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科技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宋泓明 著科技园区在全球蓬勃发展,已成为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本书在系统分析科技园区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著名科技园区基本情况、管理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成果孵化、投融资模式、智慧园区建设、产城融合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和研究,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系列政策建议,促进科技园区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本书适合从事科技园区、城市建设管理的政府、园区管委会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产业经济研究、城市规划研究方面的学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
城市空间扩张度量、决定因素与边界管控研究谭荣辉 著《城市空间扩张度量、决定因素与边界管控研究》针对当前城市扩张测度指标体系多聚焦于城市尺度而不能较好测度城市群尺度城市扩张问题,从规模、密度、形态等13个维度构建了面向城市和城市群两个层次的多维度城市扩张测度指标体系,并对武汉城市圈和武汉市的城市扩张进行了多维测度。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证实了高铁建设与城市用地扩张的因果关系,考察了高铁建设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总体影响,同时区分高铁站开通(高铁从无到有)、高铁站点数量和高铁线路数量对区域城市用地面积的影响,并基于各城市区位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高铁对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差异。然后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在5千米格网和10千米格网的不同尺度上构建了城市空间扩张的空间驱动因子回归模型。最后利用博弈论分析了中国当前土地开发过程中政府、农民和开发商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并将这种博弈结果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进行空间化显示,构建了基于城市扩张主体之间动态博弈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的城市扩张模拟模型和基于主体之间静态博弈与城市居民住宅选择行为相结合的城市扩张模拟模型,对未来武汉市中心城区、武汉市江夏区的城市扩张进行了模拟,并划定了相应的城市增长弹性边界。
-
规划的变革中电光谷 著产业园的规划一直贯穿在产业园开发的各个阶段,本书着重介绍产业园区规划的总体规划思路,对产业进行定位分析,并以此对后续的运作模式、产业生态构建、产业更新、产业新城、招商策略和增值服务进行全面阐述。
-
体验城市[美] 马克·赫特 著,叶齐茂,倪晓晖 译《体验城市(原著第3版)》是一本供学习内容涉及城市事务的本科生使用的教科书,反映了赫特在城市社会学领域的学术兴趣,从中我们看到他对体验城市生活的那份始终不渝的热情。赫特的学术基础是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术基础帮助赫特了解和评价城市结构和进程的多样性,了解和评价这些城市结构和过程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当然,赫特把芝加哥学派的传统与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结合了起来,同时从政治经济学观点对城市环境下的社会组织、社会变化、分层和权力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考察。于是,赫特又把芝加哥学派的传统与这种考察结合了起来。因此,赫特的《体验城市(原著第3版)》扩大了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全新的第三版增加了一个城市生活的全球观点和视觉表达,这是此类图书中没有的。
-
安全发展城市建设与评价贺佑国 编《安全发展城市建设与评价》在研究安全发展城市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安全发展城市理论。通过介绍国外韧性城市建设进展,总结国外韧性城市建设经验;通过梳理我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进展,总结我国试点城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经验,并与其他创建活动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目标、原则、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流程和管理措施。通过构建安全发展综合指数模型,提出城市安全发展综合指数测评方法。
-
智慧建筑杜明芳 著本书以当今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宏观背景,以我国“智能+”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建筑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互联网+、5G、IPv6等相关国家政策为重要依据,以基础理论、业务知识、战略规划高度融合的视角及多重思维,探索“智慧建筑”这一崭新命题及建筑业“智能+”转型升级之路。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建筑、建筑工业互联网、建筑能源互联网、建筑信息模型(BIM)、绿色建筑、智慧管网(廊)、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希望能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能为正在探索中前进的“智能+”及智慧城市提供技术参考与决策支持,同时也能给政府、企业及广大智慧建筑、智慧城市领域从业者带来启发。
-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北京案例详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著北京市的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早。“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了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实施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 “十二五”期间,开始实施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实行电耗限额年度考核,激发节能改造内生动力;“十三五”期间,公共建筑节能更上新台阶,北京市被确定为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出台市级财政奖励政策,市场热情被点燃,工作蓬勃开展,成效显著。本书在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系列实践中,选择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凝练,选取13个典型项目,对其节能绿色化改造进行详细剖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对开展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的“时代意义”进行论述,介绍公共建筑基本情况、公共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实施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第二章,系统介绍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的“制度设计”,从法律法规约束、财政资金激励、技术标准规范、绿色金融扶持、相关产业配套、责任目标考核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第三章,按照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组织实施流程进行梳理,从能耗统计、能耗诊断到限额管理,再到实施节能改造及绿色化改造,并对典型区的属地管理经验进行了介绍。第四章,主要对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技术体系进行分析,对围护结构节能改造、采暖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绿色化综合改造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详细论述。第五章,在对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项目总体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选取13个典型项目,对其改造实践进行剖析,包括项目概况、能耗信息及诊断情况、改造技术路线、改造组织模式、节能减排及经济环境效益、经验教训等。第六章,对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使建筑节能领域工作者,兄弟省市建筑节能主管部门,各公共建筑产权单位、使用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及广大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工作,从而对深入做好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
水城共融刘伟毅 著本书重点以武汉城市滨水缓冲区为研究对象,从城乡规划学的视角,以城市再生、低影响开发、生态基础设施等理论为指导,探索了城市滨水缓冲区的划定方法和空间调控策略。依据拟定的研究目标,对城市滨水缓冲区的相关理论及实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梳理,为研究奠定基础;以历史地图、遥感影像图为基础,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了城市滨水缓冲区动态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田野调查、数理统计和集对分析模型,重点对武汉典型滨水缓冲区(东湖、沙湖、南湖、墨水湖、野芷湖、龙阳湖)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河湖水系、滨水用地的现状特征,识别出滨水缓冲区的主要问题。
-
更新城市邓刚,沈禾,董怡嘉,水石设计 著书籍记录了水石设计多年来的城市再生实践,以四个国内著名项目为线索,展现水石设计多年来旧建筑改造和存量升级的思考,也希望在行业内传达出我们的设计理念。
-
发现设计代阳 著本书针对当今城市风貌趋同和城市活力匮乏的通病,以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切入点,解读城市空间活力的提升策略。选取城市空间活力问题比较突出的寒冷地区,针对这一特殊地域展开对城市空间优化设计和活力提升策略的阐述,并将理论研究与大量的国内外实际案例相结合,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期望城市空间活力问题能够引起有关政府、专家和同行的更多关注。 本书适合于建筑、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人员,对于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和研究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