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
家设计业之峰装饰 著本书为《家设计》系列.“家设计”,将家表现为生活中各种情形的“物化”,装修设计是整个装修工程的灵魂所在,包括整体构思、风格打造、功能空间设计、装修细部处理、家具布置、富有情趣的小装点。本书融入了以春为主要构想的装修案例,并且介绍了家庭装修的一些实用案例。介绍很好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读者通过阅读可提升对装修美的鉴赏能力。工长笔记介绍实用装修知识及主材选购常识。并且融入名画名曲赏析内容,丰富书籍的知识涵盖面。本书阐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展示了全新的设计效果,具有图片量大,设计新颖,分类独特,借鉴价值高等特点。
-
阿尔瓦罗·西扎+卡洛斯·卡斯塔涅拉《阿尔瓦罗·西扎+卡洛斯·卡斯塔涅拉》编委会,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编该书为华茂集团发起与倡导的“东钱湖教育论坛”策划的“建筑教育名家”丛书的首本,是1992年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者、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设计并落成的宁波艺术教育博物馆,从概念草图、项目过程、学术解读、建筑摄影和技术图纸等多方面阐释建筑的故事。通过出版此书,读者可以多维度的解读该博物馆建筑,了解业主对项目的愿景、建筑师对该愿景的表达、技术层面的探索和挑战、建造过程的试验和控制以及学术层面的解读和意义。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作为完成度较高的西扎晚年极具独特性的设计实践和“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的标志性建筑,有着较高的学术推广和研究价值。“建筑教育名家”丛书是一套高品质专业丛书,从建筑学研究的角度,全方位记录和阐释建筑作品的建成过程,并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该丛书目前已经确定的有四本,分别为:《阿尔瓦罗·西扎+卡洛斯·卡斯塔涅拉——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坂本一成:大师工作室》《伊东丰雄:华茂国际图书馆》《张永和——东钱湖大师工作室》
-
BIM应用发展报告中国建筑学会 著本报告是由中国建筑学会主编完成,通过跟踪国内外BIM应用情况,结合线上调研、线下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2019年工程建设行业国内外BIM发展与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客观、公正地对2019年度国内外BIM研究进展、主要政策和标准、市场发展环境等进行介绍,结合国内勘察设计、施工、生产制造企业、业主/开发商、政府BIM监管等领域的BIM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报告还有BIM技术应用案例等内容供读者借鉴,报告适合国内广大土木工程从业人员阅读使用。
-
BIM技术项目实例教程刘燕 吴姗姗 著BIM技术在工程建设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信息化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大力推广BIM技术。在推动BIM技术发展的众多BIM软件中,以Revit系列软件为流行,使用广泛。 本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如何使用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软件来进行建筑设计。其中,每一个模块都从一个实际案例开始,通过完成实际案例的设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模块6还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一栋小别墅的完整设计,来教会初学者如何整合前面学习的各个部分的设计方法,同时也能促使初学者思考如何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本书适合于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软件开发工程师、BIM的爱好者学习思考,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用书。
-
BIM建筑工程量计算袁建新 著《BIM建筑工程量计算/高等职业教育工程管理类专业BIM应用系列教材》作者具有40余年的工程造价教学及实践经验,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经验使得作者对于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计算建筑工程量有着深刻和独到的见解。教材中通过常见建筑工程工程量数学计算模型及应用BIM模型计算工程量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介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工程量计算意义、方法,并进一步掌握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计算建筑工程量。《BIM建筑工程量计算/高等职业教育工程管理类专业BIM应用系列教材》主要内容如下:建筑工程量计算概述、应用BIM技术计算工程量、计算机工作原理简介、BIM建筑工程量计算的前期工作、AutoCAD平台计算建筑工程量及应用BIM模型计算建筑工程量。
-
2020中国园林古建筑精品工程项目集《筑苑》理事会 著《2020中国园林古建筑精品工程项目集》一书由25个中国园林古建筑精品工程项目案例组成。书中对每个精品工程的工程概况、工程理念、工程的重点及难点,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等做了详细阐述,客观介绍了目前我国园林古建筑领域在设计理念、施工技术以及创新做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对业界同行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书可作为园林工程、古建筑工程领域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本科和高职院校园林古建类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资料。
-
为中国而设计中国美术家协会,徐里,苏丹 编本次大展暨学术论坛秉承“为中国而设计”的理念,结合新时代设计领域的民生关切和社会热点,将主题定为环境艺术的“木”营造,把环境艺术设计置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自然环境之中,关注生态、聚焦生活、破解难题;倾听时代声音,紧跟时代步伐,担当设计领域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所面临的责任。本次成果集以“木”为主题,通过相关论文的撰写和作品的展示,集中展现了当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创新。同时,本次增加了作品的数字资源,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作品的内容。
-
幼儿之城[日] 日比野设计 著《幼儿之城:超人气日本幼儿园设计》详细介绍了日比野设计的z新案例,包括设计理念、细节、过程等。各幼儿园设计背后的故事,专家们对空间、环境设计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探讨,会让每一位从业者重新审视自己工作的价值,并提供积极的思考和启发。设计者和幼儿园业主在园所的设计建造中时时处处体现了专业与用心,这样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将会打动各行各业的读者。
-
机场航站楼能效提升适宜技术左鑫 著机场建筑简介;航站楼设计中提高节能性的原则与关注点;被动式节能技术设计;主动式节能技术设计;航站楼环境、设备及能源的智能化设计及控制管理;航站楼设备设施及运行情况简介;航站楼设备节能运行策略与系统优化;设备维护与管理;新技术、管理方式(合同能源管理)在运维中应用的思考与探讨。
-
中国古代园林水利刘海龙,孔繁恩,商瑜 著中国古代园林VS水利,您了解多少?自古以来,人类就形成了关于水的丰富知识与技术体系。早期的治水、用水、管水、理水的传统智慧,指导着古代人类建设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工程,也影响着古代人类建设理想家园与营造诗意风景的历史。许多古代传统城镇村落的选址布局,充分尊重自然水文过程并考虑人类生存需求,从而使之数千年立于无患之地。而从作为果木蔬圃的园林萌芽状态,到面向游赏休憩的日趋成熟的各地域古代园林,水体一直是园林与风景营造的核心操作手段与骨干要素,并且许多实例都展示了将风景园林营造与水利工程兴建紧密结合的特点。中国大地上留存和沿用至今的众多水利工程与风景营造完美结合的案例,从都江堰、灵渠,到西湖、颐和园等,水利工程技术与山水哲学、自然美学融为一体,审美、实用与风景游赏等功能珠联璧合,许多理念、技术堪称创举。人为活动干扰下的水循环呈现“自然-人工”二元特性。这种“二元水循环”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协调人工水利系统与自然水文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与“顺应”自然水循环,从而在应对水资源供需、洪涝灾害治理、水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平衡。从古至今,无论园林理水还是水利工程,实际都处于这种二元水循环关系当中,也是古今人居环境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处理得好,就延长了园林理水或水利工程的寿命,使之更具可持续性,即顺则续;如果处理不好,则在短时兴盛之后很快就湮灭于沧海桑田之中,即逆则废。基于此,这里提出“园林水利”的研究视角,即探讨中国古代园林是如何参与到区域水循环系统当中,以及形成可持续的水景营造体系。具体研究先从大的“水循环”视角出发,基于对区域整体自然环境与城市水系的发展变迁的分析,通过剖析园林选址、引水方式与园林形态、水景营造,尤其在园林参与到城市供、排、取、用水等的功能发挥中的作用,从而审视中国古代园林在水管理方面的传统智慧与科学性。2014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景观水文》课程从哲学思想、文化艺术和功利实用三个方面对“水文化景观”的概念、理论与案例进行了系统探讨。基于此,构成本书即《中国古代园林水利”》的总体研究结论:中国古代修建园林,往往需先寻水,因而水利工程是不可或缺的。虽也有为保证园林用水而不惜财力、人力兴建水利工程设施的实例,往往仅享一时之盛,无持续之利,但更为大量的案例证明,无论是城市外围的大尺度自然山水园林,或者城内的小尺度园林,兼具城市用水、灌溉、漕运、防洪排涝、雨洪调蓄等综合目的并加以持续疏浚和及时维护,往往更为持久,实能延续千年并惠及当代。那些纯粹的功能性水利工程即便初期单一以水利为目的而兴建,随着享用日久,也逐步具备了风景、雅集、游赏、商贸等功能,渐渐形成了公共园林。因此可以认为,若造园在先,需先借水利而得水;而水利在先,则后以园林而闻名。无论是造园在先,还是水利在先,两者的彼此互惠互利、相得益彰,是历史为当代所留下的最重要的智慧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