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人的城市贾冬婷 编超级文和友开业当天,超过4万人在烈日下排队几小时; 一个“最孤独图书馆”的标签,让文艺青年驱车几小时跑到秦皇岛非黄金海岸拍照打卡,造就了独特的阿那亚现象; 曾经是城市中心的伤疤,深圳城中村与城市相伴生长,成为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另一个出口; 黄浦江沿岸,从上海光鲜外衣下的暗面,一跃成为城市稀缺景观,甚至是新的文化和艺术策源地。 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正在中国各大城市上演。我们要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评价?也不禁追问,理想的城市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全球蕞好的城市会不会“MADE IN CHINA”? 2020年年初,《三联生活周刊》决定启动人文城市奖的评选,搭建一个应对当下的建筑/城市评价体系,以推动中国城市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建构。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主题确立为“重建联结”,初衷是去重建人与人的联结,人与城市的联结。而在疫情连绵的共同处境下,这样的联结变得更加困难,也更加有意义。本书记录了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故事,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
-
精细设计·卓越实施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等 著本书主要内容:1、南岸之珠 2、规划之笔 3、实施之路 4、协作之力
-
绿色农宅实践马步真 著本书结合天水市秦州区张吴山村四个示范性农宅实践项目,系统地介绍了相关多项专利的应用。项目设计规整,体形系数小,房屋热工性好、可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居住耗能低。使用建材绿色环保,就地取材,建造工期短,造价低。针对农宅中用水来源、家庭污水处理、冬季采暖等问题,本书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使得农宅达到现代化的居住标准,可以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
健康导向的城市设计李煜 著本书整合了作者近3年来的研究和思索,包含理论、案例和思辨三个部分。理论部分探讨了面向健康促进的城市设计4个发展阶段、3次结合的历史、防疫社区规划的5个维度以及3类大城市流行病与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关系。案例部分从健康建筑学所涉及到的多尺度和全过程入手,通过亚特兰大、纽约和北京等城市的案例和实证,介绍了“健康影响评估HIA”和“健康城市设计导则”等方法工具和实证。思辨部分通过对建筑学、医学等领域院士和顶级专家的访谈,讨论了空间多义性和平疫结合等思潮,并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北京和纽约在健康建筑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索。
-
纽约城市更新中的形式逻辑周林 著本书以17至21世纪纽约的形式源流为切入点,以建筑思潮脉络为纵轴,资本作用、艺术介入和空间再生为横轴,深入探讨纽约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形式逻辑。在历时四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纽约经历了植入、探索、重构与反思阶段,在大量吸收移民文化基础上创立了极具包容性的建筑形式。艺术家也通过多种多样方式介入城市设计、表达社会关切,对城市空间中的垂直界面进行微更新。城市中的弱势空间则延续着历史文脉,其再生设计体现了叙事美、仪式美、生态美和符号美。
-
健康社区设计指南李煜,徐跃家,刘平浩 著“城市空间” 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受到持续关注的传统问题。当代城市居民每天有90% 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居住和工作的社区空间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促进健康,也可以是负面的导致疾病。事实上,社区空间的不良和不当设计,是导致多种大城市流行病的元凶。作者十余年来持续聚焦健康建筑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出版的专著《城市易致病空间理论》聚焦城市空间与疾病的影响关系。 本书整合了《健康住宅评价标准》、《健康建筑设计标准》《WELL健康社区标准》的健康社区评价规范,包含定义社区、元素、原则、实例四个部分,定义社区部分说明了什么是社区、社区与健康的关系、空间导致疾病的类型以及社区中促进健康的元素;元素部分详细罗列了社区中所涉及的所有空间、建筑、植物、人物、设施以及设备;原则部分将三本规范中的详细条目进行图示化;实例部分选取通过了WELL健康社区评价的实际案例,将其与原则部分进行结合,使读者能够能清晰地体会到健康社区的设计方法以及呈现形式。
-
雨水兴城石战航 著本书结合沣西新城的实践与发展,分享海绵城市建设的艰难历程,同时对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尝试提出一些新的建议。专业内容尽量以直白的文字表达,让关注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并为之不断努力的人,都能够从中有些许收获。 主要内容: 第一,客观审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与西方相关理念进行对比,从国内建设实际出发提出“微设施”的概念,为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寻找突破口,以期推动改变当下城市建设严重依赖西方理论的问题; 第二,以排水发展历史为线,回顾和思考城市发展中的排水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探索及微设施的提出,进一步提出取消大规模建设雨水管道,以期恢复人、城市、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三,深入挖掘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自然生态的恢复作用,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提出城市建设中预留生态明渠系统的雨水径流处理空间,以期城乡发展互补、互促; 第四,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特点和实际,探究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发展需求,进而优化现有城市空间形态,摆脱长期以来城市污染对生活的影响,提出城市尺度的人车分离概念、促进城市交通科技发展,衍生出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但解决城市发展的诸多问题必须通过各方的协同。
-
城市微更新张海翱 著本书紧扣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多项工程案例,详述了当前城市存量发展时期城市区域微更新项目经验。从城市微更新发展背景和时代特点入手,通过截取不同城市典型区域的微更新实践项目特有设计原理、决策机制、设计实施过程、项目运营和后评估等特点,回顾并总结了苏州市平江路街区、湛江市鼎龙湾区域、广州市新河浦区域、上海市愚园路街区、上海市新华路敬老邨社区、上海市江川路社区、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等区域微更新案例的更新实践经验,以及“机械之家”“垂院”“猫之家”等大城市发展过程中极小住宅更新问题。
-
自然保护地和乡村社区协同发展规划陈战是,于涵 等 著本书主要研究中国自然遗产地及其与所辖社区的协调发展问题,共包含11章,分别为1.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OUV和生态保护现状2.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内乡村现状3.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相互影响4.世界遗产与自然保护的思想和理念5.国际自然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同方法6.中国遗产地与社区协同发展方法和策略7.自然遗产地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规划8.遗产地与社区适应性管理模式和方法9.规划的示范(黄山三岔村污泥关)10.管理的示范(黄山三岔村翡翠新村)。
-
原居养老及社区适老化改造毛义华 著本选题旨在厘清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结合智慧养老理念,探讨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可行模式,并积极构建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和服务体系,提出建议对策,推动社区适老化改造与智慧养老的结合与发展,从而丰富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及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成果,拓展适老化改造的内涵与实施道路,最终为我国智慧养老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目前图书市场上有关养老的书籍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养老机构等领域,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的专著较少,且大都采用案例集锦介绍的模式,文字阐述较浅,未能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理论体系;类似的,适老化改造相关的书籍也更注重于案例实操,且集中在住宅内部的硬件改造而忽略了社区环境。本书不仅在智慧养老的背景下,对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其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的配置进行关联性探索,通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融合考量家庭和社区的适老化改造,且侧重点将不再是设计方案或案例的展现,而是力求从资金、参与方、体系搭建、改造类别等方面构建与开发改造的可行模式,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