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宁夏空间规划研究马海龙 著《宁夏空间规划研究》以国家空间规划试点省(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的任务需求分析、编制体系建立、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规划成果验证与适用性评价、经验模式总结等内容为重点,在介绍宁夏空间规划主要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省域空间规划的规划对象与规划范围确定的一般方法、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集成创新的构成要素和融合手段,以及以县为单元,省(区)—市—县三级空间规划体系协调分工的主要模式、空间规划成果实施和开展空间治理的管控机制与政策设计等相关问题。
-
城市集聚混合型既有住区的有机·互融更新张祥智 著城市更新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我国,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外延扩展与内涵发展并重的新阶段,大规模城市更新运动方兴未艾。然而,在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也蕴藏着城市文脉断裂、社会网络遭到破坏、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明显、低收入群体边缘化等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城市居住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集聚混合型既有住区的“有机·互融”更新》借鉴混合社区的理论,在现状问题分析及混合社区理论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集聚混合型既有住区的更新发展问题,提出了“有机·互融”更新的新思路,重点从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互动的角度阐述了既有住区物质形态和社会形态更新策略。
-
纸建筑坂茂 著在《纸建筑——建筑师能为社会做什么?》一书中,建筑师坂茂详细剖析他20余年来用纸作为建筑材料的历程和心得。 讲述自己的建筑理念,用纸作为建筑材料的经典案例,以及自己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坂茂博士通过他高超的建筑技艺为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了志愿服务,他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坂茂的纸管屋设计履行了一个建筑师平凡的义务,却为灾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平凡的变化。他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探索材料可能性、在灾后建设中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也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向人们说明:建筑师可以做到的,远远比一张图纸的完成、一座建筑的完工更多、更有意义。
-
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原理刘茂,李迪 著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包括两种基本的规划,即针对城市事故灾难的安全规划和针对城市自然灾害的防灾规划,以及这两种规划的基本原理是风险分析原理。 《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城市风险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事故风险、灾害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案例及计算模拟;风险可接受水平与规划目标的关系;城市安全规划选址、布局及规划决策;城市防灾规划准备、分析、编制规划、城市防灾对策措施、实施与更新等。 本书适用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与设计、防灾减灾、市政工程、消防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作为教材和参考书,也可用于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政府、企业管理者参考。
-
槙文彦的建筑哲学[日] 槙文彦,松隈洋 著;赵春水 译《槙文彦的建筑哲学——关于城市与建筑的思考》介绍了槙文彦关于城市与建筑的一些思考,梳理了槙文彦50余年的建筑历程。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槙文彦本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建筑师们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对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槙文彦一生致力于发展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以精细的手法使建筑表现出理性的思维。槙文彦对建筑和城市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他采用散文式的构造方法,赋予建筑更多层次的内涵。他主张开放性的结构,以极强的适应性满足时代变迁的要求,同时他十分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极力为建筑物赋予人性和文化的特征。
-
寻觅建筑之道侯幼彬,李婉贞 著本书是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美学家侯幼彬先生的口述自传,历时三年,由侯先生的夫人李婉贞老师协助整理。书中,侯先生回顾了自己家族故事,他的求学、研究、交友、治学、写作等方面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历程,充满感情地回忆了在烽火连天的战争时代,在动荡不安的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他所亲历的亲情、友情、爱情等辛酸却美好的回忆,书中的后半部,他还对他重要的两部学术著作:《中国建筑美学》与《中国建筑之道》进行了简要的导读梳理。全书文风严谨,笔触优美,文字之间洋溢着一位世纪学者内心平和却又坚如磐石的力量,读来使人动容。
-
向德国城市学习易鑫,[德] 克劳斯·昆兹曼(Klaus R.Kunzmann) 等 著《向德国城市学习:德国在空间发展中的挑战与对策》对德国在城市与空间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相应策略进行了总结,为中国的规划学者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和信息。在各个篇章中,作者结合不同城市与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尽地描述。从德国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如果城市和空间规划希望保障并改善所有居民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在总体上把握经济、生态、社会乃至文化层面的挑战,并采取整合性的策略来引导城市和区域发展。《向德国城市学习:德国在空间发展中的挑战与对策》旨在揭示德国在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多元合作框架下所采取的空间规划实践,精心设计的制度和政策在空间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促使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实现了共同协调发展,使德国形成了平衡发展的基本空间格局。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主办 著;顾朝林 主编 编本辑主题为“新时期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研究”,分为“特约专稿”“国际快线”“空间规划争鸣”“乡村规划动态”“规划研究方法”“平等规划探索”“规划史”七个栏目,共18篇文章。文章主要围绕国家三大空间发展战略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预先展现了2035年国家城镇体系发展蓝图,建设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设想,特别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和建设标准。本辑也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多规合一”等一系列新成果展现规划发展新动向;从县域、镇域、乡域、村域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草案)突出系统化、规范化推动美丽中国乡村发展的新进展;从生态产业园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绿色产业体系、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传达新时代绿色发展、公平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新探索;同时,本辑还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创新研究以及上海、武汉等案例研究,为城乡规划方法创新提供新成果。
-
广场工程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万敏 著本书以工程景观学为立足,总结了广场规划设计的功能、类型、价值、特征、景观营造等基础理论;结合工程景观学体系,提出了广场市政工程景观概念、内涵及其分类构成,并围绕广场工程景观的视觉识别系统、类型学规划设计方法、乡土营造系统、文化系统等规划设计理论,结合笔者主持的城市中心广场6个案例、地域文化广场5个案例、主题广场3个案例、乡土广场5个案例、乡村广场4个案例等的规划设计实践,阐述了上述广场设计与工程景观结合的规划设计构思、原理与方法。
-
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报告·2017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著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建筑节能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京津冀三地陆续出台了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奖励办法,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无论是超低能耗建筑政策标准的制定,还是项目建设的规模,都处在全国领先地位。此次出版的《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报告(2017)》,是广泛征集专家技术文章和工程案例等结集汇编而成的。该报告立足于京津冀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现状,解读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分享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和示范工程实践经验,旨在助力超低能耗建筑质量提升,对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