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刘云凤 著植物景观设计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主要从植物设计理论、方法、案例三个方面系统讲解植物设计。其中,理论部分从自然界中的植物观赏群落、生态因素、植物个体观赏性等方面介绍了植物设计的基础;方法部分重点讲解植物设计中的表达方式,以及不同植物组合的设计模型、植物设计的流程等;案例部分选取典型的场地进行设计分析、对植物设计的完整文本示范讲解,有利于读者全面掌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 本书每章节后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方便学生及教师总结、复习,并在每章后留有二维码留言入口,方便读者交流。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材使用,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园林景观设计师、环境设计师和研究人员参考借鉴。
-
厂城共生孙淼a 著本稿包括长三角地区城中厂社区化更新的6部分内容:1. 城中厂的内涵和研究回顾;2. 城中厂及其社区化更新的历史脉络;3. 城中厂的特征和类型;4. 社区化更新的可行性研究;5.社区化更新的实证研究;6. 城中厂社区化更新的设计策略。本稿研究长三角地区七座城市的城中厂社区化更新,力求在三个方面展开创新。一是视角上,有别于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园区化”更新,选择“社区化”更新作为研究聚焦点,强调城中厂更新的“日常性”和“普适性”。二是对象上,突出城中厂的存量资源定位。有别于当下对于工业“遗产”的热衷,视所有工业历史地段均为“城中厂”,视遗产属性为五大属性之一,强调更为均衡的系统性价值。三是同优选理论相接轨。西方语境下,绝大多数工业遗产是需要适应性再利用,而非修缮保护,其中如何催化周边城区转型更新成为其重要使命。本研究建立“厂-城”理论模型,试图从城市更新的维度去研究工业遗产的活化。本稿以笔者实地走访长三角地区316处城中厂、30处社区化更新案例、3个实践为基础,适合工业遗产更新研究相关学者、规划和建筑师、以及政府官员阅读,部分成果发表在城市规划学刊、建筑学报等期刊上。
-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费莹,赵秀玲 编本书为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由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主办,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承办,竞赛主题为“老校园+新活力”。获奖作品涵盖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方向,基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绿色校园发展理念,展现校园建筑与环境中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绿色改造和创新策略,促进实现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赋予老校园新的活力。
-
建筑制图钟训正,孙钟阳,王文卿本书内容包括作图技法、建筑投形和建筑透视三部分,是学习建筑制图原理和作建筑画技法的书籍。本书作者都是既擅长建筑设计而又精于建筑画的 和知名建筑师。他们将几十年作建筑画和在设计教学中的经验集成于此书,其中一些简化作图方法,为他们所创造。书中没有繁琐冗长的理论推导,而是用渐进循导、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方法编写。书后附有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高等院校建筑院系各专业学生及从事建筑设计有关专业人员,都可以此书为教材或作为提高建筑透视画水平的参考书。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此书作教材印刷过2次,1990年出版时作者曾作些补充和修改,先后印刷10次,并获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筑类 教材一等奖。2006年再版印刷,并被 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次再版,主要是对个别错误进行 正。本文配有王文卿先生授课视频资料(共7讲),读者可生动形象地理解授课内容, 快捷地掌握作图方法。
-
建筑装饰制图李永霞本书根据 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并参照有关 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岗位要求编写。本书分为理论准备、边学边练和实操实练三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本知识、三面投影、轴测图、剖面图和断面图、建筑施工图和建筑装饰施工图。本书为立体化新形态教材。李永霞主编的《建筑装饰制图习题集》与本书配套使用。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企业岗位培训用书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
建筑制图习题集贾黎明,张巧珍本习题集为《建筑制图》(第二版)(贾黎明、汪永明主编)教材的配套用书,采用了颁布的技术制图标准及各专业现行制图标准。主要内容有: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基本体与叠加体,形体表面交线,建筑形体表达方法,轴测图与透视图基本知识,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机械图,计算机绘图,建筑制图课程设计等。本习题集题量适中,覆盖面较广,适合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土建类、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配套用书,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成人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配套用书,还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集体记忆与新精神谭刚毅,贾艳飞,董哲 编《集体记忆与新精神/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为《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第五辑,以“集体记忆与新精神”为题,以第1视角的访谈与论述,将日渐尘封之过往,生动地铺陈到读者眼前。18家高校与研究机构、51位学者、31位受访者,共同记录下丰富内容:非常早的人民公社规划、黑龙江富拉尔基规划的参与者和银川首批建设师,展现了当代城乡规划实践:著名建筑师龙炳颐先生、建筑教育家罗小未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家黄树业先生的访谈,许纪蔚先生留苏、荆其敏先生访问欧美的经历,揭示中国建筑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的历程:王渺影、陆文礼、杨孝军、萧文思、王吉中等匠师展现了华中、晋陕、马来西亚槟城,以及侗族独特的建筑技艺:还有传统聚落、蒲圻纺织总厂三线建设的集体访谈与研究。除扎实的深度访谈外,编者亦兼顾到口述史工作方法的归纳总结,力求进一步推动中国建筑口述史工作。
-
宜居城市广场群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高家骥 著,任文东 编《宜居城市广场群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基于人居环境视角,对大连的城市广场分类、城市广场的发展历程和空间格局的演变、城市广场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驱动机理以及城市广场规划发展的思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遥感影像、调查问卷、空间统计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构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系统中与人居环境相关的广场评价指标,并探索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理。该书以中国广场型城市——大连市48个广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研究方法,得出一定建设性结论。《宜居城市广场群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研究深入,内容翔实,研究方法科学有效,可作为设计学专业师生及相关设计者的参考用书。
-
保定乡土建筑文化研究陈志菲 著暂缺简介...
-
杭州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活力研究吴晓华本书研究的主体部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应用研究。定性研究为理论基础,即本书前两章,是对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活力特征、影响机制、活力评价及活力优化提升的相关理论、相关分类、相关方法的梳理过程;定量研究为影响机制和评价体系的建立部分,即本书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是对特色小镇公共空间影响机制及活力评价而完成现场调研、活力特征数据分析、影响机制模型建立和指标体系形成过程;应用研究是活力影响机制与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即本书第6章和第7章,对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进行了检验,并根据影响机制和评价结果提出了优化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