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南方典型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陈利群等 著《南方典型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常德市为例》结合城市特征分析,提出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并在总结国外典型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形成项目建设协同机制,构建海绵城市体制机制的保障体系,深化海绵城市检测监测方法,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分析方法,最后提出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示范内容。
-
中国城市集中沈洁 著城市人口在空间上如何分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本身也直接影响着如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中国城市集中: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试图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人口分布背后的演化特征与形成机制,深入研究城市体系及其资源分配方式,从而帮助城市规划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
画论·景观·语言刘庭风 著画论讨论的是在平面上操作景物,造园理论则研究在地面上操作景物,两者同样都属于造型艺术理论。绘画理论与造园理论的沟通、借鉴,使文人画和文人园高度融合。《画论·景观·语言》上篇讲述空间与形态操作,中篇讲述时间景观操作,下篇讲述园景操作。在空间与形态操作中,既有空间留白基本概念,也有宾主呼应、虚实、阴阳表里、显隐明晦、疏密聚散、形与势、转折曲折、纵横开合、高低起伏、中心轮廓、俯仰顾盼和法度宜忌。在时间景观操作中,既有一日的晨昏早晚景观,也有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景观。在园景操作中,从风景和园林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文人园与俗人园的差异,提出了行旅游览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对景和园的定义进行了全面阐述,进而对山水、天地和园林内要素进行释名。在景观操作上,对动静操作、比兴设计进行了重点分析。本书作者把画论中与景观有关系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较系统地保存了画论景观语言的原真性,以供读者进一步研究。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研究人员,风景园林教师学生及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历史文化专业师生、绘画人员参考使用。
-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化设计与配置研究李家科等 著面对城市化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水灾害风险等城市水问题,《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化设计与配置研究》系统研究了生物滞留池、雨水渗井等典型低影响开发设施填料改良、径流调控效能、结构设计与模拟优化等关键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效益定量化、货币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灰-绿结合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型,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案。为明确设施运行的可持续性,系统研究雨水集中入渗对土壤污染物累积、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等的影响。
-
绿色规划 绿色发展李夺,黎鹏展 著本书是城市规划方面的著作。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极为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安全屏障。根据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复合功能的强烈需求,本书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重构进行了探讨。本书以生态整体规划为思路,以土地空间资源配置为基础,以“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结构、功能组织、用地布局、关键控制要素为核心内容,构建衔接多尺度、整合多功能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体系、规划管控技术、管理实施策略,力图弥补现行城乡规划体系和规划范式应对绿色空间的不足,并推动实现绿色空间的“生态优先、绿色生产、宜居生活”。
-
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出行能耗的作用机制研究郭洪旭 著城市居民交通出行需求和出行方式受到各类城市空间形态要素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出行能耗的作用机理研究》从城市个体、城市空间布局、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同尺度,系统开展了实证和理论研究,深入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出行和能耗的影响,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环境政策研究的科研人员、规划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
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安全性研究冯兴华 著《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安全性研究:以沈阳市为例》以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安全问题为出发点,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在景观生态学、城市地域空间、适应性理论等理论基础上,以景观格局为视角,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手段与方法,尝试性地对大城市安全发展的动态过程、内部机理、优化调控进行系统性研究,初步构建安全导向下的多中心型大城市景观模型,力求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安全性研究:以沈阳市为例》集合了城市安全与韧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强调系统性、易读性和实用性,适合城市与区域规划、人文地理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参考用书。
-
居住区位选择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意] 弗朗西斯卡,帕利亚拉(Francesca Pagliara)等著,[意] 弗朗西斯卡·帕利亚拉 等 编,周彬学 等译《居住区位选择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围绕城市空间结构模型中的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模块,系统介绍全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体系中的部分主流模型框架、模型基本原理、部分实践研究进展。《居住区位选择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旨在让读者对全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的发展有整体了解,并且通过《居住区位选择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参考文献更加精准的深入了解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沿,为国内城市研究学习者和从业者系统了解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开发符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型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发展研究水平架设桥梁。
-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预警及传承赵晓燕,张戈,刘欣 著本书立足于历史文化村镇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为坚定文化自信做出积极探索。书中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背景,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历史文化村镇自身价值内涵的特点及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需求,运用系统综合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预警做出理论研究,并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文化空间保护预警指标体系和方法,监测和评估历史文化村镇文化空间的保存状况,判定村镇文化空间保护预警警度及信号,并根据警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排除警患,便于更有效地实施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监测和预警的预防性保护,对历史文化村镇未来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有益指导。同时,书中以天津历史文化村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该预警系统的科学性、可行性。本书涉及建筑、规划、地理、社会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希望通过本书,为新时代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
演变与再生孙世界 等 著本书的内容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南京老城的更新过程,首先梳理了南京城市更新的发展阶段,分别从土地利用变化、更新项目空间分布、更新模式等方面对南京老城居住空间、商业办公空间、工业空间、道路基础设施的更新过程以及更新政策的演变进行综述。然后聚焦于南京老城各种空间更新类型典型案例的描述和剖析,包括城市公共中心更新、历史城区更新、传统商业中心(消费空间)更新、创新空间(工业空间)更新、隐形商业空间(网络空间)更新,探讨老城更新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因素的作用,为丰富和完善我国城市更新理论和方法体系做出贡献。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建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及相关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