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大型流域风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重大技术问题研究与深地基础科学进展暂缺作者《大型流域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重大技术问题研究与深地基础科学进展: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了参加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8年度学术年会的论文几十篇,主要内容涵盖近年来围绕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开发开展的科研工作进展及研究成果。
-
非均匀沙床面颗粒运动试验研究许琳娟,魏巍作为泥沙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推移质是指不断与床面接触,以滚动、滑动、跳跃为主要运动方式的泥沙颗粒。长期以来,推移质问题一直是各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的难点问题。推移质颗粒在河床上的运动取决于多种因素,其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非均匀沙床面颗粒运动试验研究》以非均匀沙颗粒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试验拍摄大量非均匀推移质颗粒的运动,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颗粒的一系列运动参数信息,对非均匀推移质颗粒的随机运动特性及输沙特性进行研究。《非均匀沙床面颗粒运动试验研究》可为研究非均匀推移质颗粒运动的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航空燃气轮机涡轮气体动力学邹正平,王松涛,刘火星,张伟昊本书是关于涡轮气体动力学方面的一本专著,书中简要介绍了涡轮气体动力学相关概念,系统阐述了轴流涡轮、级间过渡段和后承力机闸通道、径流涡轮等内部流动机理,分析了不同维数的数值评估方法,给出了涡轮气体设计和流动控制领域的新进研究成果,并对涡轮部件涉及的多学科耦合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可供从事燃气轮机涡轮设计和研究的科研技术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等使用。
-
崩滑土体运移堆积实验研究季宪军本著作根据崩滑灾害主要成灾因子(降雨)和物质组成差异,通过三轴实验分析含水量、物质组成对土体力学性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含水量、坡度和物质组成的崩滑灾害模型实验,分析含水量、物质组成和坡度对其运移过程、堆积形态及运动速度的影响,为山区崩滑灾害的防治区划及工程布局提供参考。
-
航天动力学环境设计与试验指南吴永亮,何玲,樊世超本书系统论述了航天飞行器动力学环境设计、试验环境条件预示与计算等,主要内容包括:航天飞行器在其寿命周期内所经历动力学环境的分类及任务事件、动态激励或动力学环境引起的载荷预示方法、结构环境激励响应预示方法、动力学**预期环境计算方法、动力学环境在**载荷处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动力学环境设计与试验准则、动力学环境试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等。本书为航天产品设计人员提供了全面、详尽的动力学环境设计与试验工作指导,对于推动航天技术发展、提升我国航天飞行器产品研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西南红层特殊岩土性质与工程应用谢强,郭永春,赵文,文江泉 著本书是一本专门论述西南地区红层的学术著作,其内容依托作者自20世界末至今在铁路、公路、房建等领域内所从事的多个科研项目,综合了目前已经成熟的关于红层的基础和应用理论,并收录了国内外关于红层的新的研究成果。其既有深入的理论创新,又综合了目前已经成熟的和前沿的研究成果;既有对红层崩解性、软化流变性、溶蚀腐蚀性、膨胀性等特殊的岩土性质的基础性和实验性的研究,又有对红层边坡、路基、隧道、地下等工程的实际应用。由于其兼顾了基础性和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对岩土及地质专业学者、学生和从业人员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伟大的实验与观察武际可伟大的实验与观察——力学发展的基础
-
材料力学实验与创新设计暂缺作者本书适应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及新形势下材料力学实验课教学要求,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本科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育部工科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面向二十一世纪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分5章内容:绪论、基础型实验项目、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设计型实验、基础力学创新设计实践。共包含9个基础型实验、5个综合设计型实验、2个创新设计型实验以及多个创新设计项目。本书可作为实验环境、实验项目与编写学校相当的高等院校工科相关专业18~24学时材料力学实验单独设课的教材。也可供非独立设课的学校选用,还可作为开放买验室开设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及基础力学创新设计实践参考书。
-
微观力学二阶梯度连续理论及黏聚性材料应变软化研究杨洋,潘秉锁工程中许多常见的黏聚性材料,如金属、合金、复合材料、岩石、胶凝材料等,都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特性。实践表明,应变软化的出现往往是材料或其结构完全失效的先兆,不仅直接影响着碎岩机具的使用寿命,是岩石破碎的重要机理之一,更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现场路堤和地基的滑动破坏、隧道和地下建筑结构开挖过程中的岩爆与塌方以及山体运动的褶皱、断层等,所有这些工程问题均与材料的应变软化所造成的损伤破坏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基建规模的日益扩大,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和国防工程的建造呈现出规模巨大、速度快、要求高的特点。应变软化的频繁出现无疑给施工的效率、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多年来,材料应变软化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固体材料力学界广泛关注及富有挑战性的基础课题之一。在工程领域已有不少学者采用了试验方法来研究各种应变软化材料的本构关系及变形破坏过程,为揭示应变软化材料的损伤机理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然而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试验和现场测试工作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固体力学的发展,力学建模的分析方法为揭示应变软化材料的损伤过程和机理提供了重要手段。近年来,学者们纷纷从宏观角度针对岩石、混凝土等特定材料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应变软化问题的认识。然而,现有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大多未考虑应变软化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故难以深层次地反映材料真实的力学损伤机制;此外,现有的力学理论在求解复杂力学模型时依然存在解的非有效性以及网格依赖性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应变软化数值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鉴于此,本专著以均质各向同性的黏聚性应变软化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力学角度建立了适用于多维空间的张量形式的二阶梯度连续理论模型,结合现代无网格伽辽金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完整的数值模型,并编写出了MATLAB可视化数值模拟程序。最后还选取了3种典型的应变软化计算实例,即错位带和剪切带的演化过程、氮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单轴拉伸破坏以及岩石(花岗岩)的静压人破碎过程,验证和对比分析了所建立的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对二维空间的应变软化材料变形损伤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
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德)H.赖欣巴哈 著本书是从实证主义观点出发对量子力学系统做出哲学解释的代表作,也是作者赖欣巴哈的一本主要著作,写于1942年。作者从实证主义的立场出发,分析了量子力学的科学成果,从中论述了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并据此阐述了关于知识的性质、客观实在(即所谓“观测之外的食物”)以及因果性等问题。实证主义哲学上世纪前半期在西方曾经历了一段辉煌,20世纪50年代已逐渐走向衰落。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实证主义哲学在量子力学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曾经发挥过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所以直到今天,量子力学的研究者仍然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