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紫禁城风水王子林 著《紫禁城风水》是故宫博物院王子林先生多年故宫风水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同时也是第一本研究紫禁城风水的专著。此次再版,作者对原书体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并增减了部分内容,把近几年风水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融入该书中,进一步完善了紫禁城风水理论体系。 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对紫禁城的龙脉、龙穴、中轴、山水融合等进行了清晰深刻的分析;就紫禁城的前朝、后庭甚至宇宙结构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阐述;更以整个北京城中轴线上的风水格局及明皇陵的风水原理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同时对比中西方建筑理念和风格的不同,揭示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暗含的民族精神。
-
西南民居吴正光 等著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代表的是一个锐意进取的企业。这样一个企业,必然对合作者有同样严格的要求。而他的合作者也是这样的一个集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研究所,这个不大的集体,其背后的积累却可以一直追溯到80年前,在爱国志士朱启钤先生资助下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60年前,梁思成先生把这份事业带到清华,第一次系统地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而今天,在王贵祥教授和他的年长或年轻的同事们,以及整个建筑史界的同仁们的辛勤耕耘下,中国传统建筑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又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强联合一定能出精品!
-
赣粤民居李秋香 等著《赣粤民居》历时2年编撰,图文并茂,汇集了学术界几代人的研究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最全面的民居建筑的科普读物。不但可以作为爱好者的启发之作,也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
建筑气候学杨柳 著《建筑气候学》结合中国国情,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创造舒适的低能耗生态建筑为目标,系统阐述了考虑我国地区气候影晌的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气候分耩方法、气候调节策略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全书分为绪论、方法原理和具体应用三个部分。第1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建筑气候学的发展过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第2章与第3章着重阐述了建筑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气候分析方法,并从人体热舒适角度论述了气候调节手法与室内外气候的关系:第4~7章为建筑气候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箕中第4章与第5章利用建筑气候分析法(Biocl imatiC bui ldingdesign method)对我国直辖市与省会城市的气候进行了系统分析工作,提出了适应地域气候的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技术措施;第6章和第7章以方法原理、设计要点、实例分析为序,从场地、群体、建筑朝向、体形与空间组合,建筑围护结构的细部处理等方面综合论述了经济、适宜的被动式气候调节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建筑气候学》成果不仅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源泉《建筑气候学》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建筑环境工程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科学与建筑环境工程学专业师生参考。
-
人类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人类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编写组 编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钢筋、水泥等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教堂等等。从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3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这3个标准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世界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建筑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初的建筑主要是为遮风避雨、防寒祛暑而营造的,是人类为抵抗残酷无情的自然力而自觉建造起来的第一道屏障,只具有实用的目的。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才逐渐具有审美的性质,直至发展成为以作为权势象征为主要目的的宫殿建筑,以供观赏为主要目的园林建筑,以宗教礼拜为主要目的的教堂神庙等。
-
中华民居刘爱华 著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以细腻、灵动的笔触,用白描纪实手法,讲述了大渡河大峡谷悬崖的“云端小学”教师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攀越5道天梯,19年扎根绝壁之上,用浓情真爱为彝家孩子筑造知识暖巢,默默无私奉献于民族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这本书的主角是李桂林和陆建芬,他们曾荣获“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又荣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称号,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 作者以细腻、灵动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19年燃情岁月中的一个个感人瞬间。同时,此书也将极其壮美的山水画卷和多姿多彩的彝寨风情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目不暇接的美图美景,发人深省,让人惊叹。
-
诸葛村陈志华,李秋香 著诸葛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是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诸葛村》探讨了诸葛村从一个农业村落,逐渐转型经商,形成(街上)(商人)和(村上)(宗族)并行发展的演变过程。诸葛村建筑质量很高,建筑种类丰富,除了数百座住宅外,还有供奉诸葛亮的大公堂以及另外十几座祠堂,并有文教建筑、乡村园林等,更有传统的商业和手工业街区,是一座难得的发育良好、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村落。全书有大量珍贵的建筑测绘图和村落布局图,并配有丰富的风土照片,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
中外现代建筑解读吴焕加 著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对西方现代建筑的解读,后一部分是对20世纪中国建筑的解读。两者虽然不同,但同属于20世纪,也同为现代建筑。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之放在同一本书加以解读,可看出其间的差异与关联性。本书是吴焕加先生将多年发表的文章,从解读建筑的角度重新组织,精选汇集成册。 本书内容独特,语言轻松幽默,适合建筑院校师生、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建筑文化爱好者轻松阅读。
-
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研究翟睿 著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政治文化陶冶出“尚大”的文化风尚,文化造像呈现“大美”形象。建筑空间形态“以大为美”,室内空间营造亦然,形成“壮丽之美”的时代风格。帷帐在室内广泛应用,逐步形成并奠定了中国传室内空间的组织形态。室内家具陈设因床的普及和榻的出现,由传统的“随用随置”逐步转向相对稳定的“以床榻为中心”的陈设模式,并沿袭着席地而居时期形成的低起居礼俗,陈设原则“以礼而序”。《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研究》主要供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创造与实践阴佳 主编《创造与实践:艺术形态生成》是同济大学建筑学院艺术形态课程的多年尝试的总结。按照类型分成几大块(见目录),每一块有教学设想和学生作业两大部分,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教学思路并看到教学成果。