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文物建筑保护文集陈志华 著文物建筑保护理论虽然生成于欧洲,但是有根本的普遍意义,因为它是科学。但是,科学在付诸实践的时候,并不排斥特殊性,因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建筑有它的特殊性,欧洲各国建筑也有它们的特殊性。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有我们的特殊困难,欧洲的也有。特殊性并非中国建筑所独有,不研究事物的特殊性,会变成僵硬的教条主义者,给工作带来损失,但过于强调特殊性而超越理论的普遍原则,我们会失去方向,失去基本的是非标准,那损失就太大了。在《文物建筑保护文集》里反复强调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的基础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作者经过20年的田野工作,了解我们国家的实际。我们这个民族,整体上说,自古以来就少一点科学精神和历史责任心而有太多的功利主义,自古以来就不习惯进行理论的思考而满足于实用主义,这是我们在许多方面落后于欧洲的主要原因。当今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有成绩,那是因为我们毕竟还有一些具有科学精神和世界眼光的干将。但也有不少失误和损失,那就是由于也有一些人回避困难而企图“取巧”、“简便”、“差不离就行”,不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更糟的就是只醉心于求利。这也是一种“实际”,所以必须多讲基础理论,多讲历史责任心和科学精神。但《文物建筑保护文集》里的文字也确实有脱离实际、准确地说回避实际的地方,那便是对当今最感到束手无策的体制性问题和某些人的素质问题,恍兮惚兮,谈得很少,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起关键性作用。
-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 著《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中所划分的五个时期,既分别作总的论述,也着重列举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评介,俾便于读者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个别的形象来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宏观的、整体的理解。一些著名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往往历经百年乃至数百年的一再改建、踵事增华,它们本身的变化即可以折射出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上的演进情况。前四个时期由于缺乏实物,只能依据文献和极少数遗址情况而或详或略。最后一个时期有大量实物保留下来,因而选择了三十一个例子按园林的三大类型分别集中为三个专节加以介绍。
-
江西民居黄浩 编著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对江西传统民居断断续续地进行了2 O多年的调研,测绘了大量实例,最终写成本书。全书主要总结了江西境内传统民居三大类型,天井式民居大量的覆盖着全省,但赣南地区客家聚居地却现存着几百座形态特异的“围屋”,而赣中吉泰盆地的带天门、天眼、天窗的高位采光中小型和天井院民居则代表着江西本土特色。本书试图把天井民居与合院民居划出两个本质不同的类型,较系统和科学地总结了天井民居的构成规律、特征和建筑艺术特色,并追踪到天井民居的退化和消失。作者通过从事民居研究的相关工作和设计买践,对传统民居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东方建筑遗产宁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编《东方建筑遗产》以东方建筑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研究为宗旨,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立足地域,兼顾浙东乃至东方古建筑文化,以多元、比较、跨文化的视角,探究东方建筑遗产精粹。其中涉及建筑文化、建筑哲学、建筑美学、建筑伦理学、古建筑营造法式与技术;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东方建筑对外交流与传播,同时兼顾古建筑专题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等。本书为其2008年卷。
-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汉宝德 著《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反映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想与生活,比如知识分子怎样求得心灵的安顿,统治者怎样展示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凡此种种,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空间架构上;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予以修改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中国人建屋为什么要建成那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形式?屋顶上为什么有曲线?为什么那么五颜六色?为什么用木材而不用砖石这些都是独特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所造成的。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建筑。
-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刘松茯 著《外国建筑历史图说》按照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将外国建筑历史划分为三阶段——即:上篇农业社会建筑,中篇工业社会建筑和下篇信息社会建筑。在每一篇里又按照建筑历史的发展阶段划分章节。上篇详细阐述了包括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及其思潮;中篇着重介绍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发展、充实与提高;下篇则主要记述了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对建筑思潮、建筑形态以及建筑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作者在书中采取了列词条的写作体例,分项逐条展开深入细致的阐述。全书精选墨线图及照片近800幅,并参考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可以作为广大建筑院校师生教授和学习外建史课程的参考用书,也是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应试和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此外,《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也可以作为文化、艺术、旅游等部门的广大读者了解西方建筑遗产的知识读物。
-
王权的印记莫海量 等著《王权的印记——东南亚宫殿建筑》比较全面地收录了东南亚主要宫殿建筑的基本信息,按国别对东南亚现存的古代宫殿建筑进行分析,研究单体建筑的艺术形式和室内空间构成,描述建筑的细部特征、装饰手法等,对与宫殿建筑相关的园林、小品建筑也作了分类研究。在展示东南亚宫殿建筑艺术的同时,梳理各国宫殿建筑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影响宫殿建筑艺术的东南亚各国的文化特质和社会意识形态原因。
-
上海百年建筑史伍江 著上海近代建筑是上海近代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近代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人手,探索上海近代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动因,寻求上海近代建筑的演变轨迹。《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对近代上海各时期的建筑技术发展、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中表现出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并将寻其置于世界近代建筑史的大背景与上海近代史的大环境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其目的是试图展示一部较为完整,较为全面,也较为系统的上海近代建筑史,可供建筑、规划和历史研究人员及广大建筑爱好者阅读参考。
-
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张复合 编著《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是《北京近代建筑史》的姊妹篇,是《北京近代建筑史》的增订版、普及版。《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借助671幅相关图照。以图说的形式对北京近代建筑在其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四种建筑样式的演变进行形象化的表述,有助于读者对北京近代建筑历史有直观的认识。《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综合了作者多年关于北京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通俗易懂的著作,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借鉴历史,从事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对文物保护部门和开发单位保护与再利用历史建筑、如何使近代遗产成为现代资源具参考价值,有很强的实用性。《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既可作为建筑历史研究资料、高等院校相关历史学科教学参考教材,又可作为读者了解北京建筑演进和城市变迁的图示指南。
-
文物建筑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编《文物建筑(第2辑)》为《文物建筑》第2辑,分为文物建筑研究、保护工程案例、古典园林、乡土建筑研究和文物建筑鉴赏五辑,收录了关于中国古建筑的论文,包括《恭王府“锡晋斋” 室名由来》《蓬莱水城南城墙的修复设计》《鹿邑太清宫三碑保护措施初探》《北海的历史变迁与保护》《中国现存非顶级特色城镇风貌的价值评估及保护问题》《试论惠山古镇祠堂群》《定格在历史时空中的溱潼古镇》《社旗山陕会馆》《高淳戏楼》《雄溪镇明清商贸建筑群》等二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