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
建筑业物化能耗多尺度评估与时空效应分析洪竞科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产业,建筑业的能效提升以及转型升级对实现零碳排放意义重大。建筑业物化能耗,是指建筑物建造过程的直接能耗与生产和提供建筑活动相关产品、服务的间接能耗的总和。本书立足建筑业物化能耗的时空异质性,基于“国家”-“省级”-“城市群”尺度,开展“需求”-“供给”双视角下建筑业物化能耗的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建筑业物化能耗驱动机制与变革规律、时空分布与效率特征、区域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以及供给形态与路径演化研究。
-
建筑方案的五个灵感来源毕昕建筑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空间,也是人所创造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建筑设计中难的往往是设计概念推敲的阶段,其实从建筑的概念遴选到设计过程,再到建筑设计成果的呈现,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本书以建筑设计时常用的几个灵感来源为线索,从环境、文化、行为、形态、技术五个方面,为建筑设计构思及创意提供既系统科学又艺术创新的演绎。每个部分都详细讲解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建筑创作实践分析,具体讲述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的过程。本书适合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业人士阅读。
-
漂浮马岩松 著在《漂浮:MAD建筑集》中,马岩松解析了自己近14年的代表建筑作品。马岩松的建筑可以说是将“自然现代化”。通过28件建筑作品,200余幅清晰实景照片、珍贵建筑图纸、三维可视化图,深入了解马岩松的建筑与自然、空间的关系,沉浸式观览马岩松的建筑世界。坐落于松花江北岸的哈尔滨大剧院是马岩松的重要建筑作品,他以湿地自然风光及北国冰封地貌为设计灵感,外覆白色铝板,形象表现出风雕雨琢的造型,内以木材雕刻为饰,呈现轻微腐蚀的质感,使自然、建筑和地形变得浑然一体,将自然在现代化城市中创造多重意义。书中除了声名赫赫的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还囊括山丘庭院、UNIC等MAD新近建筑作品,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研究探讨和展陈项目,带领我们了解马岩松“山水”概念的起源,对建筑“自然观”、人与空间的态度。在与陈伯康的对谈中,对现代主义建筑家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的建筑理念进行更具中国特色的解读,为我们理解现代主义建筑提供全新思路。
-
结构施工图识读与实战陶莉 主编,戴庆斌、杨帆、吴志堂 副主编本书是介绍建筑工程领域施工图识图技能培养的活页式图书。本书由建筑结构与平法认知、基础工程施工图识读、框架结构主体识读、剪力墙结构主体识读四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中的每个任务内容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本书由校企合作编写,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企业岗位人员培训教材,还可作为校内和企业“1 X”建筑工程识图结构方向的考证辅导教材。
-
建筑制图与识图从入门到精通鸿图造价 组织编写 杨霖华、赵小云 主编本书主要依据建筑相关专业的最新制图规范编写,共21章。首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建筑行业的基本制图要求、绘图基础、相关专业的常用图例和制图规定。接着,在识图部分,本书全面介绍了识读本专业施工图的原则、顺序、方法和识图的主要内容。然后,本书在识读应用部分列举了大量各专业的实际图纸并对其进行了细致、具体的识读说明。最后,本书用一个整套施工图纸作为案例,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识读和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建筑行业的建筑设计、结构、装饰、给水排水、电气、暖通等各个专业,可作为从事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设计、安装工程技术等方面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等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
-
河北经典历史文化名村建筑图典 西古堡赵晓峰、史艳琨、张慧河北地区是燕赵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在现省辖区内,先后有 40个村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6个村落被收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套《图典》系列冬书,萃取了河北省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五个典型案例,也是国家级的传统村落。西古堡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长城地带 “百堡之乡”的蔚县,可称北方堡寨聚落的典型。历经四五百年的风雨沧桑,堡墙已经残破不全,但街巷格局、堡门城楼、堡内庙宇和住宅至今基本保存完好。《西古堡》包括上下两篇,编纂规范。上篇以文字、实景照片和分析图的形式,对村落环境、传统建筑和资源状况进行叙述和分析;下篇以精细的测绘图纸展示代表性传统建筑与院落的详细情况。翻开《图典》,仿佛不只是精美的文字与图照,其间透析出作者淅沥沥的汗水湿巾,摹写着作者风扑扑的砥砺前行,严谨的治学风范与浓郁的乡土情结跃然纸上。对未留一文一纸而默默消失的村落,对失却家园而不知所踪的家人,这套书都是一种难舍的慰藉。
-
复兴引擎薄宏涛本书记录了首钢三高炉博物馆设计的全过程。从“京西遗忘之地”到“复兴活力之匙”,从“封闭工业大院”到“开放城市公园”,《复兴引擎:首钢三高炉更新的可持续性实践》为读者呈现了沉寂的工业构筑重新“装载”生命的故事。
-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研究吴迪作为一种量化目标导向的节能标准,德国被动房标准对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标准在建筑节能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标准的应用难以落实到建筑前期的方案设计阶段,造成方案设计阶段优化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书基于典型模型、能耗模拟、统计学分析方法及我国既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针对不同的设计阶段与设计深度,推导了适用性强的能耗目标值,从而辅助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性能化设计与决策。本书研究成果为促进性能化设计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9×9朱渊理想的设计是基于场地的特殊性,这是建筑得以与场地特征进行连接的仅有方式,这就需要彻底了解环境结构与特征。建筑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艺术,并非完全归属于科学。它在场景中如何表现,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气氛和心情被认为是建筑认知的一部分,然而这当然并非重点。虽然建筑具有高度解析性和概念性,但这也不完全涵盖它。事实上,建筑是作为具体存在被感知和使用,用Dietmar Eberle教授的话来说,那就是物理现实。本书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设计系撰写,它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式,以系统地明确繁复的设计框架,并将其用于各自的设计。
-
一个小家勒·柯布西耶《一个小家》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撰写的回忆性作品,回顾介绍了他在1923年至1924年间在莱芒湖湖边给父母设计并建造的住宅。其中包含设计草图、照片和柯布西耶创作的一系列思想随笔以及对家人的爱。本书篇幅不大,但意义却十分重大。透过一个“私人项目”,我们得以了解一代建筑大师职业生涯中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观念的建立过程,并窥见其真实的成长足迹。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序、正文与后记。序由长期对勒·柯布西耶的生平及作品进行研究的法国建筑师和历史学家,巴黎美丽城国立高等建筑学院教授玛丽-珍妮·杜蒙所撰写,他向我们介绍了柯布西耶的成长历程,小家设计建设的缘由,《一个小家》出版的背景,引导读者了解柯布西耶及其小家。正文部分共分五个章节,从房子的设计建造,到父母搬进小家后的居住情况,以及日后小家的发展等,用简短的文字配以相应的图片,让我们在欣赏了解柯布西耶设计作品与理念的同时,感受他对家人深深的爱意。后记部分由巴黎马拉盖建筑学院郊区条件观察站研究所成员加米特·莫雷尔·乔内尔所撰写,他从专业的角度对柯布西耶的《一个小家》进行分析解读,让读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一个小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