划决策支持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的深入结合,提高我国城乡规划量化研究的综合实力,贡献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
北京老旧小区更新研究黄鹤,钱嘉宏,刘欣葵,张璐 著在北京当前减量发展、既有存量住宅小区成为承载城市居住主体的背景下,面对量大面广、建造时代不一、基础设施不同、居住状态复杂的老旧小区,如何能统筹推进治理更新,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绿色低碳、激发城市活力,如何能够保证老旧小区中的居民安居乐业,是全社会长期面临的任务。本书依托北京老旧小区更新的大量实践,系统梳理了北京住区发展的历程,从历史演进的脉络中研究老旧小区更新的需要与特征,并侧重老旧小区的物质环境更新,对其构成进行了分类梳理,辅以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本书采用了技术指引加实践案例的编写方式,配合以大量的图片、照片,使得老旧小区更新中的众多工作得以生动呈现。
-
可持续的智慧[瑞典] 乔纳森·梅茨格,艾米·雷德·奥尔松 著,刘溪 等 译本书讲述了斯德哥尔摩环境发展的历史概况,讨论了斯德哥尔摩实践背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一些跨学科主题,介绍了斯德哥尔摩独特地位背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这些研究可以输出到其他地方和环境中。当然,瑞典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念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搬到中国的土壤中,但是仍然希望这本书能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向中国的城市规划从业者介绍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城市发展实践,加深他们对斯德哥尔摩城市规划背景和语境的理解。 在“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等发展理念此起彼落的今天,瑞典人百年如一日的“可持续城市”理念不免显得落伍。然而瑞典人在关注细节、小处着手的同时,始终坚持从大处着眼,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制度设计为纲,既保持了政府的引导作用,也注重激发全民的可持续意识,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欧洲“zui环保” 的城市。 本书以斯德哥尔摩为例,探讨了可持续城市环境发展和规划的核心问题。选材并不囿于具体的技术或某一方面的政策,而是为读者深入细致的描绘了一幅涵盖城市规划和建筑、交通规划、土地使用监管、建筑、废物管理、区域开发、水管理和基础设施工程等交叉领域如何通力协作的图景
-
变革与创新 中规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优秀规划设计作品集Ⅱ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著本书汇集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自创建以来,业务主创团队完成的微观层面优秀规划设计作品。内容涉及的领域包括:城市更新、城市双修,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计划分为更新、保护、设计三个篇章,全方位展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微观规划与设计层面进行的探索。这些规划设计作品代表着公司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积极开拓进、谋求创新发展的最gao水准。作品集对当前我国规划行业所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解决方案,可为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岗位从业人员提供第一手的技术资料,从而为他们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
公园城市陈强,李涛 等 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大城市病……这些问题引发人们思考应该如何处理人类生存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我们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强调了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性,明确了城市发展的预期。本书梳理了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方法与近年来的优秀案例,内容涵盖城市生态、人性化设计、城市更新、海绵城市、韧性景观等理论探索,以及大型公园、滨水绿道、街头游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案例,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代城市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适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以及对城市公园和城市生态建设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复杂城市系统中的规划原理赖世刚 著城市是不折不扣的复杂系统,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城市理论革新的一个契机。运用复杂理论研究当今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城市科学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有效的理论基础,更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视角。 本书不仅是移植国外相关理论,主要贡献在于整合城市复杂理论及城市规划理论,解析了规划行为与城市复杂性不可分的关系。本书研究内容的本土原创性使得本书十分适合国内规划情境的应用,是城市规划科学中重要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读物。
-
中规智库年度报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著本书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1—2022年度“中规智库”建设的成果集萃,分为高端对话篇、重大发布篇、主题观点篇、政策解读篇、建言献策篇、研发创新篇和书苑概览篇七个篇章,集中展示了中规院在新型城镇化、区域战略、城市更新、绿色低碳、韧性城市、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50余篇。本书适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感兴趣的专业人员和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