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古建筑木构件FRP板隐蔽式修复加固技术朱兆阳,戴俭,张涛,钱威中国古建筑大木构件修缮加固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仅要使其延年益寿,还要**程度保护其价值。在文物保护从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的背景下,本书从古建筑保护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北京古建筑大木构件,以无损、微创检测获取材性、力学及残损信息,准确评价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为前置条件,以最小干预原则为指导,通过相关试验及理论研究,系统阐述了FRP板隐蔽式修缮加固的方法。此方法兼具不落架(采用原位加固)和隐蔽式、预防性、**程度保护大木构件本体价值,以及微创式、定量加固、操作简便、速度快、综合成本低等优势。本书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其理论有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
历史建筑保护技术杨燕、李斌、罗蓓 等 编著本书通过对木、砖、石以及土结构建筑(包括壁画)等的常见损坏类型及保护技术的系统介绍,旨在为不同类型古建筑常见损坏类型的科学识别以及对应保护技术的科学抉择提供理论指导,为后续“历史建筑修缮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全书兼具理论性、资料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本书可作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教材使用,亦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的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参考。
-
跟随梁思成访古寻迹(美)张克群 编著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历代继承,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本书以梁思成、林徽因及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对中国古建筑考察、测绘、研究并撰写《中国建筑史》的经历为主线,介绍了他们在那个艰难岁月执着勘测的种种古建筑,带领读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访古寻迹,了解中国古建筑之美,体会他们的家国理想、人文情怀与工匠精神以及他们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与研究所做的巨大贡献。本书图文并茂、文字平实易读,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优秀建筑文化读物。本书作者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从建筑设计岗位退休后,花费多年时间,查阅资料、实地探访古建筑,热衷以轻松、幽默的文字普及传统文化与建筑知识。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成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八大时期,涉及阶基、勾栏、柱础、斗拱、雕饰、门窗、陵墓、石窟、寺观、宫殿、住宅、都市,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建筑类型。作者不仅细致考察了散落中国各地的现存古建筑,还结合史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建筑思想、技术要点,以及建筑风格特征的演变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清晰地展现了各种建筑形制及其发展变化。 《中国建筑史》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
山顶十四年[美]理查德.迈耶著、王晨译建成迄今四十年来,盖蒂中心一直是美国最具实力的艺术文化研究中心,同时是西海岸现代建筑朝圣地之一。盖蒂曾为世界首富,20世纪最负盛名的艺术收藏者(参见我社出版的《财富的尽头:黑金之王保罗•盖蒂眼中的世界》);原书作者查德•迈耶49岁时便获得了建筑界的至高荣誉普利策奖,曾是该奖最年轻的得主,是中国建筑师从学生时代起就普遍研究、模仿的一代建筑大师。本书由迈耶亲自执笔,但与他畅销全球的其他经典作品不同,本书的重点不是环境、造型与光线的构思与实现,而是对盖蒂中心这一典型项目从策划、建设到运营的一次“全景式”历史回顾,用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案例”,来讲述“如何做成一件事”。作者从委托方、各专业咨询顾问、社区参与规划等不同角度描述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对业主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又是如何对设计的演变产生作用。随着故事的逐渐发展,作者在体验“失去”的同时,又经历着一种“期望”或“热爱”。这其中,又不乏很多有趣的工作和生活小插曲,如基地里的野生动物处理、石材的选择过程、洛杉矶地震对于建筑的影响,等等。另外,对于自己是如何成为20世纪80年代“纽约五”建筑师的核心人员,为什么被贴上“白色派”的标签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有一番精辟的阐述。本书不是一本刻板严谨的专业书籍,而是由许多个小故事组成的大故事。同时,在叙事过程中,又有着专业的角度和思考,不卖弄不夸大,以朴实、轻松的口吻将不同专业问题讲得深入浅出。也改变了我们对境外建筑师可以任意向委托方兜售建筑概念、创作空间大、约束少的泛泛印象。因为建筑执业体系不同,境外建筑师在实践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复杂而且多重,受的束缚及需要解决和协调的问题也难得多。当然,盖蒂中心建设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既有普遍性也非常独特,不是每个建筑师在每个项目中都能遇到的。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极富戏剧性,著者和译者的语言能力亦与本书的内容相匹配,读来仿佛身临其境。对于专业读者,通过以往著作对迈耶的了解多停留在设计“形式”上,而本书是建筑大师人生故事的一个罕见剖面,可以一窥作品背后的人性与社会逻辑;对于非专业读者,作者显赫的履历和设计思想项目本身的复杂曲折,能够保证本书作为人文读本的趣味与层次。
-
十里洋场外滩秀王承“城市风景线•徒步上海”系列丛书是由专业建筑师创作的有关上海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科普读物。每本书都以精心设计的特定城市徒步线路为线索,串联起一幢幢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代表着“老上海”风情的优秀近代历史建筑,内容涉及建筑风格、艺术鉴赏、背景轶事等方面。通过建筑师专业视角下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和图形描绘,还原日常庞杂景物遮挡中的建筑全貌,带领读者去尽情领略上海独特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同时,以图文对应与文后小词典的方式传授实用的建筑专业小知识。此次出版的丛书最后一本——《十里洋场外滩秀》,其涉猎范围是外滩沿线的24栋著名近代历史建筑。本系列书的读者群为广大热爱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以及所有希望漫步上海、深度体味上海城市文化的旅游观光者。
-
根脉贺振平 著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专题论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古建筑民俗文化,论述的对象包括关中的关隘、城市、堡寨,关中古民居的建造形式及影响因素,关中古民居的石桩文化、门文化、三雕文化、脊兽文化,以及古代关中人的敬惜字纸、敬树种树等信仰习俗与生活习俗。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老图片、作者自摄照片以及多位画家绘制的实景图,直观地展现了关中古建筑的诸多亮点。书中对事物的记述都是作者一线考察的真实记录,可作为一手资料参考使用。
-
浙南海岛民居林东海暂缺简介...
-
中国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道路的探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40年来,名城保护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当然,也不乏深刻的教训。所有这些尝试和努力,都是极其可贵的财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吸收、发展和推广。这次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道路的探索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创立四十周年论文集》就是这样一部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受邀的各界专家,就40年间名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实践与探索、机构管理与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其中许多都具有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
现当代建筑艺术赏析刘古岷本书主要包括两篇,第一篇介绍20世纪以来世界建筑的发展历史,分为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节,按时间顺序介绍世界建筑发展的理论和代表人物,并附有大量经典建筑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包括设计者、建造时间、地点等中英文内容。第二篇对具有代表性的70多处建筑,从建造背景、结构、美学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全书共计介绍了300多位建筑师或建筑事务所不同时期的400个建筑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20世界以来世界建筑发展的面貌,可以为读者了解世界现当代建筑思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