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决策论王国平 著《城市决策论(套装上下册)》以一个城市决策践行者和城市管理研究者的角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探讨了城市决策的主体论、客体论、关系论、过程论、方法论、价值论、调适论、心理论、思维论、环境论、失误论、艺术论等理念,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架构了城市决策的程序、信息、预测咨询、决断、执行、监督、反馈、效能考评等系统,以实际实用为原则阐述了城市学基础理论、城市化以及城市系统、空间结构区域、生态、土地、住房、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等。
-
干旱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付宗驰,武文丽,袁也,黄春波 著《干旱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分为五章,在梳理和总结生态基础设施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西北干旱区绿洲城市——新疆昆玉市生态设施建设规划与实践为例,从区域、城市、局部三个尺度界定研究内容,明确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的角度进行生态特征总结与问题识别,得出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区域水文过程,进而划分和构建防护区生态空间的位置及规模;综合城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植被土壤等条件,筛选适地树种,建设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市雨洪管理。从而有效衔接多尺度城市生态设施建设规划与实践,形成昆玉市城市生态设施规划、防洪体系专项规划、绿色生态网络规划的协调统一。《干旱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研究》适合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在读学生或有报考意向的考生学习研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实践参考。
-
重回海河边朱雪梅 编《重回海河边——天津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本书从城市设计的经典理论出发,首次全面披露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工程的全过程,并围绕海河两岸公共空间,集中探讨一系列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充满人性关怀、更加生态、更加宜居的城市设计。本书既是天津城市设计实践案例的汇总,更是一部新时代中国城市设计理论重点内容的浓缩和展示。 随书赠送的故事集——《重回海河边 天津城市设计的故事》(中英文各一册),讲述了天津城市设计的故事。该书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和口吻,讲述着天津城市与城市设计工作的发展变迁。这些人物中,有的代表了天津城的广大市民,有的代表了众多参与天津城市规划建设的境外规划设计师,有的代表了在天津和滨海新区创业的年轻人,还有的是天津几代城市规划设计师的集体画像。通过他们的故事记述天津城市设计取得的成绩。
-
规划,让城市更理性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协会) 编《规划,让城市更理性:第八届“魅力天津 学会杯”优秀学术论文集》共收录“2017年度城市规划行业优秀科技论文暨第八届‘魅力天津·学会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103篇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13篇、二等奖19篇、三等奖31篇。收录论文主要围绕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和勘察测绘等主题,呈现当前建筑规划领域等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和总结规划实施的得与失。
-
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与决策支持系统方创琳 等 著天山北坡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推动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也是重点建设的两个边疆地区城市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一个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与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系统评估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揭示天山北坡城市群用地扩展的生态环境效应;提出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与战略重点;研制天山北坡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空间拓展的用地转换系统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并论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
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系统研究与实践滕五晓等 著本书将以应急管理理论和韧性城市理论为指导,结合上海浦东新区2035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系统规划实践,从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市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分析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演化,探讨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理念、城市综合防御系统和社会应对系统的构成、智慧系统在城市综合防灾系统中的作用、新型技术应用与未来安全城市,为构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系统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
数字孪生城市 虚实融合开启智慧之门高艳丽,陈才 等 著《数字孪生城市 虚实融合开启智慧之门》介绍了数字孪生城市出现的背景,对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内涵、总体架构、五大典型特征、八大技术要素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分析了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交通、制造、应急、文旅、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中数字孪生城市的应用场景,展望了数字孪生城市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内容翔实,前瞻有趣,可供公务员、科研人员、规划咨询师、高校教师、在校学生以及对数字孪生城市感兴趣的各类读者阅读、参考。
-
城镇转型(美)彼得·博塞尔曼通过从新的角度审视城市中的区域以及他们随时间的演变过程,能够在区域和城市的语境中思考中提供*佳策略应对形态、环境和社会领域矛盾的问题。本书作者彼得·博塞尔曼为从事城市设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专业者和学生提供了一本富有启发性的指导著作。本书围绕七个步骤展开:比较,观察,演变,测量,定义,建模和解释。通过比较世界上20个大城市的卫星地图,向读者介绍其看待城市的方式,使读者了解到城市设计中关键的要素。
-
特色小镇的塑造与实践赵辉 著“特色小镇”实践始于浙江,因国家层面的高位推动,迅速演变为席卷全国的政策和实践。在国家层面,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国家林业局)、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等多个部委都参与其中;地方层面,绝大部分省区市陆续出台了关于特色小镇的具体推进培育政策;社会层面,也得到各类企业和广大城乡居民的高度关注。以2017 年12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特色小(城)镇进一步区分为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作为支撑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城市经济形态之一,将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新载体;“特色小城镇”作为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的重要节点,将成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突破口和重点工作抓手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恰逢其时地回应了上述论断,并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无论是特色小镇还是特色小城镇,其关键点都在这个“特”字上,如何把“特”的文章做足,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归纳各地实践,需要重点关注“一个策划、两个定位和三个领域”。一个策划,即做好主题策划。主题是特色小(城)镇的招牌,也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好的主题不是生搬硬套造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长”出来的。例如浙江梦想小镇,作为杭州未来科技城和互联网创新孕育的成果,离开杭州的创业土壤,梦想小镇将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主题策划首先要基于本地优势资源的挖掘,根扎得越深,才能成长得更茁壮。两个定位,即做好区域定位和市场定位。区域定位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比对竞争对手,并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自身竞争优势。范围放多大,有赖于发展目标,可以区分为世界性的、国内的或是区域性的特色小(城)镇。范围越大,比较对象越多,突破的难度也就更大;市场定位即明确特色小镇的服务对象,特色小镇是特定类型企业和特定人群的集聚区,市场定位就是在市场中准确判别特定产业与特定人群,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政策。市场定位的关键是抓住龙头,一两个关键企业甚至是关键人物就能决定一个特色小镇的前途命运。三个领域,即塑造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风貌特色。产业特色需要长期培育,不能跟风,什么火搞什么。正所谓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务须锁定主要产业方向,不断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始终保持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做强特色产业的关键;文化特色需要培育,更需要沉淀,文化特色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是事件和人物在时间上的积累,是一个地方因袭不变的传统,要有耐心地来寻找能够扎根本地的文化基因,切不可揠苗助长地生造文化符号;风貌特色相对而言是容易塑造的,人为的成分也比较大,但真正的风貌特色不是舶来品或假文物,而是因地制宜、土生土长又饱经沧桑的物质载体,朴实无华的真善美,胜过花枝招展的假洋怪。总之,只有牢牢把握以特色为根本、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土文化为灵魂的原则,特色小(城)镇才能真正走上符合自身实际的成长快车道,才能真正成为利国惠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平台,才能牢牢把握住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机遇、真正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小城镇建设》主编赵 辉
-
寒地体力活动与户外休闲空间张翠娜 著《寒地体力活动与户外休闲空间》阐述了体力活动和户外休闲空间的定义及其相关研究内容,以寒地城市哈尔滨为例,调研了当下城市大众休闲性体力活动的种类和与之相关的户外休闲空间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了休闲空间中与体力活动相关的空间要素并建立休闲空间评价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解释了休闲空间要素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关系,并分析不同大众背景对这些关系的影响;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寒地户外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