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大数据与公共交通可达性石飞,朱乐,席东其 著,甄峰 编为应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及城市绿色低碳交通的目标导向,有关公共交通的研究如火如荼。本书将从公共交通的发展绩效视角,面向公交可达性研究标的,拓展可达性类型,提出公共交通时间可达性、公共交通就业可达性和公共交通费用可达性和公共交通站点步行可达性的具体研究方法,并给出实证。研究中运用当前较为流行的规划路径大数据和手机信令大数据,提高了分析的科学性。本书受众面较为广泛,包括规划、地理和交通等领域的相关科研和工作人员,亦可作为研究生阶段教材或读物。
-
城市公园公平绩效评价杨丽娟,杨培峰 著公园是城市中优质的公共空间和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以人民为中心”、“公园城市”等理念背景下,公园供给的公平公正成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行业新时期的重要任务。“空间正义”是社会理论“空间转向”的产物,是社会正义的空间维度。空间正义理论以空间问题与正义理论相互建构,空间作为载体,正义作为价值诉求;分析、矫正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非正义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批判并构建能够指导、修正现实空间利益问题的理论、方法、路径。 本书将社会学中的“空间正义”理论介入到城市公园研究中,审视城市公园领域的正义问题,有助于重新认识城市公园的 “空间布局”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本书构建的城市公园公平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能够为当前存量规划主导下的城市公园发展提供“社会公平、人本导向”的技术指导,完善社会公平维度的城市公园基础理论。
-
纽约城市更新中的形式逻辑周林 著本书以17至21世纪纽约的形式源流为切入点,以建筑思潮脉络为纵轴,资本作用、艺术介入和空间再生为横轴,深入探讨纽约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形式逻辑。在历时四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纽约经历了植入、探索、重构与反思阶段,在大量吸收移民文化基础上创立了极具包容性的建筑形式。艺术家也通过多种多样方式介入城市设计、表达社会关切,对城市空间中的垂直界面进行微更新。城市中的弱势空间则延续着历史文脉,其再生设计体现了叙事美、仪式美、生态美和符号美。
-
健康社区设计指南李煜,徐跃家,刘平浩 著“城市空间” 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受到持续关注的传统问题。当代城市居民每天有90% 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居住和工作的社区空间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促进健康,也可以是负面的导致疾病。事实上,社区空间的不良和不当设计,是导致多种大城市流行病的元凶。作者十余年来持续聚焦健康建筑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出版的专著《城市易致病空间理论》聚焦城市空间与疾病的影响关系。 本书整合了《健康住宅评价标准》、《健康建筑设计标准》《WELL健康社区标准》的健康社区评价规范,包含定义社区、元素、原则、实例四个部分,定义社区部分说明了什么是社区、社区与健康的关系、空间导致疾病的类型以及社区中促进健康的元素;元素部分详细罗列了社区中所涉及的所有空间、建筑、植物、人物、设施以及设备;原则部分将三本规范中的详细条目进行图示化;实例部分选取通过了WELL健康社区评价的实际案例,将其与原则部分进行结合,使读者能够能清晰地体会到健康社区的设计方法以及呈现形式。
-
激发·共构·整合张芳 著我国城市小街区空间形态的重构和更新中,城市建成区实体要素受到多方面制约,城市规划由关注街区的土地利用发展为关注街道、道路等外部空间要素构建,以及一人为本的活力营建。立足数字化平台,可对复杂城市问题分层剖析;构建数字模型展示街区空间结构变化与街区活力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对街区形态、空间行为、区域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预判,展示街区要素调整前后的系统对比;最终针对不同性质的街区营造提出设计方法及政策建议,为城市街区重构、更新、活力激发提供新思路。
-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刘亦师 著该书作者具有很强的全球视野,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整理了20世纪初西方城市规划概念形成及学科建立以来的核心思想,如田园城市思想、带形城市思想、功能主义城市思想、楔形绿地思想、区域规划思想等。具体内容见附件目录,其中部分文稿已具。该书的特色及学术创新点有二:1)考察了前后相继出现的各种规划思想的联系,并非单独梳理某一种规划思想及其相关事件和人物,而是在规划学科创立和发展的整体脉络中加以研究,在大量发掘新鲜史料的基础上,形成了网络和立体的理解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分析框架;2)在全球背景下考察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全球传播,尤其注重与近代以来中国规划实践和城市建设的关联。 该书采用规划思想史的研究取径,注意各思想和设计手法间的联系、梳理提出这些思想的规划家间的过从往来和相互影响,兼具规划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为国内少有的尝试,有其重要意义。
-
雨水兴城石战航 著本书结合沣西新城的实践与发展,分享海绵城市建设的艰难历程,同时对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尝试提出一些新的建议。专业内容尽量以直白的文字表达,让关注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并为之不断努力的人,都能够从中有些许收获。 主要内容: 第一,客观审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与西方相关理念进行对比,从国内建设实际出发提出“微设施”的概念,为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寻找突破口,以期推动改变当下城市建设严重依赖西方理论的问题; 第二,以排水发展历史为线,回顾和思考城市发展中的排水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探索及微设施的提出,进一步提出取消大规模建设雨水管道,以期恢复人、城市、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三,深入挖掘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自然生态的恢复作用,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提出城市建设中预留生态明渠系统的雨水径流处理空间,以期城乡发展互补、互促; 第四,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特点和实际,探究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发展需求,进而优化现有城市空间形态,摆脱长期以来城市污染对生活的影响,提出城市尺度的人车分离概念、促进城市交通科技发展,衍生出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但解决城市发展的诸多问题必须通过各方的协同。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伍江,唐燕 编《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旨在从规划的视角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本刊植根中国问题,参照国际规范,推进学术研究,倡导人文复兴,致力成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领域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和思想盛宴的召集者。本刊主要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前沿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际新研究动态,介绍国内外城市与区域规划学者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鼓励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我们期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人居环境专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等,能够在这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汇中外之长”,成百家之言。
-
城市微更新张海翱 著本书紧扣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多项工程案例,详述了当前城市存量发展时期城市区域微更新项目经验。从城市微更新发展背景和时代特点入手,通过截取不同城市典型区域的微更新实践项目特有设计原理、决策机制、设计实施过程、项目运营和后评估等特点,回顾并总结了苏州市平江路街区、湛江市鼎龙湾区域、广州市新河浦区域、上海市愚园路街区、上海市新华路敬老邨社区、上海市江川路社区、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等区域微更新案例的更新实践经验,以及“机械之家”“垂院”“猫之家”等大城市发展过程中极小住宅更新问题。
-
原居养老及社区适老化改造毛义华 著本选题旨在厘清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结合智慧养老理念,探讨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可行模式,并积极构建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和服务体系,提出建议对策,推动社区适老化改造与智慧养老的结合与发展,从而丰富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及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成果,拓展适老化改造的内涵与实施道路,最终为我国智慧养老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目前图书市场上有关养老的书籍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养老机构等领域,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的专著较少,且大都采用案例集锦介绍的模式,文字阐述较浅,未能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理论体系;类似的,适老化改造相关的书籍也更注重于案例实操,且集中在住宅内部的硬件改造而忽略了社区环境。本书不仅在智慧养老的背景下,对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其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的配置进行关联性探索,通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融合考量家庭和社区的适老化改造,且侧重点将不再是设计方案或案例的展现,而是力求从资金、参与方、体系搭建、改造类别等方面构建与开发改造的可行模式,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