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新镌全本《山海经》插画徐龙宝 绘《插画大师中国古典名著插画新镌:新镌全本《山海经》插画(特藏版)》是一组技法、构图和内涵均超传统图书插图的创新作品,以崭新的艺术语言和叙事形式展现了洪荒时代的奇幻景象,丰富了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当代图书木刻插图的新探索。
-
平装全本 史记(西汉)司马迁《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西汉司马迁编撰的我国第X部纪传体史书。它上始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太初元年,记述了约 3000 年的历史。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推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从文学价值看,它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叙理透彻,记事灵活。所以,鲁迅先生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套《史记》,具有以下特点:一、校点X威。本书以业界X威的金陵书局版本为底本,同时参考多家版本对原文进行了校对、断句,力求正确表达原意。对一些有歧义的部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例如脱、衍字句,再比如对“倒文”的处理。倒文是一种书写方式(仅存在于《史记》中),即将大臣的死亡、罢免、设太尉等一些大事写成颠倒的文字。历代学者曾多方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有学者认为“倒文”并非司马迁原作,而为后代人传抄之误。关于这一问题,尚待有更深入的研究探讨。本书认为“倒文”不但为读者增加了阅读障碍,而且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必要以讹传讹,所以本书对“倒文”进行统一调正,以提高阅读舒适度。二、注释全面。本书对难理解的句子、词语、单字都进行了注解。并且本书出于篇幅太长、不便翻阅的考虑,对重复注解未作回避。三、校勘精当。校勘指对同一作品用不同来源的资料相互核对,比勘其文字篇章的异同,以订正错误。本书在注释部分,根据《左传》《吕氏春秋》《尚书》《诗经》《礼记》等进行互证、他证,对历史事实进行校勘,对司马迁可能存在的错误进行了标注,并对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等进行了有益引用。四、全篇译文。本书对《史记》全文进行了白话翻译,以分段原文、分段注释、整卷译文的体例,满足不同阅读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另外,本书根据国家规定,对异体字、繁体字(除去校勘部分)尽可能地进行了统一规范。本书还对人名、地名进行了统一,如人名:句贱、范雎(很多版本写作“范睢”是错误的)、甯侯、陈馀、穀梁等。地名:琅邪、郦山、交阯、殽山等。书中还有一些字存在两种写法不便统一的情况,如字:按 / 案、菑 / 淄、阬 / 坑、智 / 知,等等。此外,由于注释中校勘部分参考的书目不同、作者各异,在叙述语言的遣词造句上存在差异,本书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未强行进行统一。敬请读者留意。读史以明志,希望读者朋友能通过阅读本套书获得有益的提升。
-
人神异兽录王旭龙《山海经》不仅是我国先秦重要古籍,而且也是一部充满神话传说的古老奇书,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关于神话的启蒙读本。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典故皆出于《山海经》,轩辕国人、刑天、西王母、天狗等人神异兽在书中亦有记载。本书将《山海经》中的人神异兽一一画出,并配以原文和注释,以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重新诠释上古奇幻世界,再现传统文化精髓。
-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撰 周国林 主编《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历史。按朝代分为十六纪,有《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图文注释本)分8册,在一段正文之后添加该段相应的注释,在适当和必要的位置添加图片,并附上简要的说明文字。全书图片预计约800幅,平均每册约100幅,涉及历史人物、地图、战略示意图、文物及遗迹图片等种类。
-
外国古建筑小讲张克群 著建筑是人类站立在地球上的恢宏的风姿。人类建筑文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一座伟大的建筑,容纳了人类物理力学的丰厚底蕴,彰显了人类手工业制造者的巧夺天工,承载了人类开拓创新的勇气与决心。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每一座建筑的年轮都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每一座建筑的脚步都烙印了人类文明的辉煌。
-
金色天国王南 著《金色天国》从君士坦丁堡的建立落笔,介绍了一系列宏伟建筑的修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拜占庭帝国正是以这座城市为核心。拜占庭建筑独具一格,不仅上承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文化精髓,而且融合了东方建筑的一些独特元素。许多伟大的杰作留存至今,圣索菲亚大教堂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巨大而精美的圣殿、金碧辉煌的圣像,令它散发出无可抵挡的特殊魅力;同时,它也是罗马建筑与此后建筑之间的重要桥梁,对后世影响至深。 本书适合与“建筑史诗”系列的《万神殿堂》(介绍古罗马建筑)、《金色天国》(介绍拜占庭建筑)参照阅读,了解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
-
修道圣所王南 著罗曼建筑上承古罗马,下启哥特,是西方建筑史上多变与庞杂的篇章。学者王南自比萨斜塔开始,条分缕析,勾勒出古罗马晚期的巴西利卡式早期基督教堂一步一步发展至中世纪罗曼教堂的历程。其中,西立面的精心营造、具有模数化开间的中厅和带放射状礼拜堂的半圆形圣坛是一系列重要的发明。本书还细述中世纪修道生活的多个侧面,介绍了为数众多的修道院建筑。这些数量巨大、地域分布极广、风格特征迥异的建筑,在没有太阳的罗曼世界,更像是一片群星闪耀的壮丽星空。
-
塔窟东来王南 著《塔窟东来》是建筑史诗系列第一卷第三本,原载于《读库1401》,探讨了印度佛教建筑中的佛塔与石窟,以及各类佛教造像传入中土之后,中国古代匠师以高超的技艺与智慧,将其一一“翻译”成中国样式的历程。这些汉化建筑的蓬勃兴起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作汉与唐两座建筑高峰之间的过渡时期。天竺塔窟,一路东来,幻化出中国佛教千姿百态的建筑奇观。王南在本书中,力图展现两点,一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消化、吸收外来建筑样式,结合中华各地不同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创造出中国独特的佛教建筑、雕刻与绘画;二是中印两大古老文明,在塑造相似的佛教艺术象征主题时呈现出的迥然不同的艺术气质与追求,可谓同归而殊途。
-
东西南北话民居曹卫群 著中国东西南北方各地不同的民居形制是千百年来发展演进的结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创新并不断自我完善,成为大自然和谐整体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一部多姿多彩的民居画卷。本书分为中国民居的哲学、合院式民居建筑、楼居式民居建筑、生土式民居建筑四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各地较具特色的18种民居类型。
-
古代建筑万建中 编,宸唐工作室 绘《古代建筑/传统中国》以不同形式、不同时代的古代建筑为例,形象细致地描绘出古代建筑的不同风格,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古代建筑是历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既有实用性,又兼具美感,是人们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精神的体现。《古代建筑/传统中国》通过对古代建筑的介绍,让孩子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中找到联系,进而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