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梁步青 肖大威暂缺简介...
-
世界建筑史 东南亚古代卷王瑞珠本书详细介绍了东南亚地区(包含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诸国)的社会、宗教背景,并以历史时期为轴线,分阶段分析、讲述了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城市发展脉络,以及世俗、宗教建筑的独特形制和建筑艺术成就。 按照本套书之前运作的惯例,本书由王院士负责正文及封面的设计、制版,由利丰雅高印厂负责印装。
-
虚拟的帕拉第奥[美]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马特·罗曼(Matt Roman) 著安德烈亚·帕拉第奥(1508—1580年)的论著及作品已被公认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他的设计语言既丰富又蕴含着根本的形式原理,对后世的影响延续数百年,不仅在西方各国形成了帕拉第奥主义及新帕拉第奥主义,甚至还拓展到西方之外的世界,并渗透在现代建筑及其之后的形式理论与设计实践之中。本书是解构主义大师彼得·埃森曼和马特·罗曼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通过300多张全新的分析图和模型,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帕拉第奥别墅的演变过程(从展现古典对称体量的别墅,到那些完全不包含建筑体而变为景观中碎片的别墅),开创性地通过形式分析阅读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并对其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探索了他的设计方法及与现代建筑的关联与差异。本书是对帕拉第奥建筑理论、设计方法及其世界性影响的深入解读和阐释,是对帕拉第奥研究的重要增补,同时也证明了帕拉第奥在当代建筑思考中的持久地位。因此,本书对建筑历史与理论、艺术史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参考价值,可供建筑师以及高等院校建筑理论与历史等相关专业在校师生阅读。
-
中国城市建设史本教材编写委员会暂缺简介...
-
中国唐宋建筑木作营造诠释李永革,郑晓阳《中国唐宋建筑木作营造诠释》根据宋代《营造法式》和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并结合现存唐、宋、辽、金、元木构建筑实物的测绘资料编写而成。《中国唐宋建筑木作营造诠释》首先阐述了唐、宋(含辽、金、元)建筑大木作的材、栔等级制度和做法规则,介绍了地盘布置与各类屋架构造及斗尖(攒尖)亭子,解析了柱额框架、栿(梁)、槫、椽望等部分构件的做法;其次讲解了唐、宋建筑各类小木作的构造做法,有城门、宫门、建筑外窗、格子门、室内隔截与平棊、藻井,同时还包括室外钩阑、隔截,神龛(帐)、神橱(藏)等;后以大量的篇幅,针对唐宋官式建筑中不可或缺且复杂多样的各类斗栱铺作(涵盖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的基本形制与做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另外,《中国唐宋建筑木作营造诠释》对唐宋木构桥梁建筑的形制与做法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中国唐宋建筑木作营造诠释》图文并茂,榫卯节点及细部尺寸等工艺做法齐全,是古建园林研究、设计与施工领域的一部重要技术工具书。
-
中轴线帝都绘工作室 著这是一本从历史到现代,从建筑到规划,从文化到生活,多角度梳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建筑和艺术美学等特质的可视化百科。全书共分3个章节,分别讲述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历史、建筑发展和生活文化。通过将大量的文献、论文进行梳理、加工,共汇集成39个主题——关于北京中轴线,人们关心、希望了解的主题。它们包括了14个北京中轴线上的“明星”建筑场景,14个中轴线上古今都市生活画面的纵向对比,11张独特角度的城市历史信息图。古今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尽在其中。在本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还探讨了北京中轴线所展示的中国都城建造和发展观。硬核解析中轴线的宏大与市井、古老与鲜活。全书90%以上页面采取竖式阅读方式,通过极强的形式感、线性的阅读体验,达成逻辑与设计感的结合,于画面中感知北京中轴线内含的东方美学和艺术思想,于文字阅读中深入理解大美中轴线!献给所有关注北京的你们!
-
爱屋·及邬李向阳 主编此书将收录“爱屋·及邬——纪念邬达克绘画邀请展”的参展作品及文艺评论家的特约文章。它们和邬达克有关,也和邬达克的建筑有关,但不是一个怀旧的文献展,也不是炫技玩酷的建筑效果图陈列,而是一次直面当下、接续历史的讨论和对话。展览所邀请的艺术家、批评家大都对都市或建筑有着长期的思考和积累,并以各自的实践成果享誉业界。
-
阅读柯林·罗的《拉图雷特》王骏阳《阅读柯林·罗的拉图雷特(王骏阳建筑学论文集)(精)》收录了建筑理论学者王骏阳教授自2005年以来陆续写成的关于柯林·罗(Colin FrederickRowe,20世纪为重要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研究的文章,其中既有译著的导读,也有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既有教学资料的记录和整理,也有会议发言的后续成文。
-
写给小小建筑师梁励韵 著建筑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历史沧桑的见证。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每个地域和时代的建筑师们都创造出了形式独特的建筑物,令我们深深敬佩!不但有能对抗地震的斗拱,还有防御堡垒一样的圆形的土楼,而你能想象,大歌剧院的房顶初来源于鸡蛋壳吗? 本书紧扣“智慧”一词,通过挖掘古今中外建筑中蕴含的人类智慧,用精美的插图和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小读者们展现建筑中,除了我们直观能看到的造型、色彩、空间等视觉元素外,其实还蕴含着功能性与技术性的一面。不仅能带你了解几千年来人类生活的变化,更能帮助你了解蕴含在每一栋建筑里的奇思妙想,体味妙趣横生的建筑知识,是一部同时囊括了历史、人文、艺术和科学的综合性科普读物。
-
西方建筑结构七讲雅克·海曼、周克荣本书不是对历史成就的描述,而是结构工程师对有关专业问题的处理方式。17世纪伽利略首先将现代意义的科学引入结构计算,确定梁的破坏强度。18世纪工程师抛弃了“极限荷载”方法,并在19世纪初建立一个正式的设计原则——结构应保持弹性,并对分析的应力考虑安全系数。20世纪中叶以来,回到伽利略的极限强度计算,新定理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支持。本书涉及专业论题,采用非数学方式表达。它帮助工程师、建筑师和阅读爱好者了解结构设计原理。本书不是对历史成就的描述,而是结构工程师对有关专业问题的处理方式。17世纪伽利略首先将现代意义的科学引入结构计算,确定梁的破坏强度。18世纪工程师抛弃了“极限荷载”方法,并在19世纪初建立一个正式的设计原则——结构应保持弹性,并对分析的应力考虑安全系数。20世纪中叶以来,回到伽利略的极限强度计算,新定理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支持。本书涉及专业论题,采用非数学方式表达。它帮助工程师、建筑师和阅读爱好者了解结构设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