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纸建筑坂茂 著在《纸建筑——建筑师能为社会做什么?》一书中,建筑师坂茂详细剖析他20余年来用纸作为建筑材料的历程和心得。 讲述自己的建筑理念,用纸作为建筑材料的经典案例,以及自己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坂茂博士通过他高超的建筑技艺为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了志愿服务,他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坂茂的纸管屋设计履行了一个建筑师平凡的义务,却为灾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平凡的变化。他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探索材料可能性、在灾后建设中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也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向人们说明:建筑师可以做到的,远远比一张图纸的完成、一座建筑的完工更多、更有意义。
-
广场工程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万敏 著本书以工程景观学为立足,总结了广场规划设计的功能、类型、价值、特征、景观营造等基础理论;结合工程景观学体系,提出了广场市政工程景观概念、内涵及其分类构成,并围绕广场工程景观的视觉识别系统、类型学规划设计方法、乡土营造系统、文化系统等规划设计理论,结合笔者主持的城市中心广场6个案例、地域文化广场5个案例、主题广场3个案例、乡土广场5个案例、乡村广场4个案例等的规划设计实践,阐述了上述广场设计与工程景观结合的规划设计构思、原理与方法。
-
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报告·2017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著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建筑节能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京津冀三地陆续出台了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奖励办法,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无论是超低能耗建筑政策标准的制定,还是项目建设的规模,都处在全国领先地位。此次出版的《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报告(2017)》,是广泛征集专家技术文章和工程案例等结集汇编而成的。该报告立足于京津冀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现状,解读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分享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和示范工程实践经验,旨在助力超低能耗建筑质量提升,对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陈春光 等 著在城镇基础设施中,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与城市交通工程相同,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设施。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可以喻为城市的动脉和静脉,只要某一方面失去功能,城市生产和生活将会遇到困难甚至瘫痪。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一些大型中心城市和数量众多的小型城镇相继形成。然而,作为城市*基础的公共设施——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仍有许多伴随发展的新问题,特别是城市排水系统还不够完善,技术相对落后,建设标准仍很低,旧的设施还面临大规模技术改造,城市水环境严重恶化,水涝灾害不断,优质的给水水源得不到保证,供水管网安全设施仍很脆弱。这些问题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共识,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巨资建设和完善城市给水和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给水排水工程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乃至一些建设新理念都已经深入到了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中,为此,我们尝试编写这本参考书,使其更系统全面地反映这些新变化。本书是在编者多年的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科研和工程咨询工作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主要特点是全面系统反映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基本内容,同时尽可能涉及目前在该领域的新应用技术,如城市给水处理新技术新设备,城镇污水处理新工艺和设备,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新理念,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工程技术。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的城市给水工程概论介绍给水工程的任务、基本组成、用户对给水系统的要求,包括给水工程的规划理论等。水源及取水工程、给水处理工程和输配水工程部分,除了阐述传统的工程原理和系统形式外,重点介绍这些领域新的工艺、工程结构形式、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下篇中的城市排水工程概论主要阐述城市排水工程的任务与系统组成、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和任务。第6章排水管渠及其设计,主要介绍排水管道的设计原理与方法、排水管渠的材料、接口及基础形式,介绍城市雨水排除与利用的新技术与设计理念。第7章排水管渠附属构筑物及排水泵站,重点介绍排水管渠附属构筑物形式及雨污水泵站的构成、设计原理与方法。第8章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介绍城市污水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基本原理、一般工艺构成与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城镇污水生物处理的新工艺、新设备或构筑物等。*后阐述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和新技术。
-
槙文彦的建筑哲学[日] 槙文彦,松隈洋 著;赵春水 译《槙文彦的建筑哲学——关于城市与建筑的思考》介绍了槙文彦关于城市与建筑的一些思考,梳理了槙文彦50余年的建筑历程。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槙文彦本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建筑师们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对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槙文彦一生致力于发展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以精细的手法使建筑表现出理性的思维。槙文彦对建筑和城市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他采用散文式的构造方法,赋予建筑更多层次的内涵。他主张开放性的结构,以极强的适应性满足时代变迁的要求,同时他十分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极力为建筑物赋予人性和文化的特征。
-
黄土丘陵沟壑区工程建设场地规划与设计杨宝山,李凯玲,门玉明 著本书主要介绍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厚度填方场地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其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的评价方法与工程应对措施。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区地质条件及施工概况,填方区建筑物基础(含桩基础、桩筏基础、条形基础等)变形特征研究,挖填结合场地直埋管道与综合廊道的变形特征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建设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及挖填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方法等。
-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机理与风险研究陈春,张维 著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经济发展遇到土地资源配置上的两大突出矛盾:一是“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之间的矛盾;二是“城市建设用地短缺”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之间的矛盾。2004年,中央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其实质就是以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目标的城乡建设用地置换。重庆地票制度则是中央这一政策的地方实践,在重庆市域范围内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跨区域置换和市场配置。本书从行为主体、经济、空间三大维度对重庆地票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剖析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根据主要风险提出风险规避措施和地票创新发展策略,使地票制度**限度地发挥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作用,并使其能够有在全国推广复制的价值。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顾朝林 编《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旨在从规划的视角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本刊植根中国问题,参照国际规范,推进学术研究,倡导人文复兴,致力成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领域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和思想盛宴的召集者。本刊主要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前沿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际新研究动态,介绍国内外城市与区域规划学者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鼓励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我们期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人居环境专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等,能够在这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汇中外之长”,成百家之言。
-
你爱这里城墙林徽因 著本书收录了林徽因在建筑方面的作品。内容包括20世纪30年代与梁思成进行古建筑考察所见所感、关于中国建筑特征的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祖国的建设问题及北京城规划设计问题。文笔流畅、内容严谨,语言丰富、思路清晰、可读性强,富有科学逻辑,但具优美之感。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顾朝林 编“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系列图书自2008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十个年头。此为该系列图书“十年回眸经典集萃(二)”,本辑主要包括“人居科学研究”“城市经济与产业规划”“城市设计与场所营造”“高铁与轨道交通”“北京规划研究”五个栏目,共16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