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顾朝林 编“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系列图书自2008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十个年头。此为该系列图书“十年回眸经典集萃(三)”,本辑主要包括“中国城镇化”“城市住房研究”“乡村保护与规划”“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四个栏目,共15篇文章。
-
交互城市主义实践和思考刘廷杰 著当今的城市、景观或建筑营造活动已无法互相切割,作为单一学科的它们已主动或被动地融合在其他学科之中。传统的学科分工和工作界面凝聚成为一个“环境”或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场地及地表”的概念。作者围绕“交互城市主义”的命题,呈现城市、景观、建筑等多方向跨学科的思考和实践。精选的案例配以翔实的图文介绍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
-
景观实录尼克·卢森让 著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居民对生存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式下,城市景观环境更新日益成为一种社会热点。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环境改造是一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有鉴于此,本书以城市景观更新与改造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 希望以此寻求以景观环境更新带动城市更新发展的策略。
-
无为与有为笹原克 著;赵昕 译浅田孝(Takashi Asada, 1921—1990年),日本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新陈代谢运动的核心人物,提出“环境发展论”,开创了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规划设计。浅田孝在丹下健三研究室的一系列项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参与的项目包括南极昭和基地、横滨市规划、濑户大桥、孩童之国等。他还筹办了1960年东京世界设计大会、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和1975年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本书收录了浅田孝的照片、草图和文稿等珍贵资料,从不同的视点全面介绍了浅田孝的思想与工作。
-
设计革命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 著;陈霜 译本书初版于1969年问世,是巴克敏斯特·富勒zui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个人世界观的精彩集成。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小书里,富勒深入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严峻考验,努力寻求为避免人类消亡而应该奉行的基本原则。人类如何才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繁衍下去?自动化生产对人类的个体化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如何能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实现人类潜力,让全球贫困终结于今天这一代人?富勒对“专业化”提出质疑,他呼吁发动一场创新设计革命,并对人类如何驾驶“地球号太空船”飞向可持续未来,提出了建议。
-
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同济大学 编《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套装上下册)/2017执业资格考试丛书》根据新发布的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对前版与新修汀规范不符之处进行了调整。《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套装上下册)/2017执业资格考试丛书》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教学和自学复习的特点,既注意突出重点,又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尽量简明扼要,说理清晰,并附有模拟试题。
-
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规范暂缺作者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和修改,*后审查定稿。其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 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应急功能区;5 应急交通;6 应急设施;7绿化。 本规范可供建筑设计及其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
城市导向标准应用指南张欢,潘洋 编城市导向标准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是衡量城市中人与环境信息交互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城市导向系统指引方向,传递信息,它使城市的环境状况与功能,能够快速、详细、准确的被人们所认知,为人们提供便利、舒适、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城市导向标准应用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导向标准发展、城市导向标准应用、城市导向标准化管理三部分,通过对城市导向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力求全面、通俗解读我国城市导向标准体系,为标准的有效应用提供帮助,同时为该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样本。
-
巴黎[美] 若昂·德让 著;赵进生 译到底是什么令巴黎从众多中世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座现代意义上的伟大城市?若昂?德让在本书中为我们逐一介绍了巴黎城市建设的各项发明,包括桥梁上的观景平台、林荫大道等首次出现的现代基础设施,还有城市照明、公共交通、时尚购物等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
-
非常绿建 动态建筑张军杰 著本书是“非常绿建”系列图书的第yi本,“非常绿建”系列图书是对绿色建筑进行归纳细分、并搜集全球范围内优秀的绿色建筑项类代表进行整理出版的系列图书,本书对绿色建筑的一种类向——动态建筑的概念进行归纳并阐释,并搜集整理了全球范围内的四十三个动态建筑的代表案例进行展示。本书所阐述的绿色建筑,是主流绿建之外、采用特殊手段,或因本身的特殊功能要求而必须达到生态环保目的的建筑,就可以称为非主流绿建。它们要么包含着对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全局的前沿思考和方法探索,要么包含着对主流的反思与批判,抑或着力于用建筑设计手段解决绿建某一方面的问题,有的还在探索在特殊的环境和功能前提下采用非常规的理念和手段来解决生态问题,更有用朴素的本土民间智慧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态问题的尝试,还包括通过跨界嫁接来实现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但不管哪一类都反映出建筑学意义上的本质思考。这些建筑量大面广,但往往被社会和学术界忽视,很少出现在讨论话语中。编著者也尽量回避那些已经被大量报道、时常出现在媒体上的案例,而是刻意搜集那些不为人熟知和关注的高品质作品,作为主流之外的一种补充,或许这样可以让这套丛书更具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