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创新技术林鸣,刘亚平 著《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创新技术》依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建设,介绍了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地基基础沉降机理及控制成套技术等13项创新技术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内容涉及人工岛的建设和沉管隧道的基础沉降、回淤、沉管制作、安放等,施工过程中攻克了一系列外海沉管隧道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沉管隧道大型化、工厂化、装配化、智能化的工程理论与成套技术。
-
中小学校全过程建筑设计张琳 姜红涛 著本书总结了作者以往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结合建筑师负责制,以中小学校项目建设进程为序,利用实际案例,系统介绍建筑师 在中小学校建设中的全过程设计服务工作内容。其中包括项目建设前期的建筑策划、咨询与评审、方案投标与评标、建筑方案深化与报审、建筑初步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建筑施工图审查、现场设计服务各阶段的要点、难点、设计原则、技术措施以及常见问题等。本书可作为建筑 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程管理与咨询等专业的高校学生教学参 考书,也可供建筑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工程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参考。
-
水粉静物黄仕雄,黄慎文 著本书精选作者优秀的水粉静物画,以大8开本形式呈现画面的笔触与肌理,示范静物画写生的造型表达与色彩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静物写生能力。全书供选择作品48幅,作品注意色彩的和谐饱满,造型准确,也注重笔触表现。总之,学生以之临摹,不光是学会了塑造形体,而且能从中体会到画面的节奏,发现绘画的情感因素。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提高了艺术修养。本书尤其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临摹学生之用。风景园林专业除了学习园林建筑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一定的艺术审美教育与艺术表达方法的习得。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欠缺美术基础,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快速地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包括素描写生,色彩写生,色彩与造型的匹配关系把握等,有其现实的必要。本书能很好地将色彩与造型技能,融汇进学生专业学习中,并从毕业设计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为将来做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做好准备。
-
木制玩具设计攻略陈思宇 著本书详细描述了木制玩具的生产及工艺流程,并介绍了常用选材情况,便于使用者快速掌握设计要素,避免了创意与生产脱节。本书还详细分析了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并据此对年龄段进行了重新划分,突破了原有以3岁作为划分界限的惯例,对设计定位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所使用案例基本都属于成熟项目,落地性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供设计专业师生、玩具生产类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数字平面设计王勇 编《数字平面设计》内容创意独特,涉及解构拼贴、手绘涂鸦、极简线描、字体设计、观念图形等多种技法,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思想,激发观众共鸣。
-
中国开发区周边社会空间研究孔翔等 著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空间载体,开发区建设实质上是为吸引加工制造环节集聚而发生的空间生产过程。由于人文景观、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交网络等的迅猛变化,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逐步成为本地失地农民与外来劳动力等“无根者”集聚的空间,转型升级和持续协调发展面临挑战。为此,《中国开发区周边社会空间研究》主要借鉴产品内分工、空间生产、地方感、新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上海闵行和浦东、江苏昆山、湖南长沙等地典型开发区的实地调研,深入剖析开发区的空间生产机理及其对所在地区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主要包括开发区的经济活动特征和社会结构特点、开发区周边“无根者”的地方感、外来女性和儿童等的空间行为、开发区空间生产绩效的评估及优化策略等内容。
-
中西文化激荡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变迁研究李兴华 著本书在中西文化交流和激荡的大背景下,聚焦于中国手工业城市景德镇瓷业社会和陶瓷文化的变迁,首次提出了瓷业生产的“景德镇模式”和陶瓷文化传播交流的“瓷文化圈”概念。作者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做了概念界定,并从其变迁的表征、动力以及早期全球化视野下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变迁、民国时期新式瓷业生产模式的引入、工业化背景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变迁、全球化新阶段景德镇陶瓷文化变迁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进而讨论了中西文化激荡背后的器物认同和文化认同。
-
勒.柯布西耶[美] 让-路易斯·科恩 著《勒.柯布西耶:景观与建筑设计图集》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策划,是一本全方位展示柯布西耶设计作品和理念的,内容十分丰富的图集和文集。本书收录了大量图片,包括很多珍贵的素描设计草图、绘画作品、景观实景照片;此外,全书收录了30位重量级学者的,超过60篇的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2013年6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一次全面展出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包括他作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艺术家、城市规划师、作家和摄影师的多样化作品,从而再次让全世界体会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多领域巨大影响力。这本现代景观的图集不仅展示了勒.柯布西耶在长达60余年的景观职业生涯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而且让读者可以领略到柯布西耶早年作为画家时到访过的地方,和他作为建筑师工作过的地点。作者展示了柯布西耶令人眼花缭乱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从水彩画到纯粹派风格绘画,再到建筑和家具设计,希望以此来提供区别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个作为严肃的现代主义者的柯布西耶。 本书分别介绍了柯布西耶还在用“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这个名字时,以及成为“勒.柯布西耶”后的各领域作品,根据地域和作品种类相结合的方式,将其成就主要分为8个部分:“瑞士和德国”“意大利和东方国家”“欧洲,从西到东”“法国”“巴黎”“非洲”“美洲”“亚洲”。本书部分文章出自编著者让-路易斯·科恩,其余作品来自众多对于柯布西耶有研究的人士,所有文章都有强大的文献资料基础。
-
高密度住宅设计典范[西] 亚历杭德罗·巴哈蒙,玛丽亚·卡米拉·圣希内斯 著,王建武 译《高密度住宅设计典范》主要介绍近年来竣工的20个高密度住宅方案,均是世界各地新的成功案例。与场地条件宽松、容积率较小的低密度建筑不同,高密度住宅要求在有限空间内容纳更多的居住者,提供集约化的生活设施,因此各种设计条件一般较为苛刻。《高密度住宅设计典范》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如何使高密度住宅与城市和谐共处,如何塑造积极的公共空间,如何组织和设计户型及各类设施,如何创造丰富的造型等。 目前市场上关于高密度建筑设计的图书很少,而且都是很多年以前出版的,选取的案例也都很陈旧。《高密度住宅设计典范》选取的范例都是近期新的项目,从建筑与城市关系,公共开放空间,建筑功能与户型设计,维护与造型几方面进行论述,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相关作品的设计要点与经验。目前,我国住宅建设以高密度、高容积率、建设周期短为特征,《高密度住宅设计典范》的内容非常符合我国发展现状,对症下药,为我国的设计实践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
感应式建筑鲁道夫•埃尔-库利,克里斯托•马尔科普洛斯,卡罗尔•穆海贝尔 著,魏秦,张昕 译本书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横跨多学科领域,将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自动化等多学科协同的科学研究平台;向读者呈现了多伦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香港大学等研究者的大量实践成果。作者通过感应式建筑的工作原型,从人工自然、沉浸式空间、能动构件、可变覆盖面、表面作为接口与个体感应等六个部分,从城市整体到建筑构造细部的不同层级,以一种全景的视角展现感应式建筑的实践研究,突破了对建筑空间的传统思维与认知,使人与建筑之间的交互过程呈现一种新的激活状态:建筑成为一个可感知、可呼吸、会思考、可行动,并满足居者个性需求的生命体。本书为国内建筑学专业开启了前瞻性的研究视角,提供了未来建筑与城市发展的新思维与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