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元大内规划复原研究徐斌 著元大都的规划建设,开启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的「北京时代」,为首都发展奠定了千年基业。元大内是元大都的权力中心、规划重心,也是元大都规划建设的开端。本书以问题为导向,试图通过新、老材料的互证,对元大内规划复原研究中长期悬置的问题作出解答。内容包括:基础材料和研究现状的整体回顾、故官考古视野下的元大内规划平面复原、技术史视野下的元大内规划生成逻辑、从元大内到明北京宫殿的空间演变过程,以及元大都「象天法地」规划意象的建构。研究成果可为元大都整体复原、古代宫城制度研究、首都核心区域价值挖掘和展示提供参考。
-
场地规划与设计 上 认知·方法[美] 盖里·哈克(Gary Hack) 著,梁思思 译本册深入阐述了对场地规划与设计内涵的理解,重点介绍了三个优秀场地规划设计的实践案例,并全面剖析认知场地空间的各个层面,涵盖形态、自然系统、文脉、产权、建设规范等。本卷进一步重点分析了场地规划从策划、经济分析、土地细分、影响评估到形成设计方案的方法、步骤和过程,旨在构建从“价值观—认知方法—实践操作”一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体系。
-
场地规划与设计 中 要素·工具[美] 盖里·哈克(Gary Hack) 著,梁思思 译本册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逐一剖析场地的各项广义上的基础设施,其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多样化交通、能源管网、电力设施、给水排水、供热制冷、通信系统、景观等方面。本卷在分析阐述全球实践的传统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创新规划设计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工具,以响应全球城市当下和未来场地规划可持续、智慧化、实时按需等新的发展趋势。
-
场地规划与设计 下 类型·实践[美] 盖里·哈克(Gary Hack) 著,梁思思 译《场地规划与设计下类型·实践》结合优秀实践案例,分类阐述了场地规划设计的范式和原型。案例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商业区、工作场所、休闲区、大学校园和公共空间等,所选实践涵盖全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多座城市。本卷旨在分析物质空间的形体塑造和功能要素组织的设计技能基础上,深化场地规划和设计“为人”和“永续”的价值内涵,勾勒场所营造的全球优秀实践。
-
中国城市更新发展报告2019-202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著本书依托于众多中国城市更新研究者的成果,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地将中国城市更新现状呈现给大众读者。内容包括对近几年城市更新年会的回顾和更新的经验总结、近年来城市更新研究综述;城市更新工作指导和未来发展方向;不同城市更新实践的调整分析、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加强创新实践;针对城市的更新案例进行研究等内容。本书的出版不但有利于相关政府工作部分准确地把握数据和资料,同时对不同层面的城市更新项目工作者和我国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该系列报告目前已出版3本,此次报告为第4本,从以往三本报告的销售来看,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之国家、住建部对于城市更新行动重视和出版社的“十四五”规划中对于城市更新相关方向的选题策划方向的引领。相信这本报告的出版对于当下城市更新行动的开展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设计人类学耿涵 著设计人类学是一个将设计学与人类学在视角、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相结合的学术领域,其既是设计学理论建构的扩充,更是对人本主义设计实践的强化,其最终原则是以人的需求为设计导向。 本书包含理论建构与实践方法两个层面:首先是设计人类学的理论建构,搜集整理国内外与本课题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文献,梳理设计人类学的学术史脉络,厘清其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熟稔设计人类学建构所需要的理论工具。通过分析整理人类学家的主要理论,将其导入到设计学理论的书写之中,基于反复比对,形成设计人类学的自身理论。 第二层面是设计人类学实践层面,探索总结出若干设计人类学调查分析的工具模型,以具体设计项目为案例,通过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等方式开始设计项目,最终用量性分析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检验设计实践的效度和信度。
-
宜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徐轩轩 著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一直到发展成为著名的水电之城,宜昌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本文以宜昌的城市空间营造为研究对象,以翔实丰富的史料为基础,深入研究宜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以宜昌从建城初期的军事镇邑发展到如今的湖北省副中心城市的演变脉络为主线,梳理出宜昌城市空间营造的全过程,分析在各个历史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规律;并由此分析宜昌城市空间营造的特征及机制,试图为宜昌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为宜昌在新时期的城市空间营造提供参考意见。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一直到发展成为著名的水电之城,宜昌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本文以宜昌的城市空间营造为研究对象,以翔实丰富的史料为基础,深入研究宜昌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以宜昌从建城初期的军事镇邑发展到如今的湖北省副中心城市的演变脉络为主线,梳理出宜昌城市空间营造的全过程,分析在各个历史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规律;并由此分析宜昌城市空间营造的特征及机制,试图为宜昌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为宜昌在新时期的城市空间营造提供参考意见。
-
规划理论[英] 菲利普·奥曼丁格 著城乡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其又是一门涉及城乡这一复杂对象的学科。因此关于其所涉及的理论方法纷繁复杂,并且不同理论之间甚至是针锋相对。这样一种状态就给规划理论的梳理、解读和总结带来了很高的难度。同时,理论又是指导实践的根本,理论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门学科发展的精要。本书作者摒弃了传统的按照时间顺序的平铺直叙的写作方法,重点关注不同理论的背后社会经济过程和逻辑,梳理不同理论流派的产生原因并给出清晰的阐述。这就使得本书不仅具有极高的可读性,但同时又不失深度和广度,妙趣横生。由于作者长期从事规划实践和规划研究,与世界各国的规划学者和实践者保持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因此本书反映了当前世界范围内关于规划理论的新进展和成果,为我们理解规划理论的本质、发展进程和发展现状提供了阅读范本,同时也为我们总结我国的规划实践并提炼理论提供了思维参考。全书共分13章,各章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围绕什么是理论开展讨论,阐述了理论的性质、理论与实践的鸿沟问题。第二章采用总览的方法,对当前规划理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简要阐述了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第三章到第十二章为分理论流派阐述不同理论的核心思想、产生的社会政治逻辑以及与其他理论的关系,依次为:第三章的系统论与规划理性理论,第四章的批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五章为新自由主义规划,第六章为实用主义,第七章为倡导性规划,第八章为现代性及其后续影响,第九章为规划的去政治化和后政治规划,第十章为后结构主义及新规划空间,第十一章为协作规划,第十二章为后殖民主义、动乱、非正规性和规划。本书最后一章为结论,对全书进行总结,并对规划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
运河古镇的遗产价值徐雅冰 著历史文化街区将历史感和地方感的文化氛围与现代商业充分融合,形成了一种多要素集聚、多文化叠加和多功能混杂的复杂空间。本书从量化空间的视角出发:首先,对不同的历史街区空间遗产价值进行分类,识别空间特性与空间体验因子,并提取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与量化指标;其次,作者主要应用空间句法和视域分析法(VGA),建立空间特征与空间体验因子的遗产价值网络联动关系;最后,根据环境行为心理学和基于 GIS 平台的大数据对人们在不同空间的感知及反应,验证空间特征与空间体验因子的空间算法网络关系模型。根据联动关系网络建立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空间算法,可以为大运河山东段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基于空间算法的历史街区遗产价值评估网络模型研究可应用于遗产价值评估、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本研究为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提供定量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也会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儿童友好城市的中国实践刘磊,吴晓莉,雷越昌,任泳东,钟文辉 著本书共计十章。第一章、第二章翔实系统地讲述了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和目标,以及在中国的实践历程;第三章以空间为重点,提出了儿童友好城市的空间建设体系,并强调体系的持续延展性;第四至第十章则突出实践与行动,提供了广泛覆盖各空间领域的策略与指引,对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总结梳理了近五年来国内各城市先行探索的经验和案例,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参考依据。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获得对儿童友好及儿童友好城市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再结合所在城市的特征需求,可为未来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实践提供一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