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中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周剑云,戚冬瑾 编著城市规划是一个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这个领域涵盖了人类的大部分知识。而城市规划法规则是这个领域中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要求,涉及城市规划科学的基本知识。在城市规划法规研究方面,目前仍然停留在法规文件的汇编阶段,庞杂、分散、独立和不易掌握。本书的主要目标是进行体系化的研究,以“法”为纲,梳理出法规文件的纵向经度;以“城市”为对象,析出法规中内在的、以学科关联为特征的横向纬度,将分散的、独立的法规文件构建为一个知识整体。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化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城市规划法规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探索法规文件的内在联系,发现其中的问题与矛盾,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城市法规体系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本书适用于参加规划师考试的复习,也可以作为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参考。
-
住区胡绍学《住区(04/2006造城观城)》分为住区调研、地产随笔、主题报道、建筑实例、绿色住区、香港房屋署专栏、社会住宅、海外视野、上期反馈等栏目。
-
导识系统设计(韩)建筑世界出版社编辑部 著;语翃 译空间导识系统在当代城市快速发展、人口频繁迁移的状况下变得越来越重要。《导识系统设计》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为城市空间导识系统设计提供了丰富而实用的参考资料。《导识系统设计》由韩国建筑世界出版社提供版权,其内容按照项目的行业属性分为教育文化、商场、办公区域和医院四大部分进行介绍,第五部分为CI系统的案例精选。除了实景照片之外,所有的案例还配有设计平面图、立面图以及尺寸比例、材料和色彩等信息。本书把握了当前导识系统设计的趋势,内容翔实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相信在项目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本书可以为广大的设计师和学生们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
全球经典坐标王云平 译在几个世纪前,即使最伟大的探险家,也只能游历世界少数几个著名城市,然而现代发达的交通,却能将人们送去天涯海角,你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就享受到:巴塞罗那热情奔放、佛朗明哥式的生活方式;巴黎河左岸午后充满人文气息的咖啡时光;纽约百老汇历久不衰的精彩歌剧;或者漫步在京都落英缤纷的哲学之道上。“100魅力城市”是一本协助你让梦想更加完美的旅游书籍,图文并茂的介绍,带领读者体验当地生活,走一趟人文风情的深度之旅,拜访世界上 100个最具独特魅力的城市,从欧洲的中世纪城镇,到中东的传统市集,再转往西方的现代摩天大楼。虽然100个城镇的风貌各不相同,但都有个共同点:它们的居民与历史均孕育了无法磨灭的性格,展现在昔日统治者兴建的宏伟建筑、旧城中心狭窄巷弄内的神庙或教堂高塔,以及林荫大道旁多姿多采的生活上这些美丽的城市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强烈吸引着爱好文化与艺术者的目光。
-
构建和谐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编和谐家庭建设理论初探、加强家庭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家庭、发挥教育网络作用 促进和谐家庭建设等。
-
信息化城市孙世界、刘博敏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的运行活动和功能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发展与城市等级体系的关系、与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关系,并对信息化城市的规划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结合江苏城市的案例对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城市功能空间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了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功能空间的变化,信息产业专门街区的构成、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律,分析研究了高技术产业空间的布局,最后对信息化城市的发展战略作了初步探讨。 《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系统地论述了信息化条件下城市物质空间结构形态的变化,并结合案例讨论了信息技术产业空间的推动因素和构成模式。《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信息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既能够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供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部门参考。
-
简明建筑与城市规划英汉鲍继峰、满红本书以英汉-汉英的方式收录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相关词汇,内容涵盖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历史、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词汇简明、常用,约11000多条,可以满足相关专业人士阅读专业文献及对外交流的基本需要。
-
中国古代县城规划图详解张驭寰《中国古代县城规划图详解》收集中国近200座古代真城规划图谱,其中大多数都是从有关部门所藏明清时代的资料中遴选,并经作者实地考察、印证,故史料价值极高。中国古代城池规划与目前城镇规划相同的一点是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前者城市概念更清晰,更注重城市规划、建设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以及公共建筑(如寺庙、塔)、官府建筑与民居的关系,从而达到天、地、人自然合一的境界。作者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工作,对所选的古代城池规划图都经实地考察、印证,故本书见解独到,对于赏析图谱及对目前城市规划、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古代县城规划图详解》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及设计的研究人员参考,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论方创琳、等纵观世界百年和中国五十年区域规划动态嬗变的历史进程,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国际规划运动中,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作为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域之间关系的政府干预手段,一直被当作是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工具,自始至终被世界各国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和新功用。特定历史时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由于如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编制并实施着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战略地位由此亦不可替代。区域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和空间约束性规划,既是政府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确定重点开发地区、优化整合地区、自然保护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并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空间的最主要手段,又是政府实施空间管治、强化区域调控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工作虽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但仍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今天,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贯穿到区域发展的全过程中去,重塑区域优势,重组区域联盟,统筹区域问题,化解区域冲突,防止区域侵略,消除区域剥夺,根治区域病理,促进区域繁荣。基于这种迫切需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指出,自“十一五”起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认为促进中国地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必须强化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这是我国规划工作的一个新任务。为了加强区域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透明性、广泛的公众参与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展开对“十一五”期间区域规划的研究。 作为长期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我有幸以“中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重点及模式研究”为题,成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期间立项开展研究的56项中标课题之一。在开展本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我国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本书框架正是以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分9章共41节内容,按照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理论基础、进展评估、基本原理、嬗变格局、分区分级、重点地区、制度建设、跨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这样一条主线编写完成的。可以认为,本书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以下三大方面:一是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中标项目研究成果的凝练与总结;二是来源于本人近10年来先后主持完成或专题主持完成的北京、深圳、厦门、焦作、石家庄、菏泽、东营、咸宁、克拉玛依等数十个城市以及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数十个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时空尺度区域规划的实战经验总结;三是来源于本人先后到数十个城市作有关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演讲报告和参与规划评审心得体会的总结。笔者在长期探索我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理论内涵和参与规划实践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国家政府开展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工作献计献策,先后通过组织程序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提交了“以流域为主线进行中国经济区域划分及规划的建议”、“十一五期间加大我国三类空间规划协调力度的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经焦作市区段的若干建议”等7份相关的重要咨询报告,幸运地全部被采纳,其中6份还得到了总理、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批示。这充分体现出国家领导人对我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本书的绝大部分研究与写作任务由作者本人完成,同时也吸收了部分研究生的写作内容。具体编写分工为:方创琳编写前言,第一章第一节、第四节,第二章第一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鲍超编写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九章第三节;乔标编写第一章第五节、第六节;李铭编写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宋吉涛协助编写第四章。在第八章、第九章案例部分编写过程中,吸收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和《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的有关内容。全书最后由方创琳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先后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胡序威教授、毛汉英教授的悉心指导,得到了黄金川博士后、张蔷老师在资料收集、观点凝练和总体协调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得到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课题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课题组、焦作市区域总体规划课题组、菏泽市区域总体规划课题组、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课题组、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课题组全体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了我的博士后王炜教授、郐艳丽博士,我的博士生鲍超、乔标、李铭、宋吉涛、班茂盛、孙心亮、刘海燕在资料收集、实地调研、观点讨论、计算机制图、数据模拟等方面给予的大力协助。在此,谨向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商务印书馆李平博士和田文祝博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才疏学浅,时间仓促,书中缺点在所难免,恳求广大同仁批评指正。本书在成文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著或科研成果,对引用部分文中都一一作了注明,但仍恐有挂一漏万之处,诚请多加包涵,让我们共同为维护科学工作者的知识产权而努力。竭诚渴望阅读这本书的同仁们、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本人将万分感激!
-
弗吕日现代居住区(法)费兰德 等编著,李东哲,吴晶晶 译“勒-柯布西耶导读系列”丛书共7册,中英文对照,由法国勒?柯布西耶基金会提供资料和授权,从瑞士引进。每一分册着重介绍柯布西耶的一个向公众开放的著名建筑作品的场地环境、功能分区、方案进程、建造过程和空间设计,引导读者神游其中,做一次愉悦的建筑漫步。本书主要讲述弗吕日现代居住区的历史背景和设计始末。 1923~1924年,波多尔的工业家亨利?弗吕日决定委托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纳雷在莱日建造一个“年青工人的”住宅区,在佩萨克建造一个包含130~150个住宅和商铺的花园城市。对于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纳雷来说,1924~1926年中的对于设计这两个住宅区所提出的概念与他们关于多米诺住宅和雪铁龙住宅的研究不尽相同,研究中他们提出了“房子是居住的机器”和“标准化设计”的概念。因此,莱日和佩萨克就扮演了实验室的角色,通过他们设计者可以获得大众对于在居住区中使用“标准化设计”和“大量制造”设计方法的看法。这样,对于标准平面的探索演绎成了对于“城市设计新方法”的探索研究,这也正是佩萨克与柯布西耶的其他作品不同之处。“我们同时能够注意到关于色彩的全新概念:通过色彩的物理性质来创造空间。在突出一些体量的同时使得其他的体量相对后退。简而言之,就是以构建形式的方法构建色彩。这也正是建筑学转化为城市规划的方法。” 本书适用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及广大建筑院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