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岩体工程的实验方法与实测技术马文顶,张凯,付丽红,张源 编岩体工程的实验方法与实测技术是研究工程岩体设计、施工与控制的基本方法。该书结合教学实践与地下工程研究新技术编写而成。全书分6章。第一章介绍学生实验的基本知识;第二章介绍岩体工程实验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技术;第三章、第四章是实验研究的预备引导实验和基本实验,介绍实验研究基础的公共测试手段,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必修内容,侧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五章是设计、研究型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创新能力的提高;第六章专门介绍现有岩体工程的实测仪器和量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岩体工程的实验方法与实测技术》主要作为煤炭高等院校采矿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地下工程研究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
热力耦合作用岩石的微细观破坏力学左建平,周宏伟,鞠杨 著《热力耦合作用岩石的微细观破坏力学》系统地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关于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的微细观破坏力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利用高温带加载装置的扫描电镜及微变形场测量技术等综合手段,实时原位观察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矿山顶板砂岩的热破裂过程、拉伸和弯曲破坏过程,重点研究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砂岩的断裂韧性、微细观变形场、断口形貌特征及屈服流变模型等。
-
基于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的弹性波传播与散射模拟刘中宪,梁建文 著固体中弹性波动问题广泛存在于土木、机械、地球物理、航空航天等领域。《基于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的弹性波传播与散射模拟》以弹性波在不均匀地层中的传播与散射为背景,将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拓展到各类复杂波动问题求解。首先针对实际岩土层的不均匀性(包含大量的空隙、夹杂体及起伏地形、层状介质等),分别结合全空间、半空间格林函数和层状介质中动力格林函数,采用IBIEM对复杂岩土介质中二维、三维弹性波散射问题进行了方法探索和研究分析;针对滨海、河谷等地带的饱和岩土特性,发展两相介质IBIEM,针对典型算例进行详细的参数分析,揭示饱和介质中弹性波散射问题的本质规律,探究其中关键因素的影响机理。《基于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的弹性波传播与散射模拟》所提出的IBIEM可直接拓展应用于环境振动、爆炸应力波传播等其他固体中的波动分析;同时,对于波动法无损检测、地下工程施工不良地质问题超前预报等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基于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的弹性波传播与散射模拟》可供地震工程、工程波动、边界元领域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参考。
-
非饱和土强度及水分迁移问题研究李彦龙 著《非饱和土强度及水分迁移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吸力强度是非饱和土强度的核心变量。通过常规三轴试验,确定了非饱和土吸力强度与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关系。通过控制吸力的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确定了双曲线吸力强度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取值,并探讨了不同模型的适用性。(2)结合水物理力学性质特殊,是影响水分迁移的关键参数。通过等温吸附法与热重分析法确定了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的含量,通过理论公式对结合水的水膜厚度和密度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黏土矿物含量对不同类型结合水含量的影响。(3)吸力量测是非饱和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从非饱和土孔隙水的赋存状态人手,对非饱和土中的吸力进行分类,并对各类吸力的量测方法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各种高吸力量测方法的适用性。(4)基质势梯度和温度梯度均是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的驱动力。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基质势梯度和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的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气态水迁移与温度梯度的关系。(5)浅层土体水分场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动态变化,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以室内和室外模型试验的结果,建立了黄土地表蒸发量的计算模型。通过非饱和土二维非稳态有限元计算方法,对黄土高原浅层土体水分场在连续干旱气象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数值计算。
-
边坡与基坑工程的支护技术研究吴静 著对边坡与基坑工程进行支护,其根本目的是保证边坡与基坑工程的稳定。因此,对边坡与基坑工程进行土力学和稳定性分析是支护设计的重要内容,边坡与基坑工程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法、数值平衡法、不确定性分析法等。在此基础上,《边坡与基坑工程的支护技术研究》主要对加筋土支护技术、排桩与板桩支护技术、锚固支护技术、基坑动态支护技术进行研究。
-
液化侧扩流场地桩基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刘春辉,苏雷 著强震下液化侧扩流场地基础设计是工程设计关注的重点,也是设计难点。由于桩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抵抗土体侧向大变形对桩产生的侧向荷载,而成为液化与液化侧扩流场地中常用的基础形式。然而,当前研究工作主要关注地震过程中桩土动力响应规律,导致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并不明确,相关设计理论与方法差异性 很大。鉴于此,本书以强震下近岸水平液化侧扩流场地桩-土-上部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振动台试验、动力有限元计算与理论分析,研究强震下近岸液化侧扩流场地桩基典型动力反应,探讨地震过程中桩-土荷载传递规律,分析桩-土-上部结构体系惯性荷载与运动荷载的相位关系;基于文克尔地基梁模型发展液化侧扩流场地桩基抗震设计方法。本书适用于从事桩基抗震设计与研究的工程师与科研人员。
-
深圳土木40年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著本书集合了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四十年来发展的过程、科技成果及建筑设计相关案例,内容包含建筑设计、土木施工、采暖通风、给排水等专业,是对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四十年来成果的全面总结,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
工程地质实践冯锦艳,李峰,陈军,焦申华 著《工程地质实践》为“工程地质学”配套的实习教材,阐述工程地质学实习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方法。全书共8章,主要包括造岩矿物与三大类岩石的鉴定、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与分析、地质图的使用与阅读、中外关于工程地质的主要差异比较、世界有名地质奇迹赏析以及典型路线的地质实习等。《工程地质实践》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机场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留学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教学用书。《工程地质实践》也可供参加中国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以及环境评价工程等资格考试的人员参考。
-
建筑力学黄凤珠,刘琳,朱保华 编《建筑力学(第2版)》按照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依据新标准规范进行编写。《建筑力学(第2版)》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基本知识、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轴向拉伸与压缩、截面的几何性质、剪切与扭转、弯曲、组合变形、压杆稳定、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等。《建筑力学(第2版)》各章后面均附有习题,并有配套的习题解答,使学生在课后可以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建筑力学(第2版)》结构合理、知识全面,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
现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刘加平,田倩 著《现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针对现代混凝土材料组成和土木工程结构的特点,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场耦合作用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从混凝土原材料分析、配合比设计、生产控制,以及施工的环境、工艺、现场质量控制和验收的各个环节,阐释施工期裂缝产生的机理和风险预测模型,介绍施工期裂缝控制的新材料、新技术;结合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论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提出了集材料-设计-施工-检测于一体的现代混凝土结构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方法,并结合我国轨道交通、桥梁、水利等重大工程的具体应用案例,验证了理论和方法的适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