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民居城池王金平,朱向东 著,山西省文物局 编《民居城池/山西文物精华丛书》基于学术普及的原则,较为详尽介绍了山西不同地域民居的形态与风格,全面地分析了山西民居、城池的构成要素、类型、结构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归纳总结了山西民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庶几达到雅俗共赏之目的。
-
中国古建筑油作技术路化林 著本书主要包括:概述,古建油饰常用材料及预加工配置的基本知识,地仗施工工艺,油皮(油漆)施工工艺,饰金施工工艺,烫硬蜡、擦软蜡、清漆施工工艺,匾额油饰施工工艺等内容。
-
马来西亚槟城华侨建筑陈志宏 著本书主要分5章,第1章 槟城城市发展与华侨聚落、第2章 槟城华侨建筑类型、第3章 华侨会馆建筑、第4章 华侨庙宇建筑、第5章 华侨家族建筑。
-
一馆一故事林琳 编为助力汕头市“创文强管”,推动汕头全面振兴发展,更有利于深入挖掘潮汕传统文化精髓,推进“汕头文化基因工程”探索,促进“城市记忆工程”和“乡村记忆工程”建设,打造“大美汕头”城市形象。《一馆一故事:汕头记忆》通过访问亲身参与历史建筑保育活化的见证者,进行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同时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汕头市已经完成修缮、正在修缮及即将启动修缮的二十座历史建筑进行深度采访,全面系统地展示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文化底蕴,留住“城市记忆”,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关注。
-
故园有此生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 编《故园有此生:秦森古建筑保护实录(套装上下册)》以秦森企业三十年“古建活态保护”实践事业为写作对象,试图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建立完善的收藏档案,记录并总结修复工艺与维护经验,挖掘藏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希望通过对古建活态保护全过程的实践记录,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及经典文化的永恒魅力,同时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
-
汉家陵阙王南 著《汉家陵阙》原载于《读库1304》,讨论的是中国汉代建筑,将主题放在汉代帝王陵墓上,特别是茂陵及其陪葬墓霍去病墓。在此之前,还对汉长安城以及其他陵寝进行了概览。与大约同时期的古罗马建筑之洋洋大观(可见本系列之《万神殿堂》一书)相比,中国汉代建筑的地上遗存实在不多。本书将视野由地上建筑拓展到深埋地下的墓葬建筑,并且关注考古、艺术史学科的大量研究成果,以墓葬建筑地下世界的间接资料作为主要素材,通过一系列地下地上的间接证据,营构出一幅神秘莫测的拼图。因此本书的写作,可以看作是用通俗的语言来整合建筑史、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对秦汉墓葬现有研究成果的一次尝试。
-
梦回唐朝王南 著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王南在《梦回唐朝》中为建筑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古建入门课。他带我们徜徉于一代名城长安坊间,欣赏融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唐代佛寺,遥想以中国古代巨大的木结构建筑武则天明堂为首的帝王宫殿,畅游被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及现存古老的木结构小殿南禅寺。通过对仅存实例的仔细体察,结合考古发掘所得、复原图、壁画、图纸、照片等,感受唐代“豪劲”的建筑风格,认识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基因和血脉。
-
李家疃古建筑群保护与研究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 编李家疃村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李家疃古建筑群保护与研究》在对李家疃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李家疃村的选址、布局、建筑形制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李家疃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同时《李家疃古建筑群保护与研究》对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法规、保护理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并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探讨了李家疃村保护应当坚持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
北京古代建筑思想与特征解析李卫伟 著《北京古代建筑思想与特征解析》为作者在十余年的工作中实地调研,细致研究的成果,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北京古代建筑思想及其特征解析。全书分为北京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和思想理论、北京古代建筑规划布局方法及其思想、北筑的类型思想与特征、北京古代建筑的单体特征与思想解析、北京地区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手法和建筑形式美的运用原则等五个章节,从北京古代建筑规划布局、选址、规划、布局等方面讲述了北京古代建筑中城垣建筑、宫殿建筑、坛庙建筑、园林建筑、寺观建筑、陵墓建筑、住宅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美的运用原则、景观布局思想和建筑手法。
-
中原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传承研究刘素芳,蔡家伟 著《中原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传承研究》是研究中国中原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传承的学术专著,介绍了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历史、形制、结构、模数关系、加工方法、建造方式、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等内容,并对传统民居的价值和传承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原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传承研究》资料丰富,图片精美,可供广大建筑师、建筑理论工作者、乡土建筑研究者以及建筑院校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