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流体力学实验朱银红,张芹,赵军流体力学实验在流体力学学科的发展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是在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多年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实践及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广泛吸收 外相关实验教材的优点,依据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的实际以及编者自身教学与实验工作经验,结合实验室的具体设备编写而成的。实验内容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文丘里流量计实验、毕托管测速实验、孔板流量计实验、局部水头损失实验、伯努利方程实验、雷诺实验、阀门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孔口与管嘴实验和渗流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实验技术和测量技巧,为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做准备。
-
软土地基公路时序InSAR建模与形变估计邢学敏,朱懿恺,朱凌杰 著本书针对软土地基公路易发生地表沉降问题,借助流变模型将流变参数融入时序InSAR形变模型中,以实现软土地基公路区域地表形变的精细化监测,拓展InSAR技术的应用领域。本书可供从事公路工程试验监测和雷达遥感从业人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学习参考。
-
膨胀土化学改性技术王保田,李进,韩少阳,罗海东 著本书是作者及其课题组10多年来在膨胀土改良与工程应用方面进行的科研工作的系统总结。内容包括对膨胀土基本概念、成因、判别与分类方法及工程特性等的详细介绍,对膨胀土不良工程特性化学改良方法的归纳;重点介绍作者及其课题组在膨胀土化学改良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硅灰及水泥硅灰复合改良膨胀土、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氯化钾协同作用改良膨胀土、化学沉淀法改良膨胀土、钢渣微粉改良膨胀土等膨胀土化学改性新技术。本书内容基于各种化学改良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稳定性试验研究及改良剂作用原理进行分析。本书可供岩土工程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和交通、水利行业的科学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岩土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参考用书。
-
结构模态分析鲍跃全,陈智成,赖马树金,李惠 编本书针对土木工程结构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结构模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分7章:第0章为绪论;第1章为结构模态分析理论基础;第2章为结构实验模态测试技术;第3、4章为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频域方法和时域方法;第5章为结构时变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第6章为结构模态分析工程应用。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和力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力学等专业领域的广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
季节冻土区黄土路基多次湿陷机理及防治技术马巍 著,李国玉,马巍,毛云程 编依托西北黄土地区的公路建设,作者及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病害调查、科学研究和工程病害防治技术研发及现场效果监测,积累了丰富的黄土湿陷性和工程防治措施的经验与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写这本《季节冻土区黄土路基多次湿陷机理及防治技术》,旨在研究压实黄土的多次湿陷机理,并指导工程建设与病害治理。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季节冻土区黄土路基典型病害特征、类型和形成机理;阐述了多处路段的黄土路基水、热、盐变化特征;开展了冻融、干湿和盐渍化作用下压实黄土路基多次湿陷机理试验;提出了压实黄土多次湿陷量的理论计算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研发了黄土路基多次湿陷防治新型路基结构和化学改良新方法,并在现场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土木工程施工田忠喜 编本书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照**规范和技术规程,将“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扩充立体教学资源,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体,能够服务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配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的实施,把教材教法有机结合,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提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全书基于“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协同设计,共十四章,阐述土石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脚手架工程、防水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本书可作为土木类相关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土建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师生参考。
-
隧道病害处治技术研究许崇帮,王元清,李磊 著《隧道病害处治技术研究》依托杜公岭隧道特殊地质病害处治工程,对隧道病害成因及处治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阐述了杜公岭隧道工程病害发展规律、隧道病害成因分析与演化分析、隧道病害处治设计方法、隧道衬砌结构爆破拆换施工安全控制等内容。《隧道病害处治技术研究》内容对于今后隧道病害处治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工程力学郭金泉,郭益深老师在教授《工程力学》课程时却往往面临着难、繁、枯燥、无用等问题,导致教与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原理、轻实践、重灌输、轻思考”;学生学习兴趣索然无味、主动性积极性欠缺,甚至畏惧和排斥,教师辛苦备课却感受不到成效。为了杜 和解决此类问题,首先需在源头上下功夫,那就是需要合适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_x000D_基于此,同时为了 好地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按照 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大纲要求,本次教材编写者参考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各专业对力学基础和工程认证的要求,结合目前力学课程学时逐渐减少的情况,汲取了传统教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精华,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编写适用于新时期新工科的教材。教材力求贯彻“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原则,贯穿既易于教师教授,又易于学生自学的宗旨。同时挖掘工程力学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等元素,形成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并融入到教材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
动荷载下边坡疲劳损伤劣化及其稳定性简文彬 著本书系统论述各类动荷载作用下边坡疲劳损伤劣化机制、案例边坡的动力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岩石类材料疲劳损伤理论和边坡动力响应研究、疲劳损伤理论基础与边坡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岩石疲劳损伤规律、列车荷载下边坡响应分析、爆破荷载下复杂岩质高边坡动力响应及其稳定性演化规律。本书可供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业人员使用,可供交通、铁道、土木、水利水电、国土资源等部门与边坡工程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
节理裂隙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理论与分析方法范立峰 著应力波传播理论的研究是岩体工程动态稳定性分析的基础。《节理裂隙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理论与分析方法》结合国内外应力波传播问题的相关资料和作者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节理裂隙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理论与分析方法。《节理裂隙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理论与分析方法》基于应力波的基本概念和应力波作用下岩体的动态本构关系,介绍宏观节理岩体或细观裂隙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等效连续介质方法和位移不连续方法,研究了宏观节理岩体或细观裂隙岩体内应力波的传播规律;提出应力波在双尺度不连续岩体内传播的均一不连续分析方法,得到含宏观节理和细观裂隙岩体内应力波的传播规律。《节理裂隙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理论与分析方法》注重基本理论的阐述,重点说明了解决岩体内应力波传播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